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白河极简史

 大宛文谈 2021-11-10


南阳白河古今

老南阳人世代饮用的是白河水,至今白河仍然是南阳城市最重要的饮用水源。

白河为古老的常年河流,发源于伏牛山系嵩县境内的白云山,流经河南省界内全长329公里,流域面积12500平方公里,在南阳市区内流经河段总长25公里,自东北向西南,自成半环形穿市而过,流出南阳后在湖北的襄阳一带汇入汉水,注入长江。

过去南阳人有句口头禅,说某个机会不垂青一个人,就说“你去白河里洗洗脸去”。那虽然是句抢白人的话,但至少说明,过去老白河里的水非常干净,干净到可以直接饮用,洗脸更是没有问题。

经过千万年自然造化,白河有着美丽温柔的沙滩。砂细,亮白,匀实,据说站在独山或丰山上望白河,能看见银光闪闪的玉带,白河之名,实至名归。西汉末年,起义领袖刘玄(也称更始帝)也许就看中了这片美丽的沙滩,曾在白河滩上筑坛拜将。

南阳在地质上是典型的冲积平原,河床上是看得见的沙滩,地面下是看不见的沙层。有民间传闻说,历史上南阳绝少地震,是因为诸葛亮当时在南阳广布“地钉”,固然难证真伪,但是南阳人建设房屋地基,很容易挖到地下沙层,现代高层建筑打基桩,更是在地下沙层上平起高楼,想来这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吧?

古人择水而居,饮水则凿井,有井则聚集成“市井”。也许古代的南阳城市就是这样发展起来的,但是史学家告诉我们,古代先有封地,为保卫封土,则要建设城郭,有了围合起来的一方城墙,才有了南阳古城——明清时代南阳城又叫“梅城”,就是因为南阳有形如梅花状复杂的城郭卫护系统。至少说明一点,南阳城市形成后,白河作为流经城市周边的重要水路,同时又具有了护城河的功能,一直拱卫着这座城市。

清朝太平天国起义的时候,南方的太平军和后来的捻军都来攻打过南阳城,就因为城高、水深,加上南阳人剽悍,最终都没有得手,南阳得以安享太平。

据文献记载,古时的白河水路,流经南阳城南,是十分繁华的水旱码头,河面上碧波荡漾,白帆林立,舟船如梭。通过白河渡口,北可上京都,南可下荆襄,东可达江淮,西可去巴蜀。

但是,白河因为流经城市,也曾为城市交通带来了不便。一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连接白河两岸交通的一直只有两座半桥。其一是盆窑通外方城达郑州的水泥桥,其二是1953年修建的白河桥。在整个计划经济时代,以白河桥形象为标志的“白河桥”香烟,名噪南阳全区。半个桥是指通往小南关的漫水桥,赶上河水涨起,漫水桥就报废只能改乘船或者搭便桥通行了。所以,南阳长期作为行政区划,上世纪一直被定位为一个县级城市来发展。

随着经济发展,南阳人拿出了建设的气魄,两个半桥悉数被一一拆除,代之而起的是更为现代化的四坝蓄水和七桥飞架。也正是有了白河,南阳的发展腾挪有了更大的空间和生态轴心。城市里有水,才更有灵性,美丽的白河也回报给她的建设者们更大的福荫。

如今的南阳,万顷碧涛,水波不兴,对岸竟绿,鸥鹭齐飞,纵是瘦西湖也不过如此。只是,那一眼难望边际的银色沙滩,再也难寻,好在流经市内的几条臭烘烘的内河,在南阳人的手中,开始治理整顿,逐渐地变得含情脉脉,河边绿化带中,一条健康步道绵延不绝,倒是闹中静幽,别有情趣。

我们的家乡河,母亲河,她用一弯碧水造就了世代南阳人的心性气质;南阳人,则用建设更宜居的城市,来向白河母亲献礼,祝愿她魅力无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