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省培计划”教师培训师培育对象培训感悟 今日世界,喧嚣混乱,疫情持续,种族歧视,挑战人权,炮火连天,生灵涂炭。唯有中国,平安和谐,稳定发展,我不由心生自豪,更加热爱我们的祖国!非常感谢领导给我这次南京学习的机会。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开班以来,我勤奋努力,不耻下问,求寻方略,探索良策,精益求精,追梦之旅,累并快乐着! 一、记忆最深刻的一次经历。此次学习我有了两个第一。 1.第一次单独到离家较远的陌生地方。忐忑、焦虑、害怕……不少学员也是这样,朋友说:有天晚上去看了南京长江大桥,打的就花了300多,以后课余再也不敢出去了,车费太贵了(他不会坐地铁和公交);有学员说:报到那天晚上是12点多才到的宾馆,实在找不到地方,最后是班主任叫车接的她;还有朋友说:好不容易,挤个课余时间想去博物馆看看,排了好长的队却没有提前网上预约,也不会预约……这或许就是我们多数教师出行现状的缩影,未来已来,将来已至,不学习、不接受新事物真的寸步难行。希望我们基层的领导们有条件还是多给老师们外出学习的机会,走出去总会有收获的。 2.第一次参加这么高端的培训。是国家教育行政学院组织的,顿感自己身份倍增,人生所幸。此次培训除集中面授外还有网络学习,有研讨有作业,不仅有每天学习美篇,还有阶段学习简报。培训的所有教授及老师都和学员一视同仁,一起吃自助餐,不得有剩饭剩菜,严格落实光盘政策,不得照合影,不得留学员电话,不得加陌生人微信等等,班级管理的严格、严谨,班主任服务的贴心、周到都值得我学习。 二、印象最深刻的一次震撼。最震撼的是参观栖霞区和建邺区两个教师发展中心。或许他们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吧,我看的比较仔细。 1.栖霞区教师发展中心校园的每一处地方都做了精致的文化设计。 2.区教师发展中心校长是区教育质量的第一责任人。栖霞区教育质量由以前的南京市倒数跃居现在市前四名,校长也因此获得江苏省劳动模范、江苏省科研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校长说好多荣誉他都不要,省里市里非要给。学期初各学校先把课程表发给发展中心,教研员看课表随机进学校进教室听课,课后研讨,研训员直接管校长,校长管不了的老师也会请研训员去管。 3.栖霞云平台,劳模创新工作室,创客中心等,每一项工作都扎扎实实的一步一步在做。 4.搭建网络研训,构建网络学习资源平台。教师外出学习,课都可以照常进行,网络课堂或手机直播远程上课。试卷和作业都有基于二维码的智慧讲义,扫码就可以听视频。 5.忧患意识,未雨绸缪。老师们常在想:微软不能用怎么办?再来一次疫情怎么办?现在微机老师都开始着手开发自己的原始软件。 6.建邺区教师发展中心的大数据网络管理,全区各学校的动态,足不出户在教师发展中心都可以一目了然。 7.心理咨询有沙盘、音乐疗法等,不仅负责培训全区的心理健康老师,还免费接受全区师生咨询。 两所发展中心先进的办学理念、研训的精细化、各功能室的强大都使我深深震撼,有为才有位!我的位在哪里?隐隐的惶恐不安! 三、可操作性最强的课程。是许杰教授的《结构化研讨的设计与实施》和李更生教授的《如何认识我们的参训对象:工具和方法》。结构化研讨:是由培训者(催化师)按照一定的程序和规则,采用相关的团队学习工具,引导组员围绕培训主题多角度、分层次开展讨论的方法。我的理解结构化研讨和微行动学习大同小异,我们曾经尝试过合作学习、微行动学习,我们会更好的取长补短,以最优化的模式组织教师研讨学习。李更生教授别名牛歌,以多种活动(找朋友、群组构建、人物访谈、学习风格测试等)来教我们如何认识参训对象,揭示教师校长专业发展之逻辑起点和基于专业发展的路径选择,接地气,大容量。这样的课堂学员参与性强,大家比较喜欢。 四、理论性最强的课程。郭垒《校长培训,走向专业化》; 徐伯钧《区域培训规划与设计》; 董明发《培训效果评估与成果转化》; 李岩《走向专业的教师培训管理》; 周成平《研训一体化研修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潘克明《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教师培训》; 杨现民《5G到来对教育的影响》。这些课程政策性、理论性都比较强,还有教育方针政策的解读,我的身份站位都还远远不够,还需要慢慢反刍,逐步消化吸收。 垂缕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世界上最美好的事是默默的爱我们的亲人和朋友,最有趣的事情莫过于每天都有小进步!这次省培学习,有专家引领见贤思齐的快意,有乱花渐欲迷人眼的缤纷,有眼前有景道不尽的感慨,有绝知此事要躬行的盟誓。庆幸我们的教师发展已经在路上!学习使我更多了份笃定与从容,朝着更亮的地方,继续加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