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歌曲《最好的安排》中,曲婉婷写了这么一句歌词: “我不要看到你变苍老,我不要再听说你煎熬。” 有人在网上评论: “我希望法律可以满足你的愿望, 让你那连工人们保命钱都要贪的母亲, 能在黄泉路上见见那些绝望的老人和孩子。” 01 90年代末,东北下岗潮来袭,催生了众多描述东北下岗工人的文字。 都是让人无法置信又不忍卒读的惨烈记录。 印象最深的,有这么一则: 在铁西区,很多工人家庭全家下岗,生活无着。 为了一家生计,妻子被迫去洗浴场做皮肉生意。 天色欲晚时,做丈夫的,用破自行车,将妻子驮至场外。 妻子入内,十几位大老爷们儿就在外面吸闷烟,午夜下班,再用车默默驮回。 沈阳当地人称之“忍者神龟”。 烟雾缭绕之后,“忍者”丈夫们悲戚而又沉默。 可是,能活着,就已经不算是最惨的了。 一名东北网友,这样回忆他的见闻: 一个夫妻双双下岗的家庭。 一天,读书的儿子回家说,学校要开运动会,要求穿运动鞋。 夫妻俩相视哑然,他们清楚,家里根本拿不出买鞋的钱。 吃饭的时候,妻子不由得口出怨怼,抱怨丈夫“没本事”。 丈夫一言不发,任凭数落。 平静地吃完饭,他走向阳台,从6楼纵身而下。 专栏作者贾行家,曾写过一个让人心底生寒的故事: 双双下岗却找不到工作的夫妻,只能带着女儿去亲戚家蹭饭。 终于有一天,他们的小女儿盼来了久违的一顿烧猪肉和白米饭,稚气的小脸上满是幸福。 小女孩不知道的是,这顿饭里,有她爸爸妈妈含泪放进去的老鼠药。 1999年,哈尔滨的某户人家遭遇入室抢劫。 一名衣衫褴褛的男子持刀闯进了一名老妇人家里,他握刀的手在零下40度的寒夜里被冻得通红。 抢劫犯手里虽然拿着刀,却一进门便跪在老人面前。 他带着哭腔,颤抖着说: “大娘,我只要一袋白面,其他什么都不要。过年了,我想让孩子们吃顿饱饭。” 老妇人二话没说,握着劫匪的刀便向自己的胸膛刺来: “你杀了我吧,我早就不想活了。” 两人相对而跪,嚎啕大哭。 在下岗工人苦苦熬煎的同一时期,同在东北的曲婉婷,弹够了家里那架价值万元的钢琴。 高考在即,她告诉自己身居官位的母亲张明杰,想去加拿大上音乐学院。 张明杰早年离异,对唯一的女儿如珠如宝,有求必应。 很快,曲婉婷便坐上了飞往异域的飞机,心满意足地开启了9年留学之旅。 仅学费一项,一年20万。 这其中,还不包括她在国外吃穿住行的费用。 那一年,北京朝阳区房价3800元/平米,上海徐汇区房价2500元/平米。 那一年,东北下岗工人们熬过便熬过,熬不过的,就此消失。 02 有人不屑地说,工人下岗,为什么不去再找一份工作,自己不奋斗,怪谁? 有这种论调很正常。 毕竟,很多人虽然没有对抗既得利益者的决心,却从来不缺少诘问不幸者的勇气。 正如司马衷在面对遍地饿殍时,那句脱口而出的诘问:“何不食肉糜?” 那个时代的东北,除了交通之外,城市的公共服务所有功能,都整合在国有企业内部。 下岗,对当地人而言,不仅仅是没有了工资。 还意味着,包括免费医疗、免费供暖、孩子上学等所有生活保障,全部没有了着落。 只有生活在东北的人,才知道失去供暖有多么严重。 东北的冬天,长达5个月以上,最冷的时候,最低温度会长期维持在-30℃左右。 如果没有供暖,一个活人,支撑不了几天就会冻死。 而未下岗时的微薄收入,根本是存不下来余粮的。 所以,下岗工人们要面对的第一个难题,就是怎么让一家人,活过当年的冬天。 要么让孩子辍学,举家迁徙到一个全然陌生之地。 要么,怀着“待岗”的希望,等待大雪。 看到这里,我相信还有人会说: 工人生活无着,跟曲婉婷母女有什么关系? 单单因为别人生活差,她们生活好,就放在一起做对比? 当然不是。 很简单的一个道理,身为月薪3000的公务员,张明杰哪来的巨资,送女儿出国留学? 当年东北黑土地上的悲凄萧条,张明杰之流在其中,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2017年大火的反腐电视剧《人民的名义》中,女主高小琴一出手,便用六千万,买下了价值10个亿的地盘。 她一手操纵的大风厂事件,看得无数观众愤慨不已。 而高小琴在现实生活中的原型,就是曲婉婷的母亲——张明杰。 要论薅社会主义羊毛,张明杰的手腕,不知比高小琴高了多少倍。 03 2007年,张明杰开始负责哈尔滨市郊一个占地154公顷的原种繁殖场农场改制。 当时,她是哈尔滨市道里区副区长。 其时,原种场职工请会计核算,仅154公顷的土地使用权,就价值23亿。 但经过张明杰的一番“运作”,2009年,原种厂以6160万,整体打包卖给了注册资本只有50万的东江公司。 随后,东江又将其转卖给了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公司:先发置业。 先发置业的老板,跟东江老板,其实是同一个人:魏奇。 先发置业的总经理,名叫张明哲,是张明杰的亲哥哥。 副总经理名叫张宇,是张明杰的侄子,曲婉婷的表兄。 项目负责人王绍宇,据传与张明杰是同居关系。 按当时原种场发布的转让公告显示,原种场的土地使用性质为划拨,不含土地使用权,要保证原种场为农业用地。 并且双方协议,东江农业负责原种场566名职工的安置。 但最后,东江不仅得到了土地使用权,也并没有用来搞农业。 566名职工的安置,更是笑话。 拿到地后,张明杰一通操作猛如虎,骗取征地款共计3.5个亿。 其中,包含1000多万的原种场“下岗职工安置费”。 种场原有职工被解散,在衣食无着的光景下,安置费是他们最后的希望,却被张明杰纳入囊中。 而自张明杰接管后,在职职工的社保和公积金,也从未缴纳过。 走投无路的职工们去讨说法,张明杰当即指使手下停掉职工家的供暖。 04 2009年的哈尔滨,最低气温是零下32℃。 一对原种场下岗的夫妻,孩子过12岁生日,做父亲的浑身上下只有3毛钱。 他决定给孩子买一块豆腐吃。 选择豆腐,原因有三: 豆腐口味和肉类最像;它看起来像蛋糕;3毛钱只能买得起一块豆腐。 一家三口围坐在豆腐前,唱起生日快乐歌,他们唱着,口中不断哈出白雾。 “因为试图讨回自己的补偿金,张明杰下令断了他们的供暖。 所以整个冬天他们家中的平均温度,是零下9℃。” 还有的员工,在凛冽寒风中,从原本的员工宿舍里被赶了出来。 因为张明杰哥哥的公司,要在这里盖楼房,所以员工宿舍必须得拆。 无处可去的工人们,只好蜷缩在棚屋里。 他们买不起蜂窝煤,只能靠顶风冒雪地捡煤渣度日。 没有医保,就算病了也只能硬扛。 扛不过去,那也没有办法。 有人活活冻死,也有人喝下一口烈酒壮胆,便结束了自己的性命。 在提及这段往事时,网上有人这样描述: “所有人都没想到,2009年的东北,还能有那么多人被活活冻死、饿死。” 这一年,身在加拿大,26岁的曲小姐在做什么呢? 她与加拿大Nettwerk音乐公司签约,并成为该公司首位华人女歌手。 成名后,她曾在采访中,谈到自己的留学时光。 她说,刚开始,张明杰希望她读商业学,但她只喜欢音乐。 于是她整整五年都没去上学,每天把自己关在别墅里,抽烟酗酒开派对。 甚至患上了抑郁症。 她似乎自认为对音乐的坚守和追求,很励志,很感人。 可恨的是,这昂贵的“抑郁”背后,是多少家庭的叫天不应? 05 曲婉婷的音乐之路,很长一段时间是黯淡无光的。 第一次登台演出,台下只有5个人,一个是酒保,另外4个是下一节目的表演者。 但爱女心切的张明杰,源源不断地出资支持女儿学习音乐。 2012年,一直籍籍无名的曲婉婷,因为歌曲《我的歌声里》大火。 还登上了2013年蛇年央视春晚。 曲婉婷信心大增,决定举办“全球巡回演唱会”。 第一站,在哈尔滨。 谁知演唱会售票情况并不好,曲婉婷十分沮丧。 于是,张明杰暗示当地的房地产商,去包下一部分票房。 还特意交代:“这事儿,别让我女儿知道。” 那晚,曲婉婷在座无虚席的体育馆,身着华服,放声高歌。 不久后的2014年9月,张明杰被哈尔滨市人民检察院逮捕。 她有三项罪名:受贿罪、贪污罪、滥用职权罪。 检方建议死刑。 张明杰拒不认罪。 曲婉婷自此远遁加拿大。 她为母亲写歌,每年在网上为母亲喊冤,却无论如何也不肯回国探监或是退赃翻案。 她对媒体说,自己天天以泪洗面。 转身就在INS上,各种秀自己跟温哥华市长谈恋爱的甜蜜照片。 一边口口声声说爱妈妈,一边在ins上晒自己的腿、猫和泳池。 潜水、冲浪、爬山、旅行、倒贴钱开演唱会...... 在“以泪洗面”中,她跟男友一起游遍了世界。 她在新歌《Your girl》的歌词中写: 你教我判断是非对错,不止是黑白之分,我永远是你的女儿,我会为你祈祷。 I don't care what people say(我不在乎别人说什么)。 2015年,她对国外的记者说: 母亲是我的英雄,她是一个勤奋的人,她给了我能得到的最好生活, 不管她是如何得到的。 你看,她其实也对自己奢靡生活的来源,心知肚明。 而那句“不管她是如何得到的”,与她母亲谈论下岗工人自杀时的一句话,微妙相通。 那时,张明杰轻飘飘地说: “厂子里每年都死人的。” 06 至今,张明杰已被关押7年。 因为她拒不认罪,也因为同案关键人魏奇出逃加拿大,案子悬而未决。 2021年10月7日,魏奇终于回国归案。 他说的每一个字,都会决定案件的最终走向。 这场用下岗工人鲜血作铺陈的母女情深大戏,是时候落幕了。 我等着看,原种场下岗职工等着看,东北人民等着看,全国人民等着看! 我相信冥冥中,那些没熬过寒冬的人,也正注目着这一切。 张明杰的案子,已是陈年旧事,我为什么又拿出来写? 因为,无意中,我看见还有所谓的粉丝,在她为母喊冤,呼喊正义的微博下质问众人: “她做了什么事让你们无法原谅?” 金樽美酒千人血,玉盘珍馐万姓膏。 烛泪落时民泪落,歌声高处怨声高。 我们没有不原谅谁,也没有资格替谁去原谅。 我只知道,百姓血泪,成了朱门逐梦的贡品。 曲婉婷母女若呼喊正义,那正义便该是: 杀人偿命,欠债还钱! 愿那些逝去却不甘阖上的双眼,终得安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