分享

老年人相亲,大妈张口就要20万彩礼,探究中国彩礼文化的前世今生

 施家龙 2021-11-09

1、老年人相亲节目,大妈张口就要20万彩礼

这是吉林电视台《缘来不晚》节目当中真实的故事。

节目中唐大妈62岁,于大叔68岁,在两人见面的时候,大妈突然提出来,要大叔给自己一个保障,这个保障不是别的什么东西,就是20万现金。

大叔听完差点笑出声来。大妈说,如果大叔能满足这个条件,他们就能白头偕老。见完面后,大妈告诉红娘,20万不多。红娘面对大叔的时候,表示自己也懵了,以为听错了。

大叔表示,这不是扯吗,大妈根本就不是来找老伴的。虽然红娘还是尽力撮合,大妈最后也表示了,不要费口舌,这个条件要是不答应,就算结束了。大叔也表示,没啥考虑的余地。

观众朋友也是议论纷纷,有网友表示“现在小姑娘结婚都不敢要这些钱”,也有网友表示“我结婚彩礼才要6万,我差哪了?'’还有网友表示“大姐真聪明该这样,不然老头子走了他儿女就不认后妈了,一脚就踢了,这主持人太年轻了不懂

详细内容还请大家去看节目视频,今天,解码漫聊就想借这个视频来聊聊咱们中国的彩礼文化。

2、彩礼文化是怎么形成的

一聊到彩礼,这可是不少男同胞的痛处,同样现在的彩礼也成为不少爱情的终结者,那么,彩礼到底是怎么来的呢?

“野有死麋,白茅包之,有女怀春,吉士诱之。”

这段出自《诗经》,说的是男子用野鹿,向女孩求婚的事,而这大概是中国历史上最早关于彩礼的记载。

古代中国结婚有“六礼”的说法,就是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

纳采,就是提亲。古代男女成婚,素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说法。男方想要求娶哪家女子,要父母先请媒人去女方家里探风,女方同意就可以送定亲信物,这就是提亲。

问名,顾名思义就是询问女方的闺名以及生辰八字,确定两人是否合适,以及结婚的各项时间节点。

纳吉,就是男方把“问名”的结果告诉女方,并告诉对方订婚的吉时。

纳征,这才是重头戏,就是我们现在广义上说的彩礼。说白了就是男方向女方送聘礼。

请期,男方通知女方结婚的时间,如果女方没有意见就确定下来。

亲迎,就是结婚时,男方亲自去女方家里把女方迎接过门。

所以古代的彩礼不叫彩礼,叫“纳征”。虽然时间过去了成百上千年,结婚的这套习俗还算完整地保留了下来,尤其是“纳征”这一环节,可谓是几千年的风俗文化早已深入人心。

3、古代的彩礼

很多男性一谈到彩礼就怀念古代,可是大家真的知道古代的彩礼是什么情况吗?

早在西周时期有这样一段文字记载“凡嫁子娶妻,入币纯帛无过五两”。也就是说,最早的彩礼仅需要用币五两而已。但是,从汉朝开始,门阀氏族兴起,彩礼也是水涨船高。

东汉末年有记载,“婚嫁之具,或移业产之半”,也就是说结个婚要花费至少一半的家产

《汉书·王莽传》中记载,王莽篡位之后,娶杜陵史氏为皇后,更是不得了,给了女方“黄金三万斤”的聘礼。注意,这里黄金是论斤算的

所以东汉思想家王符在《浮侈篇》当中就批评当时的嫁娶之风,“富者竞欲相过,贫者耻不逮及。”

宋朝经济最发达,而宋人在聘礼的相关问题上,也搞出了新花样。

宋人吴自牧在《东京梦梁录》中说到:“且论聘礼,富家当备三金送之,加以花茶、果物、团圆饼等物。”没错,咱们现代结婚给的“三金”,这个习俗就是从宋朝开始的

说一下离我们近一点的清朝,在河南的皇粮国税博物馆中就收藏着这样一份清朝的聘礼文书,其中详细记载了娶一个老婆所需要花费的彩礼钱。

在这封订婚证书上如此写道:“婚资一百零六千,面交”。这个千就是一千文铜钱的意思。按照当时的换算比例,一千文铜钱大约等于一两银子,因此一百零六千婚资也就是一百零六两银子。这只是婚资,也就是现金,其他物件比如镯子,衣服,绸缎等还没有计算在内。

按照《清会典》中的记载,在康熙至乾隆时期10文铜钱就可以购买到当时优质的大米一升,而清朝的一升等于今天的1.5斤,如此算先下来的话,一两银子大约可以购买到优质大米150斤。按照购买力,换算成现在的现金为286200元。

所以说,就算在清代,娶一个老婆也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便宜,不得不感叹,婚姻困难自古有之

4、中国彩礼最美好的时期

如果非要回到过去某个时期,站在彩礼的角度,我建议回到民国或者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的这段时间为好。

从1911年至新中国成立的这个时间段,在中国历史上属于新旧交替期。这个时期,正是中国传统思想受西方影响较大,加上新文化运动,社会上都是摒弃封建旧思想的潮流,不少青年男女的婚礼上都免去了彩礼一说。这时期,中国历史上可谓到处都是“创举”的所谓新式婚姻。包括新文化运动领袖胡适与妻子江冬秀的婚礼、民国女作家张爱玲与胡兰成的婚礼、陈序经夫妇的婚礼等等。

胡适在自己的婚礼上用一枚戒指代替了传统的礼金,胡适当时还说了一句至今影响很大的话,他说:“送戒指没有铜臭气,是知识分子浪漫、高贵的象征。”

而在新中国成立之初,由于经济条件和人民思想的原因,结婚送一些粮食或者牲畜之类的即可;而到七八十年代,就是我们常听长辈们说起的三大件,手表,自行车,缝纫机

所以说要回到过去,可能新中国刚成立的时候结婚的花费是最小的。

5、现在社会的彩礼

从几尺花布,到“三转一响”(自行车、手表、缝纫机和收音机),再到现在的动辄几十万,甚至有些地方百元钞票“称斤论两”,中国彩礼在短短20多年的时间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国内一些地方不断加码的“彩礼”,正在将一些普通家庭压得喘不过气来。其中很多地方尤其是农村地区不仅彩礼翻番,房子、汽车也成了结婚标配。被网友戏称,新时代的三座大山:房、车、彩礼

有些农村还在流行“万紫千红一片绿”,万紫:10000张5元;千红:1000张100元;一片绿:600张50元;总计18万。

人民日报海外版就公布了《中国彩礼地图》,将每个省份年轻人结婚所需的平均彩礼列到地图上,一目了然。

调查结果显示,虽然各地彩礼数额差异大,但大部分地区的彩礼价位在不断走高,“儿子娶媳妇,爹娘脱层皮”的现象在不少地区的农村仍然普遍存在。甚至有网友梳理的全国各地彩礼地图,依彩礼数额将全国分为“百万彩礼区”、“五十万彩礼区”、“十万彩礼区”等等。这些地图不一定准确,但是每次都会引起热传。

有些人可能会说自己就没有要彩礼,而我看到过的一份数据统计,收过彩礼的绝对占绝大比例。

“天价彩礼”,已然成为中国年轻人身上抹不去的伤痛!

6、总结

很多年轻人对婚姻都绝望了,因为他们觉得爱情在彩礼面前一文不值,所以他们选择单身,用他们的话说,毕竟现在婚姻已经不流行一辈子了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现在的天价彩礼?有儿有女的家庭,因为付给别人'天价彩礼’,就想着通过收受'天价彩礼’来补亏空,这种现象在农村很普遍,所以在另一方面,很多家庭既是“天价彩礼”的受害者,同时又是施行者。白发苍苍的老人身负巨债,一辈子没享到福,年老了还要要为子女还债。甜了小的,苦了老的!功利心,攀比心,价值观,人口比例失调,我们已经无法用一个理由来解释这个事情了!

人民日报发文是这样说的:天价彩礼的治理需要多措并举,久久为功,应当采取多种方式引导群众自觉抵制不良风气,让爱情回归本心,让婚姻回归本质

好了,关于中国的彩礼文化我们就聊到这里,更多精彩内容还请各位点个关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