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师道与传心》连载|先秦时期道家尊师重道典故(三)

 勇敢面对168 2021-11-10
图片


三、列子事师授徒典故

图片

列子,即列御寇,亦称“列圄寇”“列圉寇”,战国郑人。《吕氏春秋·不二》曰:“子列子贵虚[1]。”西汉刘向《列子序》谓“其学本于黄帝老子”。列子创立了“贵虚学派”,其思想承前启后,被道家尊为前辈。[2]

列子一生隐居,在郑国四十年,潜心苦读,钻研学问,生活拮据。郑国宰相子阳得知贤人处于困厄,就拉着十几车粮食过来救济,但被列子拒绝。《高士传·列御寇》有详细记载:

列御寇者,郑人也,隐居不仕。郑穆公时,子阳为相,专任刑法,列御寇乃绝迹穷巷,面有饥色。或告子阳曰:“列御寇盖有道之士也,居君之国而穷,君无乃为不好士乎?”子阳闻而悟,使官载粟数十乘而与之。御寇出见使者,再拜而辞之。入见其妻,妻望之而拊心曰:“妾闻为有道之妻子皆得佚乐,今有饥色,君过而遗先生食,先生不受,岂非命也哉!”御寇笑曰:“君非自知我也。以人之言而遗我粟,至其罪我也,又且以人之言。此吾所以不受也。”居一年,郑人杀子阳,其党皆死,御寇安然独全。终身不仕,著书八篇,言道家之意,号曰《列子》。

图片

列子智慧通达,过于常人。据说,列子曾师从关尹子、壶丘子、老商氏和支伯高子等。《高士传》记载了列子与老师壶丘子、老商氏的故事。

壶丘子林者,郑人也。道德甚优,列御寇师事之。初,御寇好游,壶丘子曰:“御寇好游,游何所好?”列子曰:“游之乐所玩无故。人之游也,观其所见,我之游也,观其所变。”壶丘子曰:“御寇之游,固与人同,而曰固与人异。凡所见亦恒见其变,玩彼物之无物不知我亦无故。务外游不知务内观,外游者求备于物,内观者取足于身。取足于身,游之至也。求备于物,游之不至也。”于是列子自以为不知游,将终身不出,居郑圃四十年,人无识者。(《高士传·壶丘子林》)

可见壶丘子对列子教导之殷重,而列子四十年不出,也足见其对师教之无比尊崇。修道,永远是心内之事,“务内观”“参自身”,方为“至游”。驰于外物,永不能得道。师之至教,列子谨记于心。外物,自有其运行规律;生命,亦有不易之法则。当师从贤者,如不把贤者之教化当成生命来守护,诚不至极,最终不过是自欺欺人而已。真诚向道者,圣贤一言必铭刻于心,融于骨血,终生实行,方得大受用。可惜,现世自诩修道者多,实则叶公好龙者居多。

《庄子·应帝王》中也记载了列子与壶丘子的师徒故事。郑国有巫师名季咸,能预知生死、祸福、寿夭,如同神人。郑人见之即逃。列子被其折服,回来把情况告诉了老师壶丘子:“始吾以夫子之道为至矣,则又有至焉者矣。”列子原以为壶丘子的道术最高妙,现在他认为这个季咸比老师更厉害。壶丘子听闻,令列子将季咸带来见他。第一次和季咸见面,壶丘子闭塞了生机,季咸预测壶丘子将要死了。第二次见面,壶丘子调动了天地之间的生机气象,季咸说:“幸运呀!壶丘子遇见我,可以活下去了。”第三次见面,壶丘子调动了三种不同的气象,季咸说,壶丘子的命相不稳定,没有办法预测,要等到壶丘子命相稳定后方能预测。第四次,列子再请季咸去见壶丘子,一见面季咸就惊惶逃走,壶丘子令列子追之,列子没追上。这次,壶丘子只是显示出心地虚寂而随物顺化的样子,季咸摸不清壶丘子所用何术,所以就逃走了。

此后,列子自认为未尝学到大道,便回到故里自学,三年不出家门,在纷繁的世事中能封闭心窍而不被干扰,终身专守着纯一之道。“明日,又与之见壶子。立未定,自失而走。壶子曰:'追之!’列子追之不及。反,以报壶子曰:'已灭矣,已失矣,吾弗及已。’壶子曰:'乡吾示之以未始出吾宗。吾与之虚而委蛇,不知其谁何,因以为弟靡,因以为波流,故逃也。’然后列子自以为未始学而归,三年不出,为其妻爨,食豕如食人,于事无与亲,雕琢复朴,块然独以其形立。纷而封哉,一以是终。”(《庄子·应帝王》)

图片

老商氏者,不知何许人也。列御寇师焉,兼友伯高子而进于其道。尹生闻之,从列子居,数月不省舍,因间请蕲其术者,十反而十不告。尹生怼而请辞,列子又不命。尹生退数月,意不巳,又往从之。列子曰:“汝何去来之频?”尹生曰:“曩章戴有请于子,子不我告,固有憾于子。今复脱然,是以又来。”列子曰:“曩吾以汝为达,今汝之鄙至此乎?姬将告汝所学于夫子者矣。自吾之学也,三年之后,心不敢念是非,口不敢言利害,始得老商一眄而巳。五年之后,心庚念是非,口庚言利害,老商始一解颜而笑。七年之后,从心之所念庚无是非,从口之所言庚无利害,老商始一引吾并席而坐。今汝居先生之门,曾未洽时,履虚乘风,其可得乎!”(《高士传·老商氏》)

后来,列子从老商氏得大道,能运“履虚乘风”之术。有一位叫尹生的人知道后,十分钦慕,想跟随列子修学此术。他与列子住在一起,殷勤侍奉,几个月都不曾回家。空闲时,尹生设法向列子请教,但列子每次都默然无语。尹生失望,渐至生气,认定自己与列子无师徒之缘,便告辞归家。列子欣然应允。

回家后,尹生思忖,列子性情豁达,慷慨仁慈,断不是私藏大道之小人,或许他不教自己另有因缘?自己负气离开实在太过草率。思虑再三,他又回到列子身边,陈明情由。列子长叹,说我天天向你传授道法,你请辞回家,我还以为你已经得道了呢。

图片

尹生不解,列子何曾给自己传授过道法?列子叹气,他知道尹生并不聪敏,说任何语言传授都会离道越来越远,道只有静默领悟于心。当初他拜老商为师,师父三年一言不发。列子安静存养,这三年他达到了心无是非、口无利害,老商这才看他一眼。后来又存养五年,心里敢想是非,嘴里敢说利害的话,老商这才对列子微笑。再存养七年,列子心思任意驰骋,口舌随意,而心想口言并非自己刻意所为,亦不知人我有界。不知道老商是自己的师父,还是自己是老商的师父,眼睛与鼻子好像也没有了区别,整个人就像树叶一般,可以随风飘荡,而飘荡的时候,不知道是自己跟着风,还是风在随着自己。这时,老商才让他与自己并肩而坐。尹生在列子门下,还没有开始真正的修养,就生了怨气,怨气越深,人我界限越深,自然与人、与物无法融合。与人、与万物不能融合,怎么可能修成御风而行呢?

列子用自己的经历向尹生恳切地阐明了师徒之道。一个弟子如果不细细揣摩恩师之深意,不能存心体悟师父之语默教化,不把师父一言视为累生未闻之金石语,不能领会师父一行所蕴藏之无穷含义,怎么可能真正开始修行并得道呢?

至此,尹生方知列子“授”之深意。

列子弟子众多,常聚徒讲学。《列子·仲尼》载:“阅弟子四十人同行。见南郭子,果若欺魄焉,而不可与接。顾视子列子,形神不相偶,而不可与群。”列子的著名弟子有伯丰子、百丰、史疾等。

《列子》是列子、列子弟子、列子后学著作的汇编。今本《列子》[3]共八篇,记载了许多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


注:

[1]“虚”即虚静、无为。《辞海》(第六版缩印本),上海辞书出版社,2010,第1155页。
[2]参见辞海编辑委员会:《辞海》(第六版缩印本),上海辞书出版社,2010,第1155页。
[3]《汉书·艺文志》著录《列子》八篇,早佚。参见辞海编辑委员会:《辞海》(第六版彩图本),上海辞书出版社,2009,第1390页。

图片 | 东方生命研究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