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词类:《典故诗话》43灞陵醉尉 英雄遭困

 昵称蕲春县朱升 2021-11-10

  

  

  

  

  

  

  

  

  

  

  

典故诗话

(第一辑·第2卷)

帝王官府     贤臣名将

编者   朱升

诗词类:典故诗话43

        《典故诗话》

帝王官府     贤臣名将

(第一辑·第2卷(4)

75)灞陵醉尉    英雄遭困

【典出】《史记·李将军列传》:“ (李广) 家居数岁,广家与故颍阴侯孙屏野居蓝田南山中射猎。尝夜从一骑出,从人田间饮。还至霸陵亭,霸陵尉醉,呵止广。广骑曰:'故李将军。’尉曰:'今将军尚不得夜行,何乃故也!’止广宿亭下。居无何,匈奴入杀辽西太守,败韩将军,后韩将军徙右北平。于是天子乃召拜广为右北平太守。广即请霸陵尉与俱,至军而斩之。”

《汉书·李广传》亦载此事。'霸陵’也作'灞陵’。

【释典】李广因罪赎为平民后,李广和已故颖阴侯灌婴的孙子灌强一起隐居在蓝田山中,转眼间,李广在家已闲居数年,常到南山中打猎。曾在一天夜里带着一名骑马的随从外出,和别人一起在田野间饮酒。回来时走到霸陵亭,霸陵尉喝醉了,大声喝斥,不让李广通行。李广的随从说:“这是前任李将军。”亭尉说:“现任将军尚且不许夜间通行,何况是前任呢!”便阻止了李广,让他在霸陵亭下过夜。没过多久,匈奴入侵杀死辽西太守,打败了韩将军,韩将军迁调右北平。于是天子就召见李广,任他为右北平太守。李广随即请求派霸陵尉一起赴任,到军中就把他杀了。

颍阴侯孙:灌婴之孙,名强。
韩将军:韩安国。

【释义】后以此典:

1、指英雄失势的不平遭遇,表现人失势后被人欺凌; 也用以抒写失势之后的郁闷心情。

    2、指盛气凌人的势利小人。

【典形】灞陵呵夜、夜猎归、困醉尉、故将军、醉尉呵、醉尉嗔、犯夜醉归、论功醉尉、夜行触尉、夜出霸亭、轻鞍犯夜、醉尉怒呵、霸陵醉尉、灞陵夜猎、呵止故将军、亭逢李广骑、醉尉恼将军

【用典】 

【小尉呵】 明·陈子龙:“选人不就太常祝,夜饮不逢小尉呵。”

【困醉尉】 清·吴兆骞:“陇西将军困醉尉,邯郸才人辱厮养。”

【故将军】 北周·庾信:“谁知灞陵上,犹有故将军。”

【醉尉呵】 清·黄景仁:“南城耻逐博徒饮,深夜还遭醉尉呵。”

【醉尉嗔】 宋·苏轼:“先生依旧广文贫,老守时遭醉尉嗔。”

【犯夜醉归】 宋·苏轼:“老去同君两憔悴,犯夜醉归人不避。”

【论功醉尉】 清·朱彝尊:“窃国真王,论功醉尉,世事都如许!”

【夜行触尉】 宋·陆游:“夜行触尉那能避,旦过随僧不待招。”

【轻鞍犯夜】 宋·晁补之:“只愁恐轻鞍犯夜,灞陵旧路。”

【醉尉怒呵】 宋·陆游:“君不见灞亭耐事故将军,醉尉怒呵如不闻。”

【霸陵醉尉】 宋·苏轼:“月黑林间逢缟袂,霸陵醉尉误谁何。

【霸陵醉尉】明·高启:“猿臂将军本自贤,灞陵醉尉竟难全。”

【灞陵呵夜】 宋·辛弃疾《贺新郎》:“千骑而今遮白发,忘却沧浪亭榭。但记得,灞陵呵夜。”

【灞陵夜猎】 唐·李商隐:“灞陵夜猎随田窦,不识寒郊自转蓬。”

【呵止故将军】 清·宋琬:“亭边呵止故将军,驴背谁知前进士。”

【亭逢李广骑】 唐·杨炯:“亭逢李广骑,门接邵平瓜。”

【醉尉恼将军】 宋·苏辙:“五马亲来看射虎,不愁醉尉恼将军。

【霸陵醉尉】北周·庾信《周大将军怀德公吴明彻墓志铭》:“霸陵醉尉,侵辱可知;东陵故侯,生平已矣。”

【霸陵醉尉】宋·苏轼《次韵杨公济奉议梅花》之一:“月黑林间逢缟袂, 霸陵醉尉误谁何?”

【灞陵夜猎】北周·庾信《哀江南赋》:“岂知灞陵夜猎,犹是故昔将军;咸阳布衣,非独思归王子。”

【夜猎归】唐·罗隐《题新榜》诗“灞陵老将无功业,犹忆当时夜猎归。”

【霸陵醉尉】·辛弃疾八声甘州·故将军饮罢夜归来恨灞陵醉尉,匆匆未识,桃李无言。

辛弃疾八声甘州·故将军饮罢夜归来全词

夜读《李广传》,不能寐。因念晁楚老、杨民瞻约同居山间,戏用李广事,赋以寄之。

故将军饮罢夜归来,长亭解雕鞍。恨灞陵醉尉,匆匆未识,桃李无言。射虎山横一骑,裂石响惊弦。落魄封侯事,岁晚田间。
谁向桑麻杜曲,要短衣匹马,移住南山?看风流慷慨,谈笑过残年。汉开边、功名万里,甚当时、健者也曾闲。纱窗外、斜风细雨,一阵轻寒。

译文
汉代的李广将军,曾夜出与友人在田间饮酒,回到灞陵亭,下马住宿营,灞陵尉喝醉了出言侮辱他,虽然来时匆匆,灞陵尉可能还不认识李广将军。但李广将军闻名天下,桃李树虽然不会说话,树下自然成蹊。李将军在南山半腰里,一人一匹马去射猎,误把草丛里的石头当作老虎,弓弦发出了惊人的响声,箭镞射进了石头,把石头都射裂了。这样的英雄没有受到封侯,到了晚年,退居山村,过着耕田地、种菜园的生活。
谁去杜曲去种桑麻?我是不去的。我要穿上轻便的短衣,骑上一匹马,到南山去学李广射虎的生活。我要风流潇洒,慷慨激昂、谈笑愉快地过一个幸福的晚年。汉代开拓边疆,打击侵略者,保卫边疆的事业是伟大的,不少

展开阅读全文

赏析

“飞将军”李广的故事广为人知,在古代诗文中也多所咏及。辛弃疾的这首《八声甘州》,便是其中的名篇。辛弃疾二十三岁即起兵抗金,南归以后亦所至多有建树。但因为人刚正不阿,敢于抨击邪恶势力,遭到朝中奸臣的忌恨,不仅未能实现恢复中原的理想,且被诬以种种罪名,在壮盛之年削除了官职。他的这种遭遇,极似汉时名将李广。这首词即借李广功高反黜的不平遭遇,抒发作者遭谗被废的悲愤心情。辛弃疾在题语说“夜读《李广传》,不能寐”,可见他当时的情绪是非常激动的。后边说“戏用李广事”,则不过是寓庄于谐的说法罢了。

  此词上阕聊聊数语,约略叙述了李广的事迹。据《史记·李将军列传》载李广罢官闲居时,

展开阅读全文

创作背景

 辛弃疾二十三岁即起兵抗金,南归以后亦所至多有建树。但因为人刚正不阿,被诬以种种罪名,在壮盛之年削除了官职。这首词写于淳熙十五年(1188年),作此词时,辛弃疾已年四十八。这首词即借李广功高反黜的不平遭遇,抒发作者遭谗被废的悲愤心情。

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905篇诗文

 马邑之战后的第四年,即公元前129年,李广出击匈奴兵败被擒,设计逃脱。回汉后却因兵败损失过大和本人被擒等因素,被治罪当斩,通过赎买才得以活命,成了普通百姓。
    这段故事就发生在李广在家赋闲期间。李广夜里到野外喝酒,回来时经过霸陵亭。霸陵尉喝多了,拿出了“有权不使过期作废”的劲头,对李广丁是丁、卯是卯地开始“照章”办事,不让李广通行。当李广的随从拿“故李将军”这个名头,希望霸陵尉通融一下时,霸陵尉根本不买账,说,就是当今的将军也不能“夜行”,更别说是以前的了。就这样李广只好在霸陵亭下过了一夜。后来李广重新被起用,没有忘记曾经受到过的屈辱,于是把霸陵尉带到了军中,当下就干掉了。
你也可以说,李广是个男人,有仇必报;但换个角度,从这件事上也可以看出,李广胸怀的确不够宽广。
  2021、1、2、

编者的话

《典故诗话》是我花费多年的心血编辑而成的四字韵文。

每个典故,其核心内容只有两句、八个字。如“中原逐鹿    雄争天下”,前四字是典故,后四字是释义。

其他【典出】【释典】【释义】【典形】【用典】,是围绕这个典故扩展的内容,帮读者更好地学习与使用这个典故。

古人“无典不成诗”,我酷爱诗词,学写诗词,喜欢学习和使用典故。

退休后,我多方搜集资料,分类编辑,避免重复,反复校对,历时多年,《典故诗话》才编撰而成。

这部《典故诗话》囊括了唐诗、宋词、元曲中常用的典故,因分类编辑,使用起来十分方便,对读书人有很高的阅读和使用价值。

我不打算出版,欢迎馆友们收藏、转发!

朱升

蕲春县朱升

银行卡:621558  1814012137666

2021、11、10、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