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女知青为了返城抛夫弃子,25年后再度重逢,儿子却说:我没有妈妈

 夷陵书馆 2021-11-10

2005年,陈惠惠时隔25年终于再次见到了被他遗弃在陕北的亲生儿子,不免痛哭流涕,而她的儿子孙惠生却满脸冷漠,缓慢而清晰地对陈惠惠说:“我奶奶说了,我娘死了,我没有娘。”所有人都愣住了,陈惠惠心里像针扎一样难受,脸上的泪水说不清是委屈还是愧疚。为何陈惠惠会将她的亲生骨肉遗弃在陕北?又为何时隔25年才母子相见?


从北京下乡到陕北,朴实的生活一点甜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诞生了一个新名词——知青,陈惠惠就是其中的一员。1969年,家在北京的城市青年陈惠惠尚不满16岁,然而她和她的同学们却决定去到陕西插队,做一名知青,1月25日,他们告别父母,踏上了北京开往陕西的列车。

经过四天四夜的奔波,陈惠惠一行人火车、汽车、毛驴车坐了个遍,于1月28日终于抵达了革命圣地延安地区的孙家沟大队。陕西的冬季更加漫长,寒风也比北京的更加刺骨,黄土高原孕育了黄土地独特的文化,窑洞就是其中代表,陈惠惠他们被打散分别住进了孙家沟村民的窑洞里,陈惠惠和几名女同学被分到了社员孙志明家中,几人与孙志明的女儿孙红丹同住一孔窑洞,孙志明有一子一女,儿子名叫孙茂山,女儿就是孙红丹,两人刚满16岁,孙家人有着陕北人民的淳朴善良,做起农活也是一把好手,加之为人厚道,在当时的孙家沟很是受人敬重。


当年的生活条件不比现在,下乡的知青们没有条件可以自己做饭吃,只能带着粮食去村民家里搭伙吃饭,每次做饭,孙志明的妻子为了给丈夫、儿子省下粮食,每顿饭都又苦又硬的菜馍,孙志明一家人的纯朴深深地打动了下乡的知青们,几人朝夕相处,在并不优渥的环境里劳作,过着平淡且充实的生活。孙志明的儿子孙茂山与这群北京来的知青们同龄,却有着与他们并不相同的生活经历,孙茂山生于陕北,长于陕北,对这片土地有着深深地依赖,他勤快、热情,干活也是能撑起大梁的好手,生活中对陈惠惠等人提供了不小的帮助,每天帮他们挑水,做些他们女孩子做不了的活计。

不顾父母反对,在陕北生根

让陈惠惠印象最深刻的是春耕时候,几人要往山上送粪,崎岖的山路本就难走,那天还下起了小雨,肩上挑着几十斤的担子,脚下是泥泞、湿滑的山路,旁边是看不到底的悬崖峭壁,两腿发抖的陈惠惠害怕的不得了,当时多亏了孙茂山在,先是帮助陈惠惠走过几段最为陡峭难行的山路,后又不顾危险帮陈惠惠去山下捡回她掉下去的背篓,干完活回到家,孙茂山更是不顾自己赶快打水给陈惠惠梳洗。也许就是在那一刻,爱情在陈惠惠和孙茂生之间生根发芽。


到了1975年,陈惠惠一行人来到孙家沟已经整整6个年头,当年与陈惠惠一起来到孙家沟住在孙志明家里的几名女同学有的去了县里工作,有的因病回到了北京,仅剩下了陈惠惠一个人依旧借住在孙茂山家里,经过多年的相处,陈惠惠和孙茂山相处得越来越融洽,在孙茂山的陪伴下,陈惠惠想要在这片土地上长长久久地生活下去的想法越来越强烈,与孙茂山的感情也日益深刻,然而,这段感情遭到了陈惠惠远在北京的家人的强烈反对。

许是有着叛逆,许是有着对未来生活的无限期许,1975年末,陈惠惠毅然决然地与孙茂山喜结连理,她不顾父母的反对正式成了孙茂山的妻子。新婚的生活还算是圆满,不同于许多盲婚哑嫁,陈惠惠和孙茂生毕竟朝夕相处多年,两人又早就暗生情愫,孙茂盛继承着孙家纯朴、厚道的品质,二人过了一阵幸福的新婚生活。


婚后没多久,陈惠惠生下了孙茂生的孩子,取名孙惠生,孙家所有人都非常高兴,全家对待陈惠惠更是如珠如宝,嘘寒问暖,有了孩子的牵绊,加之孙家对待陈惠惠的确不错,几年来生活算是充实且幸福。到了1979年,整个孙家沟剩下的来自北京的知青仅剩下陈惠惠一人,其余的人有的招工,有的招干,有的返回了北京,因为在当时,在陕北农村结婚安家落户的知青,政策上不安排返家,度过了新婚的甜蜜时期,面对生活中的柴米油盐,陕北的生活条件怎么也算不得优越,每日下田干活,看着同期的知青们至少都有了不错的去处,陈惠惠开始内心有些不平衡,整日发愁,孙茂山看着憔悴的妻子十分心疼,经过深思熟虑,孙茂山决定和陈惠惠离婚,放她回北京,虽然他深爱着陈惠惠,但是他更想看到陈惠惠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离开陕北,最深的爱是成全

1980年,善良的孙茂生与陈惠惠办理了离婚手续,那时,他们的孩子孙惠生仅仅五岁,陈惠惠想要带儿子一起回北京,然而遭到了陈家所有人的反对,在孙茂生父母眼中,孙惠生是孙家最珍贵的宝贝,是延续后代的香火,而留下孙惠生也是孙茂生去和陈惠惠办理离婚的唯一条件,无奈之下,为了返回北京,陈惠惠只能选择将孙惠生留在陕北,自己独自离开生活了11年的孙家沟。


回到北京后,陈惠惠如愿以偿地到一家毛巾厂做了财务人员,参加工作没多久就结识了同在毛巾厂工作的质检员张学林,张学林以前也有过一次婚姻,不过之前的妻子去世,且并没有孩子,两人很快坠入爱河,而后重组家庭,再婚一年后,陈惠惠生一个女儿,与张学林的婚姻生活也逐渐稳定。

之后陈惠惠特地去了一趟陕北,想去看望孙惠生,然而孙茂生的父母并不允许陈惠惠见到他们的宝贝孙子,陈惠惠还想让孙惠生落户到北京,北京的教育、生活条件好过陕北很多,她想让自己的儿子也在北京接受良好的教育,然而孙家并不同意,甚至这一趟陈惠惠并没有见到孙惠生一面,没办法,陈惠惠只能留下些钱给孙茂生,而后匆匆返回了北京。


转眼到了2005年,陈惠惠也已经退休,人生过了大半,多年来陈惠惠持续寄钱、写信给孙茂山,希望他们的儿子可以读书、明理,然而却没有收到过一封回信,抱着遗憾的陈惠惠在2005年再次踏进了孙家沟,恰逢当日孙家在办丧事,孙茂山的母亲、陈惠惠曾经的婆母去世了,陈惠惠一时百感交集,披麻戴孝送了曾经的婆母最后一程。

丧事结束后,陈惠惠终于见到了她日思夜想的儿子,孙惠生已经娶妻生子,但还没等她把多年的思念诉之于口,孙惠生已经冷言冷语地说道,“我奶奶说了,我妈死了,我没有妈。”然后头也不回地离开了陈惠惠的视线,哪怕孙茂生在旁边劝解,说多年来孙惠生读书、娶妻的钱都是陈惠惠寄过来的,让他不要恨他妈妈,但是孙惠生依旧没有回头,想不到,整整二十五年才见到自己的孩子,却得不到他的原谅,一时间,陈惠惠百感交集,他不能怪儿子不愿原谅她,当年是她抛弃了这个家,愧疚、委屈一时冲上心头。


回到北京的陈惠惠郁郁寡欢,但是依旧给儿子、儿媳妇、孙子寄钱和生活用品,想要稍微弥补一点点多年来对孙茂生的内疚,过了很久,陈惠惠依旧没有等到孙惠生的原谅,甚至是对自己叫一声“妈妈”,年迈的陈惠惠回忆这一生,想到孙茂生和孙惠生就忍不住地流泪,终于,在2021年,陈惠惠接到了一个陌生号码打来的电话,电话那头,就是她日日夜夜思念着的儿子,孙惠生说自己如今在天津打工,等忙完就去北京看她,经过他父亲孙茂生的开解,他知道自己多年来像是有了执念,愤愤不平的以为是陈惠惠遗弃了他,这么多年过去了,多大的心结也该解开了,他也知道了陈惠惠的不易,并表示对当年陈惠惠离开孙家沟的选择进行了理解,也终于在电话那头叫出了陈惠惠多年来最盼望的两个字——妈妈,这声妈妈陈惠惠等了整整四十年。

放下电话,陈惠惠喜极而泣,这么多年她无数次的后悔当年的草率结婚、草率离婚,给她自己以及孙茂生带来了不可磨灭的痛苦,而受到伤害最深的却是他们的孩子,多年来孙惠生一定是受到了很多的冷眼,一定有很多人嘲笑他没有妈妈。


虽然陈惠惠多次寄钱、寄物,但是精神上的母爱缺失并不能依靠物质就能完全取代,陈惠惠知道,孙茂生是善良的人,他对她帮助了很多,甚至当年还愿意放她离开。

上天也是公平的,陈惠惠虽然如愿离开了陕北农村,回到了北京,过上了物质相对于孙家沟更为优越的生活,也拥有了自己满意的工作,然而,几十年来陈惠惠日日夜夜都活在愧疚中,她每日都在觉得对不起孙茂山一家,对不起孙惠生,直到真正得到孙惠生的亲口原谅,陈慧慧才能放下多年来的内疚,真正地敞开心扉,不再生活在自己的心魔之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