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健秋民国画家,尤工山水,驰名南北。这些年所见诸氏作品投拍,几乎清一色的山水,余这些年也拍得了诸氏两件山水作品:先是数年前北京拍得一页山水便面,再者今年秋季无锡金匮拍得了一件山水中堂(131X65cm)。 山水便面早已撰过文章,下面仅来叙述一下山水中堂。此山水中堂,笔墨精熟,构图奇异。画中有崇山峻岭和层峦叠嶂,又有古松参天,杂树槎枒。碧水平远,无有天际。左下孤亭高士对坐,谈经论道。崖下湖中一叶小舟,逸士任远其中。右上溪流桥上,高士策杖行吟,形影相吊。放眼望去,平渚远岑,野渡横舟,一派萧索。用笔松秀华滋,墨色明洁清妍,整个画面具元人的清远荒萧,意境给人以诸多联想。署款在画面左上方,先是录了一首唐寅题山水五言绝句,曰:“淡雾滃山腰,清风集树梢。听泉人习静,伫立面平桥。”诗后落款:“乙酉冬日,诸健秋。”钤印“江南诸氏”朱文、“健秋画记”白文。“乙酉”是1945年,即民国三十四年。  诸健秋(1891-1956)名鸪,健秋是字,以字行,又字若侯。江苏无锡人。其父诸海萍能画,健秋早年承父学。及长,又随兄永年学画铅画照相。光绪三十年(1904)随兄在上海大陆商场附近设画铺,以画铅画照为业。三十二年,拜人物画家赵鸿雪为师。民国五年(1916),自设“镜秋室”画室于无锡城内圆通路,继续以画铅画照为业。九年,从师吴观岱,为入室弟子,艺益精。擅长山水、人物,作品以宋元为宗,对元四家和吴门画派多有研习。继而上溯五代,悉心临摹董源的《潇湘图》,入古能化,逐步形成了自己苍润清秀、平淡天真的艺术风格。所作多浅绛山水,清新淡雅。人物超迈,神情宛然。民国十三年,胡汀鹭在无锡与同行创办无锡美术专科学校, 诸健秋为创办人之一,并襄助执教。九一八事变后,积极参加抗日救赈书画义卖活动,将所得润资悉数捐出。二十三年,他的作品参加在德国柏林普鲁士美术院举办的现代中国画展。次年,云林书画社成立,被推选为副社长。二十五年,《诸健秋画存》刊印行世,名声益噪。抗战期间(1937-1945),辄赴沪鬻画,生涯大好。 民国(1912-1949)后,诸健秋主持筹办无锡美术工场,邀集地方画家,绘制图片、 画牌,举办展览等。1953年被聘为苏南 文物管理委员会委员。1956年,被聘为江苏省文史馆馆员。1958年,为筹建无锡市博物馆和举办书画展做了不少工作。同年,加入中国农工民主党,后被推选为常委,并任无锡市文化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及无锡市人大代表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