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犊崮”的名字从古至今,数易其名。汉代曰 “ 楼山 ” ,魏晋曰 “ 仙台山 ” ,唐宋时曾叫 “抱犊山 ” ,抱犊崮自古属峄县境内的名山,是峄县八景之冠的“君山望海”,在光绪版《峄县志.山川》中有“君山有抱犊崮,壁立千仞,去海三百里,天气澄朗海上望之宛然在目。”明清时因抱犊崮在鲁南居群山之首,其山形如峨冠危坐的君子,俯瞰鲁南大地,故美其名曰“君山”。抱犊崮海拔584米,古为峄县八景之首,被誉为“天下第一崮”,属于寒武纪地层发育的典型代表。崮的顶部平展开阔,峰巅周围峭壁如削,峭壁下面坡度由陡到缓,放眼望去,酷似一座座高山城堡,成群耸立,雄伟峻拔。这些戴着平顶帽子的山,这种四周陡峭,顶部较平的山,属于地貌形态中的“桌形山” 或“方形山”, 或叫做“方山”。当地人称之为崮。其裸露的“石帽子”,由坚硬的石灰岩组成,高度在10至100米之间。这是我国继喀斯特地貌、张家界地貌、嶂石岩地貌、丹霞地貌之后的第五种岩石造型地貌。  崮是在沂蒙山地区比较长见,在其他区域则屈指可数。崮主要分布在沂源、沂水、沂南、平邑、蒙阴、、费县、枣庄山亭区等7个区县。沂蒙山地区号称七十二崮,崮的形态也会高矮不等、形态不一、硬度不同。高低虽有不同,但主要集中在海拔400米~600米之间;而分布的聚集度不同,坚硬层的厚度等也不同。沂蒙山地区能数得着的名崮,不下百余座,比如孟良崮、纪王崮、抱犊崮等等,另外在日照境内,也有崮,比如龙门崮。至于“沂蒙七十二崮”之说,只是一种笼统的概念,事实上,何止七十二崮?然而,抱犊崮却以起最高的海拔,抱犊崮的海拔是584米,在“沂蒙七十二崮”中居首,同时它又以“雄”、“奇”、“险”、“秀”而为鲁南72崮之首,崮高90米,顶平四周陡削,历史人文更是十分丰厚,历史上,即1923年临城大劫案轰动中外,孙美瑶的老巢就在抱犊崮。 抱犊崮罗荣桓旧居抗日战争时期,115师师部、686团及肖华—部开进鲁南,巩固根据地,并建立我党领导下的抗日民主政权。1939年3月,陈光、罗荣桓率领八路军第115师主力遵照中共中央指示,挺进山东。当年10月,到达鲁南抱犊崮山区, 并把师部设在此地。同年11月20日在抱犊崮西侧的北庄镇南泉村成立了鲁南第一个县级红色政权—— 峄县抗日民主政府。1940年,罗荣桓集中全力经营以抱犊崮山区为中心的鲁南根据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