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河南的历史:以河而兴,因河而衰

 世界历史网 2021-11-10

河南的历史可以用八个字来概括“以河而兴,因河而衰”,河南历史上的辉煌,是因为黄河作为文明摇篮是华夏民族最早开发的地区,在其他地方还是原始森林的时候,河南已经站在了世界的最前排。

元以前的河南,是政治中心(或者政治副中心)、军事中心(次中心)、经济中心,周人的要害在关中,但一定要在河南经营成周,西汉七国之乱,周亚夫只要占据洛阳,七国的瓦解就是板上钉钉,到了隋唐,都城虽在关中,但关中甚至连官员和军队吃饱都满足不了,天下的核心已在中原,这时候的河南达到自己的顶峰,政治中心、军事中心、经济(物流)中心。这种情况延续到宋代。


这是隋代运河:

这是宋代运河:

这是元代运河:

明清基本延续了元代运河的路线,运河不再经过河南,也就是说元代以后,河南已经在中原王朝的物资供应链条中不那么重要,而在现代经济中没有出海口,更是河南的硬伤。

读历史需要把握历史发展的脉络。中国古代的经济中心总体是在东移,在元代以后,中原王朝的军事敌人也逐渐来自东方,定都北京成为必然的选择,再加上黄河水患频发,河南的衰落更加不可避免。


历史上黄河下游决溢改道计1575次,其中自商周至隋朝1000多年间只有29次,这时候的黄河是真正的母亲河;而唐代至元代700多年则上升到474次,平均每10年有6.3次;明清时期,猛升到934次,平均每10年就有17.2次,较唐、宋增加了近3倍;1912~1936年的短短20多年中就发生了103次,平均每10年高达47次。
这样频仍的水患,河南早在明清时期的农业时代,已经丧失成为一个经济发达省份的资本。


建国后,新中国对黄河的治理整体是成功的,但是马上,黄河迎来了一个新问题,也是工业时代的致命问题,
断流。作为流经河南的主要河流,黄河几乎从70年代开始年年断流,90年代黄河甚至经常断流半年,我那时候第一次经过黄河大桥,我带着一种朝圣者的激动俯瞰黄河时,那种如同泥浆般的近乎凝固的流动,庄严而悲壮,几乎把我看哭了,这种悲怆只有几年以后我看见灰色的长江时,才能再次领略,这是题外话。当时的黄河,消失都有可能。


新世纪的黄河,虽然不再断流,但并不能掩盖河南是一个缺水省份的事实,这也是河南经济不发达的致命死穴。


以河而兴,因河而衰,也是所有古老文明摇篮的一个缩影。河南曾经是中国最重要的地区,现在没有那么重要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