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感恩的心 | 情归阆苑里

 谢老师工作室 2021-11-10

题记

前不久,一尘见到老朋友黄平,闲聊间得知伯父已仙逝,他眉间饱含一抹无尽的愁绪。今天偶然得见他发表于《西南作家》2020年第3期的《情归阆苑里》,原来,他如此豪迈的壮汉竟也如此柔情——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借此感恩节之际,把此文分享给朋友们


情归阆苑里  文/黄平


    又到了桂花飘香的季节,青城山阆苑里还是那样美丽。她在群山环抱之中,如翠绿的碧玉镶嵌在两条清澈的小溪中间,难怪,当年请流沙河老师题字,他坚持要用“潜龙居”方才挥毫起笔,老先生真是独具慧眼。来过的朋友都说这里福临宅地,瑞气盈门。在这里父亲是安详的,幸福的。特别是每年初夏到中秋,父亲是格外高兴,他忙碌着邀约他家乡的朋友,来此消凉避暑,常常是高朋满座,他的朋友没有高低贵贱,只有淳朴实在。而今,看到父亲留下遗物,这花好月圆的时刻却成了我永远不能触及的伤痛。 

    父亲离去快一周年了,我总是想写些文字,纪念我虽然平凡但一生要强的父亲。但是,每一次,只要有这样的念头产生,泪水便模糊了我的双眼,思绪也异常凌乱,使我无从下笔。我知道,我苍白的笔墨,是难以描绘父亲丰富的一生

    家父生于1932年9月8日,于2019年11月26日凌晨 2 时 39 分仙逝,享年 88 岁。他出生于贫困家庭,年幼时最大的奢望是能吃上一碗白米饭,16 岁报国参军入伍,后来转业到教育部门一直担任基层领导职务,他在经济极其 匮乏的年代里,他和母亲一起含辛茹苦养育了我们哥姐三人,竭尽全力帮助我们实现各自的人生理想。父亲的一生光明磊落,把毕生的精力献给了社会和教育事业,不论在部队服役还是担任学校领导期间,他始终都能做到坚信党,忠于党的事业,尽职尽责工作,先后被评为优秀军人,省、市、县先进工作者,还获得省级劳模荣誉称号,受到了原国家领导人贺国强的亲切接见。

    父亲为人正直和善,关心邻里,常常用省吃俭用的钱资助身边贫困学生,同时在危急时 刻,还用祖传的药方挽救了5位村民的生命。父亲总是替晚辈们着想,宁愿自己吃苦,也不 愿给晚辈们增添任何麻烦,特别是病重期间,父亲只要神智稍微清醒时,他依然谈笑自如,幽默风趣,我们知道,那是他不愿意让我们看见他在与病痛作斗争,在生命的最后时刻,还坚持把坚韧和顽强注入我们的血脉里。我们为失去这样一位好父亲而悲痛,更为有这样一位好父亲而自豪。

    《论语》说“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在部队服役的29年间,我继承了父亲好的品德和优良的工作作风,受到领导的关心和战友们的认可,数十次圆满完成各项急难险重任务,多次立功受奖。离开军营我主动放弃了转业安置,选择了自主择业,希望能有更多的时间安心陪伴父亲,让他晚年能享受阖家团圆,子孙绕膝的快乐!我为我的选择而欣慰。然而思念恰如盛开的玫瑰,虽然芬芳,但也常 常会刺伤到“心”,快一年了,我是多么希望时光能够倒转;多么想父亲还没有离去;多么希望能再与父亲一起唠唠家常,说说自己的心事……我想对父亲说,归来吧,我的父亲!您忘了吗?我们山庄门前巨石上刻着的“阆苑里”三个红色大字,那是您崇敬的马识途老先生题写的,每天您都要去擦拭、抚摸!您忘了吗?冬天快来了,我们仍然还想和往年一样陪同您到海南清水湾过冬,那里有您胸怀一样宽广无边的大海,还有您的一群老伙伴,等待着风趣和乐观的您,带着大家在笑声中安享晚年!

    我的好父亲,如今您已驾鹤西去,但您留给我们的遗训,我们会铭刻于心,并代代相传!

父亲的遗训 

四十余载育英才,桃李芬芳盛满园。

一生坎坷如流水,生死离别是自然。 

特写此文传后辈,但愿儿孙记铭言。 

为国为民立大志,留得英名美名传。

人生虽活数十年,犹如烟云一瞬间。

悲欢离合曾经过,抚育儿女甚艰难。 

面对夕阳一声叹,不觉即将上黄泉。 

双袖清风度一生,没有遗产给儿孙。

我们一切都不愿,唯有几句遗训言。

后事一定要节俭,铺张浪费也枉然。 

兄弟姐妹要和谐,我在天堂也安然。 

西天一去不复返,但愿儿孙个个贤。

二零一零年九月八日笔录于绵阳


最后,以一首《父亲》,缅怀这位可亲可敬的父亲,愿他在天国安息。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