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乡村印记|排仔村 大嶂尖山脚下(附小视频)

 凯哥好心情f6v8 2021-11-11

养胃五点“少点慢点淡点软点暖点”

图片

图片

图片

五经富的东北大嶂尖山脚下,有十乡,其中一村名排仔村,后靠阿斗,前迎尖山大嶂,这里山环水绕,绿树成荫,是揭西至丰顺的必经之路。有百年古榕,还有参天而起的据老一辈的少年记忆好多个人把手拉起来都抱不过这古树。有一个古老的门楼,叫,乃通往汤坑、梅州的古道。
图片

图片

之义,有星辰来拱,星拱有德第,就是说有道德之处,吉星高照。
门外,有一小桥,名上溪桥,流水潺潺,桥外水塘遍布,这条桥是功德桥,据老一辈排仔人讲,当时排仔比较清贫,这是石印村一位曾氏太公建的。曾氏太公在苏州赚到大钱,回到家乡,正想着如何将钱财用到点上。一是建祠堂,二是建书院,三就是建桥。

图片

这条桥有战斗历史,上世纪国民党军从丰顺来,八路军狙击队就在这里产生了剧烈的战斗。牺牲的烈士是共产党员温洪胜等,他为掩护战友,不愿走,喊出“为中国流最后一滴血!”在五经富纪念碑上面有他的名字。据说上溪桥比陈江的竹江拱桥还要老。现在拱门已经摇摇欲坠,坚固的门上长起了大榕树。

图片

最让人忽略的一棵树,最终可以吞噬掉整个门楼,历经百年风雨的门,还是没能逃过历史规律。从无到有从有归于无
会州叔讲解排仔时,说以前排仔全村住房,依山而建,一字排开,巷子叫排巷。学老人挑担,经过排仔,人家问他排仔究竟排多长,他笑说:恐怕排头排尾有三里。

图片

(排仔村航拍图:中医普及学堂 曾佳俊)

这就是排仔像大雁一字排开的建筑风格,代表团结,进取!而现在,老屋已基本崩塌,或建成新宅。而前朝大嶂尖山,群山排列的巍峨雄,依旧千年不变。
排子村分为上排,下排,有多处公祠,比如古旧的青云公祠、国富公祠。青山千秀,云海万里长。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当然,还有伯六郎公祠,这可是高氏念三郎公,第四世孙,在明朝的时候,由泮坑村迁来排仔。后来清朝排子村的高姓又开基到茅园、戽斗寨,据说,清朝高国富智勇双全,报国有功,得到“宠锡”的金字牌匾,敦宗睦族,兴盛高氏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后来又有民国时期高金宝乡贤,不忘乡梓,在印度尼西亚创业成就后,归乡建谦德楼,其中白虎片门为宝庐,取义:
唯谦是宝

图片

人称高金宝乡贤有家乡,出洋创业成功,又带领乡中叔侄同宗,出外共创伟业。而且致富乡梓,回乡做了修祠建路的好事。还曾经为共产党员、八路军送饭送菜。排子村还有虔诚老村长高仁让等,还有怀梓楼,取义怀念乡梓。

图片

怀山之水必有其源
兵荒马乱时,衣食难续,仍然敬祖不歇,有一位乡民只有豆子跟茄各一个,当时就奉上顺口读到:
堂上祖公并祖婆,
种一盘茄
街头巷尾有肉卖,
儿孙无钱怎奈何

图片

据说当时贫民,乡人请春亭秀才向乡政府写诗,请求照顾。春亭秀才抄录一首体现村民生活艰辛
柴米油盐酱醋茶,
一切都别人家,
其自然然不得,
一双玉手捧梅花

图片

图片

如今时事变化,国富民强,排子村已焕然一新,高楼林立,建起三山国王公益活动,人们还怀念艰苦创造的日子。
联为:
怀善德有求必应。
拜神则灵。

图片

村中还建起公馆下排村公馆联为
下通洲市采得佳肴待高客,
排辈让座敬老尊贤主宾欢。
(排仔村乃高氏聚集地)

图片

图片

新建的祠堂伯六郎公祠对联一共有五首分别为
高宗福地祠宇屹立祥云绕,
氏族归根祖源永记世代传。

图片

图片 

高阳世胄
渤海家声

渤海源流派衍揭岭山水秀,
堂宇壮观奠基下排天地新。 
 
天宝呈祥日月光华临祖室,
物华焕彩山川秀色映祠宇。
图片 宗祠重建全族同欢开庆典,
鸿图再展合境共聚祝竣工。
图片
蒸蒸日上的乡村振兴跟以往相比人们已经富有翻身了许多倍所谓忆苦思甜起古文史老一辈人的咬姜啜醋今天可谓无比幸福
排仔村的朋友说上网都很难搜到家乡村落的描述今日有幸得到会州叔的引荐导游乡村回忆老故事便有这篇排子村的文章
愿更多有心人来写家乡
下为《排仔赞颂》:
《题排仔村》
山明水秀好寨场,排仔草木四时香
一江环绕村前过,群峰高耸来朝堂
英勇战役成历史,新时建设蒸蒸上
环顾前贤创业艰,后人永惜意味长
辛丑年立冬后曾培杰书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慎风寒    节饮食

惜精神    戒嗔怒

                    ——保身四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