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网红城投们,进入“现形”倒计时

 A探索者 2021-11-10

随着15号文的实施,以及宏观去杠杆进程的持续,城投们也开始瑟瑟发抖。尽管城投仍承担着非常重要的职能,是地方政府施政的重要工具,并不会像地产那样出现大面积的问题;但部分融资规模早已超出实际经营的网红城投,则必然现出原型、走下神坛。

过度融资,极度依赖流动性

网红城投的一大特征就是融资频繁,虽然从账面上看倒也符合市场对城投主体的要求,但源源不断的融资需求也证明城投对流动性的依赖度非常之高,一旦政策变动与收紧,必然对城投的运行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

而在过去几年的市场环境下,网红城投受市场欢迎的程度是比较高的,并且由于金融机构的偏好有明显的趋同效应,导致这些主体能够获得的融资规模已远远高于自身的经营能力;这就使得这些网红主体不仅仅是借新还旧、债务规模越来越大,更经常出现利息也依靠新增融资的情况。

一旦市场风向变化,导致净融资能力下降,这些主体的现金流也将接受考验;加上地方财政收入的不理想,部分地方的财政与城投之间就像三个锅两个盖的游戏,只能勉强维持击鼓传花,风险的阴霾已经悄然笼罩。

发展不顺,基本面存在问题

网红城投们在过去几年享受到了太多的融资便利,而在不缺钱更不怕借不到钱的大背景下,这些城投纷纷开始大量新增投资,但这些投资是否有效率、是否能够得到应用的回报,如今看来却是问题不少。

有大量投资基础设施的,但遇上土地市场预期变化的;有投资上市公司平台的,但事实也证明收益寥寥;有参与产业投资的,但从目前的周期来看太长太长;有投资金融机构或从事其他金融业务的,但非专业机构必然面临更多风险。

此外,还有一些网红城投所在区域的发展也遇到了不少问题;产业升级乏力,新旧动能转换不顺,城镇化速度放缓,使得发展预期也就此改变。主体们原本的,是建立在乐观预期之上的;当基本面发生改变,投资效率低下与期限严重错配的问题很容易暴露出来,原本一片光明的前途就此黯淡。

面对现实,潮水褪去终现形

随着城投的风险隐现,机构对于潜在风险的判断与讨论也比过去多的多,使得过去机构们的非理性投放将比过去少很多,并且监管也不再允许城投们无序融资;再红的网红主体,也终究要面对现实。

当潮水褪去,网红城投们不得不走下神坛,尤其是政府信用逐渐褪去后,这些城投是否能够证明自己有足够的偿还能力,就变得重要;一旦风险苗头出现,光辉形象下隐藏的问题必然随之出现,随着机构们的闻风而逃与市场定价水平也将随之大幅波动,一路高歌猛进转而变为了下沉漩涡。

只能说,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