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在华外资银行商业模式分析

 外滩商学院 2021-11-10

公元1847年,英国皇家特许丽如银行(The Oriental Bank Corporation)在上海外滩开设分行,成为我国出现的第一家现代商业银行。

掐指算来,今年正好是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市场的第170个年头!

170年,弹指一挥间!

鸦片战争后,外资银行的大举涌入促进了中国金融业由传统走向现代。终于,在1897年,中国第一家商业银行——中国通商银行在上海诞生。

改革开放后,外资银行的再度大举涌入令中国银行市场更加丰富多彩、生意盎然!

170年,弹指一挥间!

通过多年来的工作和学习,我发现在华外资银行主要采取“全攻全守” 、“资本逐利” 、“借鸡孵蛋”和“出奇制胜”四种商业模式经营在华业务。

“全攻全守”

在华外资银行的“全攻全守”商业模式是指该外资银行既经营企业银行(Wholesale Banking,简称WB)业务,同时,也经营个人银行(Consumer Banking,简称CB)业务。我曾经长期供职的英国渣打银行(SCB)就属于“全攻全守”型在华外资银行。这些外资银行由于是“洋和尚”,与东道国本土银行相比,缺乏“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所以,无法和本土的商业银行一样深入社区设立许多分支网点,因为那样的经营方式需要巨大的外资财力支持。她们通常在热门城市人流繁多的黄金地段,诸如:上海新天地、广州中信广场,设立分支机构开展金融服务。由于商业模式相同, 所以,我们可以观察到如下照片反映的外资银行在上海徐家汇“集聚扎堆”开立支行的奇特现象,这正类同于我们以前发现过的“麦当劳的边上往往有家肯德基”!

“资本逐利”

在华外资银行的“资本逐利”商业模式是指该外资银行只经营企业银行业务,不经营个人银行业务。因为从“投入—产出经济学”的角度来分析,企业银行业务金额巨大,所以,银行赚取的贷款利息和服务佣金就多,而个人银行业务数量繁多,金额却往往很小,银行赚不到多大的利润,却同时要处理更多的业务,付出更大的成本,所以,相比于个人银行业务,银行办理企业银行业务,投入小而收入大。因而,有些外资银行出于“资本逐利”的本性,只经营企业银行业务。正所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西汉】司马迁《史记·卷一百二十九货殖列传》)这些外资银行真是太现实啦!世界顶级投行——美国摩根大通银行(J.P. Morgan)就是她们中的典型代表:她在美国同时经营个人银行业务,但是,在中国,她只经营企业银行业务!

“借鸡孵蛋”

无论是“全攻全守”商业模式,还是“资本逐利”商业模式,这些在华外资银行都需要在热门城市的黄金地段购买或租用 Office。这些地方地价高昂。虽然,“互联网+金融”和“微信+金融”的商业模式的诞生有助于减少在华外资银行在运营网络上的劣势,但是,这些在华外资银行通过这种方式建立起来的物理运营网络远远无法和本土银行四通八达的运营网络媲美。于是,有些在华外资银行想出了“借鸡孵蛋”的商业模式:她们通过作为战略投资者入股中资银行,一方面,为中资银行带来了先进的管理方法和经营理念,另一方面,借用中资银行在服务网点等“天时、地利、人和”上的优势,与中资银行一起经营生财。2004年8月,英国汇丰银行(HSBC)入股交通银行(BOCOM),开创了外资银行入股中资银行的第一笔交易。

“出奇制胜”

正当“全攻全守”型外资银行和“资本逐利”型外资银行在热门城市的黄金地段这片“红海”中高手过招、杀得眼红时,澳洲联邦银行(CBA)“出奇制胜”地在中国广大农村这片“蓝海”中大展宏图。发起设立村镇银行(Village Banking)是澳洲联邦银行(CBA)在中国最重要的发展战略之一。自2011年起,澳洲联邦银行已成功在河南省济源、兰考、登封、伊川、渑池、永城、温县,以及河北省辛集、永年、磁县、邯郸县、栾城、魏县、成安和涉县设立了15家村镇银行和8家支行,未来,澳洲联邦银行(CBA)还将在河南省和河北省开设更多的村镇银行,达到将村镇银行经营规模化。澳洲联邦银行(CBA)将其在全球乃至其他亚洲国家的丰富经验和先进的技术及管理理念带进中国,致力于在河南省和河北省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村镇银行模式,为当地的中小微企业及三农客户提供“以客户为中心”,灵活、快速、高效的专业卓越金融服务,加快当地的农村金融体制创新,带动当地的银行市场良性竞争,整体提升当地农村金融服务水平,打造稳健可靠、可持续发展的村镇银行,致力于在村镇银行这一农村金融领域长期投资和长远发展,将澳洲联邦村镇银行建设成为以服务当地中小微企业及三农客户为核心的最有特色的在华外资银行。澳洲联邦银行(CBA)“出奇制胜”的商业模式令我想起了三国末期邓士载偷渡阴平、智取成都的“奇”谋和“农村包围城市”的伟大的毛泽东思想!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北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在此,我觉得我们尤其应该向以英国渣打银行(SCB)为代表的“全攻全守”型在华外资银行致敬!由于经营网点和“人和”上的明显劣势,这些外资银行往往在亏损的状态下持续经营个人银行业务。这种“亏损经营”的“非理性”商业行为表明这些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市场并不仅仅只为短期的一己之私立,而是彰显出她们愿意长期投资中国市场,与中国共同长期发展的“一心做好,始终如一(Here for Good)”的历史承诺和像我们外滩商学院一样,非常注重商业品牌塑造的心意。在“利字当头”的商界,她们的无私和不急功近利值得我们热烈地鼓掌叫好!

以上我研究了外资银行是怎样“走进来”的,这对于我国银行和企业如何“走出去”应该有所启示吧!

 

作者简介:于贇,复旦大学经济学学士,曾先后供职于英国汇丰银行集团、英国渣打银行集团和美国摩根大通银行集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