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正德年间,山东有个举子叫周平,候了个县令补缺,去往滨州上任。 这一天,周平跟仆人正在赶路,一位花白头发的道人,从后面赶上来,见了周平愣了一下,随后他问:“小官人是不是姓周,名水娃?” 周平吃了一惊,水娃是他的乳名,知道的只有亲戚和家人。“老人家怎么知道学生的乳名?” 老头说:“老道叫武泰,你小时我还抱过你呢!”父亲曾经跟周平说过,他有个拜把兄弟叫武泰,在崂山修道。此人两眉之间长有一颗黑痣,笑起来慈眉善目,怒起来,眉间就似多了只眼睛死死盯着你,让人觉得异常恐怖。武泰居无定所,来去无踪,相见极难。 周平看了看老道眉间的黑痣,恭恭敬敬一揖及地:“原来是武老爹!老爹您好!”得知周平是去滨县做官,武泰很高兴,说自己也去滨县,正好同行。到了滨县,武泰先自去办事,说好随后去找周平。 这一天,有人击鼓告状,差役将一个强壮的中年男子和一个干瘦如柴的老者,带上堂来。 中年男子说:“老爷,草民姓王是个杀猪卖肉的屠夫。今天下午,草民收拾案摊,邻居老贾头过来帮忙。等他走后,草民盛钱的褡裢就不见了。我的钱褡一直放在案子边,老贾头走了后再没人来过,不是他偷走了,还能是谁?请大老爷为草民做主。” “冤枉啊老爷,我帮王屠夫收拾案摊是真,可我真的没看到他的钱褡!这王屠夫,不分青红皂白,闯进我家诬陷我偷了他的钱褡。小老儿虽然家贫,可从来没有贪占过别人的钱财,请老爷明察!” 两人各执一词,说着说着就在大堂上吵了起来。周平看看老贾头,又看看王屠夫,不知怎么是好。他忍不住翻看手边的案例,却怎么也找不到,有邻居偷屠夫钱的事儿,正急得一头大汗,武泰来了。看到周平在大堂上的表现,他忍不住摇了摇头。 退堂以后,武泰从怀里拿出个小盒子递给周平。周平打开盒子,里面静静躺着一个呈深黄色,形如巨虫的东西。武泰说:“这是老道珍藏了多年的缉盗郎巾!”“郎巾?这难道就是,传说能鉴别谁是盗贼的缉盗郎巾?”周平吃惊地问。“这东西不只能鉴别盗贼,它还有别的妙用!”武泰神秘地笑了笑:“你初为父母官,对案件审理不太熟悉,这东西,正好祝你一臂之力!”周平一揖及地道:“您老人家真是雪中送炭啊!不瞒老爹,侄儿只会读书,对它事一无所知。” 第二天,周平要上堂审头天的案子。武泰说。“水娃,这是你审的第一场案子,老爹带上郎巾祝你一臂之力!到时看我眼色行事。”“一切仰仗老爹了!”周平吩咐手下,在大堂上给武泰一个列席座位。 王屠夫跟老贾头,一上堂就吵了起来。周平正想拍醒堂木,瞥眼看到武泰冲他使眼色,就把醒堂木放下,耐着性子冷眼旁观。 两人在堂下吵了半天,不见县老爷说话,觉得奇怪,便住了嘴,一起向堂上看来。 “吵够了?那好,原告、被告,把你们告状的缘由跟本官一一道来!”两人把昨天的诉状又说了一遍。 周平斜眼偷瞄了一下武泰,后者对他点了点头。周平清了清嗓子说:“本县有一件缉盗神器——郎巾,只要点燃蜡烛熏烤此物,犯科作案的人就会不由自主地跟着它发颤!今天就让大家见识一下,此物的威力!来人!点燃蜡烛!”缉盗郎巾?传说这东西十分神奇,能让作案犯科者原形毕露,只是大家谁也没见过。听周平这么说,众人都围了上来,想看看这审案郎巾,怎样神奇。 一个差役点燃蜡烛,武泰从盒子里拿出郎巾,在蜡烛上熏烤起来。过了一会,奇怪的事发生了,那缉盗郎巾突然动了起来!它不停地蠕动,并散发一股很特别的气味。堂下鸦雀无声,大家都在静静地看着堂上。忽然,随着郎巾不停地蠕动,贾老头的嘴角开始颤动起来,接着,他脸上的肌肉和手脚,都不由自主地抖动起来! 周平一拍醒堂木,厉声喝道:“大胆的贾老儿!偷了王屠夫的钱褡还敢狡辩!来人,把贾老头拖下去重打一百大板!”就贾老头那身子板,别说重打一百板,就是五十大板命也早没了!老贾头双膝一软,跪在地上求饶:“饶命啊老爷!我招!我招!”“说,钱褡放在什么地方了?”“放在我家门外的草垛里了!”周平赶紧让差役去搜,果然在那里找到了王屠夫的钱褡。事后,那老贾头对人说,那缉盗郎巾确实厉害。郎巾一动,他就觉得一团冷气袭来,人便不由自主的发起抖来。 这之后,周平又借郎巾审了几个盗窃的案子,大家都对那神秘的判案神器充满了敬畏。但有一个人例外,这个人是个专业偷儿,圈里人称“盗圣”,自他开始盗窃,还从来不曾失过手。他决定,跟那郎巾过过招,看是那东西厉害,还是自己有定力。 盗圣特意拣了个赶集的日子,趁着人多,偷了一位夫人头上的金钗。他故意露出破绽,让那夫人的丈夫和几个赶集的壮汉,将他抓住送到了县衙。到了县衙门口,这盗圣竟然还蔑视县衙,戏弄地拨弄衙门门口的灯笼。 盗圣对周平说:“老爷,俗话说,捉贼拿赃,这位大哥说我偷了金钗,赃物在哪里?大老爷若是在我身上搜出赃物,小民甘愿受惩,若是搜不出赃物,那就是诬告!”周平吩咐衙役搜身,却并无在盗圣身上找到金钗。请出缉盗郎巾,那盗圣也无反应。 “没有赃物,就不能诬告小民偷盗!小民是无罪之人,现在可以走了?”盗圣洋洋得意地说。众人都亲眼看到盗圣偷走了金钗,可缉盗郎巾却没有任何反应,周平坐不住了。 就在向衙门外走去时,衙门口突然发出一阵瑟瑟的声音,众人跑到门口一看,门上那只灯笼正在不停地摇晃,而此时并没有风。 武泰走到灯笼旁,绕着转了圈,伸手从灯笼上拔出一样东西,那灯笼立时停止了抖动,与此同时,盗圣却如筛糠般都动起来! 武泰走到盗圣面前,把手掌摊开,手心中正是盗圣偷的那支金钗!“你以为把金钗插到灯笼上,就能骗过缉盗郎巾?” 盗圣颓然地低下了头,心中十分懊悔,暗自埋怨自己,哪根筋短了,敢跟传说中的缉盗神器较量。 逮到盗圣以后,周平的名气大增,人人都知道县太爷有一个缉盗的神器厉害,自此全县上下,极少有人犯科作案。过了一段时间,武泰有事要远行,临走叮嘱周平,凡事要多问几个为什么,没事多看看以前的案例,琢磨琢磨里面的案情,别只依靠缉盗郎巾破案。 几年以后,周平任满,因为在任期间县里治安一片大好,被上司推荐,做了青州知州。 到了青州,遇到第一个案件,周平不能判断,就请出缉盗郎巾,但是,奇怪的是,直到把郎巾点着也没有任何反应!周平急得满头大汗,只好退堂。之后几天,连续有人击鼓喊冤,周平无法判断案件,茫然地坐在大堂上发呆。最后,他以身染疾病为由,申请病退,回家休养。 几年以后,周平遇到武泰。他把缉盗郎巾失灵的事,告诉了武泰。武泰听完一个劲地摇着头说:“贤侄迂腐!迂腐!迂腐啊!”武泰告诉周平,缉盗郎巾只能使用五次! 当初,看到周平审案,武泰就想帮他一把。郎巾能缉盗的传说,很多人都听到过,他只是想借用它的威力,来震慑一下那些作奸犯科的人,好让周平有时间熟悉案例。可他没想到周平竟然如此懒惰迂腐,一直单靠郎巾在判案! “不对呀老爹,我在滨县不止使用了五次啊?”周平不相信。“唉,因为缉盗郎巾的威名遍布滨县,即便它没了威力,因为心里恐惧,疑犯也会不由自主露出破绽。我走的时候一再叮咛你,不要依靠郎巾断案!我只是想帮你一个开始,却没想到反而害了你!”武泰自责的不住地摇头叹气……(《民间传奇故事(A卷)》2015年06期,编辑:夏刚老师)
|
|
来自: 新用户0932pQwC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