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四届【散文精选入围作品】要以清白遗子孙​II陈正举(山东省)

 国际诗歌网 2021-11-10


要以清白遗子孙

陈正举(山东省)



唐乐群副院长因病医治无效,于2008年7月17日,被病魔夺去生命。唐乐群的一生,是清澈的一生。他不仅用他发表的六百多篇杂文宣示着他的这种超然脱俗的品格,还身体力行,清澈为人处世。

唐乐群任中学教师时,学校在山下,没有院墙,学生起夜害怕,他便用自己的工资买来一口大缸,埋在离学生宿舍远一些的地方,还买了手电筒,挂在宿舍门后,让学生起夜小便时照明。他还给学生买了脸盆、牙膏、牙刷,强调学生讲究个人卫生。冬天,学校经费困难,教室里生不上炉子,他便给他们班每位同学买了一双蒲鞋,做了一双棉手套。学生穿上蒲鞋,戴上棉手套,手暖,脚暖,心更暖,情不自禁地唱:“天大地大,不如党的恩情大······”

唐乐群任山东省沂水县第五中学教师时,正是我国三年困难时期,他通过家访了解到学生家庭都不富裕,发了工资,便给他班的学生买饭票菜票。他发现吴鸿友上学没钱置办被褥,就拿出五十元钱,让他置办被褥。吴鸿友缺粮少吃,唐乐群就让吴鸿友跟他一起吃饭。唐乐群每月27斤口粮,师生二人自然不够吃,他就到集市买来红薯干玉米加工成窝头吃。他任山东省沂水第五中学教师时,先后资助二十多位学生。唐乐群不仅对学生慷慨解囊,群众有困难他也不遗余力地去帮。山东省沂水县高桥公社河北大队赵大爷体弱多病,唐乐群得知,多次去看望赵大爷,还将学校分给他的一床蚊帐赠送给赵大爷。唐乐群助人为乐,感动了师生,感动了群众,引起各级领导的关注。不久,他被评为全省学习毛主席著作积极分子。跟他要好的一位老师见他只有别人,没有自己,便对他说:“你把你的工资全资助了学生、社员,你让老婆孩子喝西北风呀?”他说:“毛主席教导我们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我们不能只挂在口头上。我们家媳妇在生产队挣工分,分得粮满够全家人吃。”

唐乐群任山东省山东省沂水县第一中学任校长时,已是党十二代表,中共山东省委第四届委员、省劳动模范、省部级优秀教育工作者、优秀教师、特级教师;但他仍清澈为人处世。学校新建的宿舍,他不要,硬是住在一间废弃的教室里。有老师实在看不下去,跟他说:“新建的宿舍你不要,哪个老师好意思要。”他说:“新建宿舍是学校为无房教师建的,我住在这里就很好。”那位老师说:“嫂子为你受苦受累一辈子,总算农转非了,让她到新宿舍享受享受,也不为过。”他陶然一笑:“她在家里牛棚猪圈都住过,到这里,住在这么宽敞的教室里,就一步登天了,还要什么样的享受?”他又说:“我是共产党员,共产党员就应遵照伟大领袖毛主席的教导,时刻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元稹诗曰,楚俗不理居,居人尽茅舍。我住在这里,比元稹的茅舍强多了。”那位老师说:“嫂子来了,您也应自己立灶,让嫂子给你办口热乎饭吃,省得你冷一顿热一顿,饥一顿饱一顿吃饭,老闹胃病。”他说:“学校食堂饭菜可口,我们吃食堂,省去许多麻烦。我去学校食堂吃饭,还顺便了解一下食堂的情况。”那位老师见他劝说无效,干脆将自家不用的一个煤油炉子和一口小锅给了唐乐群老伴,让其开火做饭吃。唐乐群回家得知,指责老伴接受贿赂,硬要老伴还给那位老师。那位老师听说,急匆匆跑去,说:“我送你一个破煤油炉子,你就跟嫂子急,就说我贿赂你,你太让我无地自容了!”他严肃地说:“你是我领导下的老师,我收你一点东西,就是受贿,'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莫取。’”那位老师听罢,气不打一处出,说:“什么'苟非吾,一毫莫取’?你不要,我就将它扔垃圾箱里,省得我担这个行贿的罪名!”唐乐群觉得他的话说得有些重,破颜一笑,说:“好,我收下;但你必须收下我这套《说文解字》。”那位老师说:“这书的价钱能买两三个煤油炉子,我不要!”唐乐群严肃地说:“你不要,就把煤油炉子拿回去。”那位老师只得说:“等我学一些日子再还给你!我知道,您这辈子宝贝的就是书。”


唐乐群一生的工资,除了买书,就是资助别人,没有存款。他的家可以说是家徒四壁。他从山东省沂水县第五中学调山东省沂水师范任教导主任,从山东省沂水师范调至山东省沂水县第一中学任副校长、校长,所有家产只有三个麻袋,四个益都火柴厂的纸箱子,一个搪瓷脸盆,一把竹皮暖壶,一个用铁丝箍着瓦罐。三个麻袋里是书,四个纸箱子,一个盛衣物,两个盛他的剪报和读书笔记,另一箱子盛着他发表文章的样刊样报。他任学院副院长后,添一书橱;但他的书报多得仍放不下,只得用老办法,整齐地摆放在地板上。他家没有多余的座位,来客就坐在他摆放在地板的书上。他的铺盖是一床被子、一床褥子、一领芦席。他在山东省沂水县第五中学时,枕头是黑布包砖头,任山东省沂水县第一中学校长后,换成黑粗布包报纸。他去世后,人们看见他家中只添置一台电视机,陶罐、竹皮暖壶、年久的被褥还在,他坐的一把椅子,因年代久,靠背和坐面的右侧纵穿断裂,他用铁丝捆绑后,一直用到他去世。他的三个孩子在家务农,只有小儿子在沂水县第一中学跟着他上学,还住学生宿舍。小儿子通过自己努力,考取中专,参加了工作。

唐乐群任山东省沂水县第一中学校长,已是县级干部了,又是中共十二大代表,山东省委委员,外出开会仍步行或骑自行车,路途远了,就坐班车。有一次,他要去济南开会,请一位老师用自行车送他去沂水汽车站。那天清晨,天降大雨,那位老师用自行车带着唐乐群,一不留神,连人带车摔倒,唐乐群的衣服沾满泥水。那位老师一看,说:“你看,这事弄的。这会儿,您回学校换衣服已来不及了,再说您回学校,您也没衣服换。”唐乐群抚掌大笑:“沂蒙大地对我有感情,它这是张开怀抱跟我亲热,为我送行。”那位老师将他送到汽车站,觉很过意不去,说:“你这样一身泥水,怎么去省委开会?”他爽朗一笑:“没事,开车还有一些时间,你稍等,我去去就来。”说罢,他急匆匆跑向厕所。十分钟后,他从厕所出来,衣服的泥水已被他洗去。那位老师见状,眼泪都出来了,说:“你呀你,我算服了你!”
唐乐群任山东省临沂地区副专员时,家里没多少板凳椅子,来客就坐在摆在地板上的书捆上。公家给他配了车,他很少使用,上班,开会,他总是穿一身洗了又洗的中山装,戴一顶无沿帽,夹着一个包,一肩高,一肩低,含笑儒雅地沿着路边前进。他步行到地区专署办公大院,先打扫整理他的办公室,然后打扫走廊、院子。唐乐群家里的事,从不麻烦身边工作人员。家里用煤都是他推着地排车跟老伴去煤场买。有一次,他去煤场买煤,跟着队伍排号,一位教师认出他。那位教师确信他是唐副专员后,感动万分,急忙向前问:“唐专员,您怎么自己来买煤?”唐乐群笑笑说:“星期天没事,出来活动一下。”买煤的群众一听唐专员亲自买煤,好奇又感动,纷纷请求要他先买煤。煤场经理得知,要给他用车送家里,唐乐群忙说:“不用,不用,大家买,大家买,经理你忙,你忙。”唐乐群拉着地排车去买煤球,请同事看电影自掏腰包,有小车不坐,去他家做客坐在书捆上,下乡搞调查,从来不在所到单位吃饭。有客人带着东西去看望他。他均虚左以待,回的东西,是客人拿来东西的几倍。那些回赠的礼物均是他去商店买来的。他从不用公款待客。客人到来,他去街上买来酒肴,就着他的书桌,跟客人喝酒。他不胜酒力,却热情地劝客人喝好吃好。这一切的一切,已成沂蒙山地区街头巷议的趣闻。唐乐群任山东省工程学院副院长后,分管学院财务和设备工作。有一次,他的二十多位学生去山东工程学院看他,说好的,饭钱所有学生aa制;可是大家在山东工程学院食堂吃过饭,负责的学生去结账时,得知唐乐群早已结账。他分管该学院的财务呀,一餐饭钱,怎么都能公款报销;但他在财务上从不动歪心思。他就是这样严格要求自己,清澈为人处世。有同事见到他,说:“老夫子,有权不使,过期后悔!”他一笑,说:“乾坤别想扭转我,读书明理做好人,俸薪以外无所取,要以清白遗子孙。”他调到山东工学院任副院长,一直住在没有装修的只有八十平米的毛坯房。校领导几次动员给他调大的。他笑笑:“就我和老伴,要那么大的房子干什么?”


老师走了,赤条条来,赤条条走了。一位官至副厅级的干部,只给子女留下了1000元的存款,5万多本中外名著,还有发表在全国各地报刊上的600多篇杂文,更给他的亲友同事学生留下了绵绵不绝的哀思、怀念、感恩。得知唐乐群去世的噩耗后,从全国各地星夜兼程赶到淄博,去跟唐乐群做最后诀别的就有三百多师生朋友。有的学生在唐乐群灵柩前哭昏过去。在20世纪60年代受他资助,已教授的王福兰泣不成声地说:“当年,没有您说服动员我父母,没有您的慷慨解囊,让我患病的父亲住院动手术,我就不会顺利读完高中,升入大学,也就不会有我幸福的今天。您是为我们累死的啊!老师,我们心里难受呀!”

唐乐群院长逝世十年后,他老人家再次进入人们视野,他的学生,72岁的王守琨,自筹资金出版了《唐乐群杂文集》,又自筹30万元为唐乐群拍摄了纪录片《清曜四韵》。一位老师该有多大魅力,让他的学生为他如此付出?唐乐群院长逝世十年后的8月26日,终于找到了答案。那天,60多位年过70的唐乐群的学生,从全国各地赶到山东省寿光市台头镇付家茅坨村,纪念唐院长去世10周年。其中76岁的张学言不辞劳苦,从吉林坐了两天一夜的火车,赶到唐院长的家乡,在恩师墓前,顶着满头白发,和同样白发苍苍的师弟师妹们一起深情悼念追思唐乐群院长。张学言于1958年就读唐乐群院长任班主任的沂水县第五中学一级二班。唐院长对张学言的教导关怀,令张学言终生难忘。那时正是我国三年暂时困难时期,大家都在饥饿中挣扎,张学言饿得逮着石头都想啃几口。唐院长得知张学言没饭吃,便拿出他的三斤饭票,给张学言。那时,唐院长每月粮食定量只有27斤,他也吃不饱,粮票金贵呀!张学言怎么能要唐老师的饭票;可是唐院长硬是塞进他手里。之后,唐乐群院长不断在生活上接济他。在追思会上,随着张学言的回忆,在场的六十位白发苍苍的学生,也想起了当年唐乐群是如何对他们的谆谆教诲,悉心无私的关怀呵护,想着想着,不由泪如泉涌,情不自禁地唱起了“感恩亲爱的父母给予了我生命/感恩敬爱的老师教会了我成长……”

作者简介

陈正举、男、山东作协会员,生于19416月,退休教师,先后在《山东文学》、《飞天》、《前卫文学》、《小小说选刊》、《百花园》等多家报刊发表小说小小说百万字,出版小说集《善待孩子》、小小说集《前仆后继的麦子》。

在本公众号发布的作品,【360图书馆】等主流平台网页版同步刊出。刊出后不删稿,敬请作者前往关注并收阅!

征稿专栏

第四届《中国当代散文精选》300篇征文大赛征稿通知(点击查阅)

《华人文学》杂志征稿



 ——感谢阅读——

(图来源网络,侵权告之删除)


    国际诗歌网:http://www.


  学 术 顾 问:周  明    丁一    冰耘    易传宝    韩  英

  会        长:沈裕慎

  常务副会长: 吴  昉
  副  会   长:袁仲权    曹 平     潘颂德
  秘   书   长:戴三星    李   平 

  编委会成员:

  沈裕慎    戴三星    李    平   梁全义    

  张   艺    丁红梅    何兰青    林从龙    

  蒲公英    黄会容    陈立琛    陈锦绵

  韩   江    陈典锋    买   超    曹   平   

  龚明仁    周嘉琪    涂作武    侰丽恰母泰国)   

  王中海    马梦瑶(美国)   陈湃(法国) 

  国际诗歌网总编:丁红梅


 美国分会会长 马梦瑶

 泰国曼谷分会会长 侰丽恰母

 桂林分会会长 何兰青

  九江分会会长 柳守猛


  执行编辑:丁红梅   何兰青    胡耀辉   周已雄   马梦瑶(美国)

  法律顾问:戴    斌


 欢迎  投稿      

小说、散文、诗歌、书画、摄影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