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终于找到了明明很有文化、阅历、地位,咋就那么无知的原因。

 速读速记 2021-11-10

在学术上有一个定理叫“功能性文盲”。

它是指一个人到了一定的年龄,思维认知固定,无论他看了多少书,行了多少路,都是在找自己以往固化的认同,很难再接受新的文明信息。

在他看来,认知之外的东西,都是异端邪说。

其实,前几天,咱们在这也顺嘴提了一句,不过没解释。

功能性文盲能解释很多问题。

这里指的到了一定年龄,不一定是说一定年龄很大才叫一定年龄,这完全看你自己可以被细分成多少个分身,你是所有分身的合集。

有的人很小就思维开始固化了。比如,我很笨。这个结论是怎样得出的呢?有可能是某门功课不好,总也进步不了,总是觉得很难。就像我,都这么大了,一涉及到具体数字还是会有紧张的情绪,5+7=?都要想想才行。

越小的时候,这个心理越容易形成,也越容易固化,以后改起来,会越难。

另外一种是确实很优秀,以至于周围找不到对手,直到自己形成了一定的领域,自己是这个领域的王。

人生好就好在这儿,很丰富,尤其是商业和互联网非常发达的今天,每个人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领域,所以有文化,有身份,有地位的人,也许会成为功能性文盲。

这也是前天说的,你思考吗?

人的大脑本质是不爱思考的,除非有特别能吸引他的地方。

懒,不仅是生理的,还是心理的,正因为这样,人类才活得越来越舒服。只不过,有些人忽略了一个事实,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习惯性靠经验、靠权威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取而代之的是日新月异的资讯、知识、科技和技能,新的领域和需求也层出不清,但以一个人的智慧,很难理解所有领域的变化。

所以,才有乔布斯的名言,stay hungry stay foolish,如饥似渴(强烈的好奇心),大智若愚(不要怕自己蠢)。

有的时候,我们和人聊天,比如和自己孩子聊天,总是假装在专心听孩子讲,甚至有的时候都懒怠假装,很急切的想给孩子一个正确答案。

其实,也许孩子需要的只是你的陪伴和倾听,并不是建议。而且说实话,有时候给的建议相当的蠢,根本不是站在孩子的立场出发的。即使是站在孩子立场上,但是你的行为引起了孩子的反感,也不会有好的效果。

这个世界大多数人都太自以为是了,总是想表达表达表达,而不去想你是不是真的听明白、看明白了,总想掐掉中间过程,快进一下。

其实,也许对你很有意义的事情,或者让你从小到大一直忘不了的就是某个平淡的过程,因为它是独一无二的。

……………………………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