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稷山桐上村 张占魁//小学生活回忆(二上)

 后稷文苑 2021-11-11

感恩相遇  后稷文苑



2021新年来临之际,我们初步总结整理了七十余位写作爱好者的作品链接,以丰盈后稷文学宝库!点击下面加粗字链接,品读《后稷文苑》宝葫芦:

后稷宝葫芦  文苑新年礼

发刊制作:葛丽娟
协助制作:焦云竹  薛前发

抗洪文集(二)//灾后重建,任重道远,别忘了抗洪的人们抗洪的日子!

后稷文苑文友枣儿情



稷山桐上村  张占魁// 祖  父(一)

稷山桐上村  张占魁// 祖  父(二)

稷山桐上村 张占魁// 祖母

稷山桐上村 张占魁// 父亲

稷山桐上村 张占魁// 母亲

稷山桐上村 张占魁// 亲爹亲妈

稷山桐上村 张占魁//我的两位姑姑

稷山桐上村 张占魁//小学生活回忆(一)


小学生活回忆
(二上)
 
稷山桐上村  张占魁

语文课

刚上学时,语文叫“国语”。因为从小在农村长大,加之我们村是丘陵,果木齐全,又有涧溪,所以对“春天来了,春风轻轻吹着,小溪里的水哗哗流着,桃花开了,杏花开了”很容易理解,而且能马上对应出现实生活中的场面。书中一些插图,如滑梯、城市学校大门、火车、汽车、大烟囱等,在幼小的心灵里,增加了对城市生活的向往。

那些年的语文课本有个特点,按学期贯穿了节令内容,如春夏秋冬、下雾、下雪、过春节、“九九歌”,“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在于勤”,“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穿上棉”“一根筷子容易折,拧成的麻绳拉不断”等等,时过半个世纪,至今仍记得。

课文中印象深的有《狐狸和乌鸦》《司马光的故事》《千人糕》《北京的秋天》等,还认识了刘胡兰、高玉宝、罗盛教、黄继光、董存瑞这些英雄,永世难忘。

三年级开始写作文,第一篇是“我的家庭”。以后多是记叙文。“可爱的家乡”“记一件有意义的事”不知写过多少次。写“我的志愿”时,总想着长大能当一名勘探队员,全国到处跑。

学校生活

上小学用的是石板,不小心就打了。同学中经常比赛谁的石板好,颜色黑青光亮,说是用出来了。互相比,用沙擦、醋洗,为了一件得心应手的学习用品,没少折腾。

升了二三年级用蘸水笔,买不起鸵鸟墨水,就买“墨水精”,几分钱一包,化一大瓶,用好长时间。那时修水笔的,卖文具的,时常转到学校,书店也下乡到学校。我的第一本小人书是《马郎和三姑娘》,就是书店送书到校门口时买的。后来还买了本《陶奇的暑期日记》,记的是北京孩子们的事,产生了对大都市的向往。

三年级开始订报,主要是《中国少年报》,从此结识了“小虎子”。在报纸上知道了刘文学等模范少年和徐学惠、向秀丽等英雄人物。报纸上的一些诗歌文章,对自己写作文帮助不少,“神不知、鬼不晓”一词,就是在少年报上一篇记述杨靖宇的故事中学到的。

卫  生

解老师对学生们的卫生很重视,强调洗手、洗脸、洗脖颈(不少学生的脖子黑得和车轴一样)。一学生手脏得不行,老师给他干搓来解决问题,他从此记住了洗手脸。那些年到了冬天,男孩子手背都是黑乎乎的,有的还裂了口子。一般孩子没什么手绢,两个袖子蹭鼻涕,袖口硬硬的,亮亮的,过个时期,大人们刷一次。穷有穷的法子。过年时,大人才给买块手绢,怕走亲戚吃饭弄脏了衣服。那时不知啥原因,有几个同学上课啃石笔。解老师就说石笔是母牛尿做的,来制止孩子们的不良习惯。



张占魁,1949年1月11日出生于稷山县桐上村,1964年考入铁路中专,1968年参加铁路工作,2008年退休。退休后,热心参与关工委工作,参加老年人戏曲演唱,宣传歌颂共产党好丶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

——发刊制作:葛丽娟

协助制作:焦云竹  薛前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