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多发性大动脉炎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昵称64996952 2021-11-10

诊断

早期确诊较难,约半数病人于早期误诊为风湿热、结核病、高血压、冠心病、心绞痛、心肌炎、脑血管意外等。若出现缺血体征诊断并不难,但常常已是慢性炎症期或瘢痕期,故早期诊断尤其重要。据笔者的经验,凡是年轻人尤其女性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应考考本病可能,并做进一步检查;脉管疏通汤可以调理多发性大动脉炎。

1. 单侧或双侧肢体出现缺血症状,伴有脉搏减弱或消失,血压测不出或双侧肢体血压差2.6KPa以上,或上肢血压高于下肢血压。

2. 脑部缺血症状伴有颈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颈部闻及血管杂音。

3. 顽固性高血压伴有下肢缺血症状和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及血压测不出,或四肢血压高伴脐旁血管杂音。

4. 沿大动脉走行部位闻及收缩期II级以上血管杂音伴相应器官组织缺血症状者。

5. 不明低热、乏力、肌肉关节酸痛、大血管区域疼痛或压痛,伴四肢血压脉搏异常者。

6. 具有典型高安眠底改变,伴有头部或上肢缺血症状与体征者。

7. 与年龄相称的主动脉结突出,主动脉增宽延长及降主动脉内收之X线所见。1976年日本学者提出本病的诊断标准

[症状]

(1)头部缺血症状 眩晕(特别是头向后仰时),晕厥发作,视力障碍(特别是在直射的阳光下)。

(2)上肢缺血症状 手指冷感,上肢容易疲劳感。

(3)大动脉或肾动脉狭窄症状 头疼、眩晕、呼吸急促。

(4)全身症状 早期有低热。

[体征]

(1)上肢买卖搏动异常 桡动脉搏动减弱、消失或显著的左右差异。

(2)下肢脉搏异常 股动脉搏动亢进或减弱。

(3)颈、背、前胸、腹部的血管杂音。

(4)眼底异常及双眼有异常所见。

[实验室检查参考资料]

(1)血沉增快;

(2)c反应蛋白阳性;

(3)血清γ球蛋白升高。

[诊断要点]

(1)青年女性好发;

(2)大动脉造影确定诊断。

1990年美国风湿病写好制定诊断标准

1. 发病年龄40岁以下。

2. 间歇跛行。

3. 臂东脉搏动减弱。

4. 上肢收缩压差大于2.67KPa(20mmHg)

5. 锁骨下动脉淤主动脉连接区有血管杂音。

6. 动脉造影异常。

凡以上6项中有3项符合这可诊断本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