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自病自医一一艾灸疗法(40)

 妙音禅韵 2021-11-11

消化性溃疡的艾灸方法

22篇里写了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艾灸方法,这篇里写一下消化性溃疡的艾灸方法,从病名可以看出一个是功能性疾病,一个是器质性疾病,小艾灸上调一个重点的灸下部,一个重点的灸上部(病灶区),下面就说说怎样艾灸,先了解什么是消化性溃疡。

Image

消化性溃疡是指发生在消化道内壁上的溃疡性病变,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胃-空肠吻合附近溃疡。以及含有胃黏膜的梅克尔憩室等。其中,最常见的包括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

临床上以慢性、周期性、节律性发作的上腹部疼痛为主要表现,肠间有嗳气、反酸、恶心、呕吐、上腹闷胀、腹泻或便秘等症。

消化性溃疡常被误称为消化道溃疡,这里指胃肠道黏膜被胃酸或胃蛋白酶自身消化而引起的溃疡,是指在各种致病因子的作用下,黏膜发生的炎性反应与坏死、脱落、形成溃疡,病变可深达黏膜肌层或更深层次。

本病多由于饮食无规律,进食生、冷、硬和刺激性的食物、精神紧张等诱发或加重。

Image


消化性溃疡在人群中的发病情况是怎样的?


消化性溃疡是一种全球性的常见消化疾病,一般人群消化性溃疡的终生患病率约为5%-10%,年发病率为0.1%-0.3%。男性比女性多发,可发生在任何年龄段。十二指肠溃疡起病年龄总体上较胃溃疡年轻。

Image


近年来,消化性溃疡及其并发症的发病率有下降趋势,可能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下降、非甾体抗炎药应用更为合理、新疗法的使用等有关。


消化性溃疡有哪些类型?


消化性溃疡的发病机制复杂,发病部位不一,可有多种分类方式。我们这里只讲几种分类。

Image

按溃疡类型发病部位分类:


1、胃溃疡胃任何部位,常见于胃角或胃窦、胃体小弯侧


2、十二指肠溃疡多发生于十二指肠球部


3、球后溃疡多发生于十二指肠乳头近端

4、幽门管溃疡发生在胃出口幽门附近的幽门管的溃疡


5、复合溃疡胃和十二指肠都有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常常比胃溃疡更早出现)


6、对吻溃疡在胃或十二指肠球部的前后壁对应的部位同时发生的溃疡

Image


按溃疡的数目分类有:


单发性溃疡:消化性溃疡大多数是单发的,即仅有一个溃疡。


多发性溃疡:少数患者在胃和(或)十二指肠有≥2个溃疡并存。

Image


再就是按溃疡的大小分类:


一般溃疡:溃疡的直径一般<2cm。


巨大溃疡:直径≥2cm的溃疡,常见于老年人及服用过非甾体类抗炎药的人。

Image

发病原因:


近年来的实验与临床研究表明,胃酸分泌过多、幽门螺杆菌感染和胃黏膜保护作用减弱等因素是引起消化性溃疡的主要环节。

胃排空延缓和胆汁反流、胃肠肽的作用、遗传因素、药物因素、环境因素和精神因素等,都和消化性溃疡的发生有关。

Image

消化性溃疡疼痛特点


(1)长期性由于溃疡发生后可自行愈合,但每于愈合后又好复发,故常有上腹疼痛长期反复发作的特点。整个病程平均6-7年,有的可长达10-20年,甚至更长。

Image

(2)周期性上腹疼痛呈反复周期性发作,为此种溃疡的特征之一,尤以十二指肠溃疡更为突出。中上腹疼痛发作可持续几天、几周或更长,继以较长时间的缓解。全年都可发作,但以春、秋季节发作者多见。


(3)节律性溃疡疼痛与饮食之间的关系具有明显的相关性和节律性。在一天中,早晨3点至早餐的一段时间,胃酸分泌最低,故在此时间内很少发生疼痛。十二指肠溃疡的疼痛好在两餐之间发生,持续不减直至下餐进食或服制酸药物后缓解。一部分十二指肠溃疡病人,由于夜间的胃酸较高,尤其在睡前曾进餐者,可发生半夜疼痛。胃溃疡疼痛的发生较不规则,常在餐后1小时内发生,经1~2小时后逐渐缓解,直至下餐进食后再复出现上述节律。


(4)疼痛部位十二指肠溃疡的疼痛多出现于中上腹部,或在脐上方,或在脐上方偏右处;胃溃疡疼痛的位置也多在中上腹,但稍偏高处,或在剑突下和剑突下偏左处。疼痛范围约数厘米直径大小。因为空腔内脏的疼痛在体表上的定位一般不十分确切,所以,疼痛的部位也不一定准确反映溃疡所在解剖位置。


(5)疼痛性质多呈钝痛、灼痛或饥饿样痛,一般较轻而能耐受,持续性剧痛提示溃疡穿透或穿孔。


(6)影响因素疼痛常因精神刺激、过度疲劳、饮食不慎、药物影响、气候变化等因素诱发或加重;可因休息、进食、服制酸药、以手按压疼痛部位、呕吐等方法而减轻或缓解。

Image


消化性溃疡其他症状与体征


(1)其他症状本病除中上腹疼痛外,尚可有唾液分泌增多、烧心、反胃、嗳酸、嗳气、恶心、呕吐等其他胃肠道症状。食欲多保持正常,但偶可因食后疼痛发作而惧食,以致体重减轻。全身症状可有失眠等神经官能症的表现,或有缓脉、多汗等植物神经紊乱的症状。


(2)体征溃疡发作期,中上腹部可有局限性压痛,程度不重,其压痛部位多与溃疡的位置基本相符。

Image

消化性溃疡的艾灸方法

中医认为此病多由于外邪内侵、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劳累过度所致。与肝脾两脏功能失调关系密切。

具体临床表现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慢性、周期性、节律性的上腹痛,伴有嗳气、反酸、恶心,呕吐等症状;

 二、有上消化道出血和穿孔的病史。

对于消化性溃疡采用热敏灸疗法主要选取的穴位主要有中脘、天枢、胃俞、阴陵泉穴。

Image


治疗方法:

1.中脘穴艾灸,可觉热感透至腹腔内或扩散至整个上腹部,灸至感传消失。


Image

中脘穴定位:

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

功效:健脾和胃,消食导滞。

2.天枢穴双穴同灸,可觉热感透至腹腔或沿两侧扩散至腰部,灸至感传消失。


Image

天枢穴定位:

腹中部,脐中旁2寸,腹直肌中。

功效:通调胃肠,理气消滞,化瘀止痛。

3.胃俞穴双穴同灸,可觉热感透至深部或扩散至整个背腰部,灸至感传消失。

Image

胃俞穴定位:

在背部,当第12胸椎棘突下,旁开1. 5寸。

功效:健脾,和胃

4.阴陵泉双穴同灸,部分可直接传到腹部,如感传仍不能上至腹部,再取一支点燃放置灸盒直到感传所达部位的近心端点,进行艾灸,依次接力使感传到达腹部,最后将两灸罐分别固定于阴陵泉和腹部进行艾灸,灸至感传消失。


Image

阴陵泉穴定位:

小腿内侧,胫骨内侧髁后下方凹陷处。

功效:运中焦,健脾胃,化湿滞。

以上穴位每次选取1-2组穴位,每天1次,10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2-5天,共2-3个疗程。其他穴位可参考22篇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艾灸取穴方法。

Image


预防以及生活上注意事项


消化性溃疡的形成和发展与胃液中的胃酸和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有关,故切忌空腹上班和空腹就寝。在短时间内(2-4周)使溃疡愈合达瘢痕期并不困难,而关键是防止溃疡复发。溃疡反复发作危害更大。戒除不良生活习惯,减少烟、酒、辛辣、浓茶、咖啡及某些药物的刺激,对溃疡的愈合及预防复发有重要意义。

Image


1.生活


消化性溃疡属于典型的心身疾病范畴,心理-社会因不经对发病起着重要作用,因此乐观的情绪、规律的生活、避免过度紧张与劳累,无论在本病的发作期或缓解期均很重要。当溃疡活动期,症状较重时,卧床休息几天乃至1-2周。


2.饮食


饮食疗法曾经是消化性溃疡的惟一或主要的治疗手段。1901年,Lenhartz指出少食多餐对病人有利。

其后,Sippy饮食疗法问世,并一直被在临床上沿用达数十年之久。Sippy饮食主要由牛奶、鸡蛋、奶油组成,以后还包括了一些“软”的非刺激性食物,其原理在于这些食物能够持久地稀释和中和胃酸。对消化性溃疡患者的饮食持下列观点:

①细嚼慢咽,避免急食,咀嚼可增加唾液分泌,后者能稀释和中和胃酸,并可能具有提高黏膜屏障作用;

②有规律的定时进食,以维持正常消化活动的节律;

③在急性活动期,以少吃多餐为宜,每天进餐4-5次,但症状得到控制后,应鼓励较快恢复为平时的一日3餐;

④饮食宜注意营养,但无需规定特殊食谱;

⑤餐间避免零食,睡前不宜进食;

⑥在急性活动期,应戒烟酒,并避免咖啡、浓茶、浓肉汤和辣椒酸醋等刺激性调味品或辛辣的饮料,以及损伤胃黏膜的药物;

⑦饮食不过饱,以防止胃窦部的过度扩张而增加胃泌素的分泌。

Image

艾灸内庭穴的功效与作用

Image

内庭穴是脚部的穴道,是足阳明胃经的常用腧穴之一,荥穴,五行属水。出自于《灵枢·本输》,在足背当第2、3跖骨结合部前方凹陷处。穴下有皮肤、皮下组织和趾腱膜。分布有足底内侧神经的趾足底总神经,有足背静脉网;布有腓浅神经足背支。

多是治疗需要静养的疾病,主要是帮助清胃泻火,还能消肿止痛,理气和血的,治疗的疾病有很多,比如牙痛,口臭,大便燥结,咽喉肿病,口歪,鼻衄,胃病吐酸,腹胀,泄泻,痢疾,热病,足背肿痛等病症,可以治疗三叉神经痛,急慢性肠炎,肠疝痛,脚气,痛经等。


Image


主治


①齿痛、咽喉肿痛、鼻衄等五官热性病证。


②热病。


③吐酸、腹泻、痢疾、便秘等肠胃病证。


④足背肿痛,跖趾关节痛。

现代常用于治疗急慢性胃炎、急慢性肠炎、齿龈炎、扁桃体炎、趾跖关节痛等。

配合谷主治牙龈肿痛,清泻邪热;

 配太冲、曲池、大椎等主治热病。


配伍


1. 牙痛、扁桃体炎:内庭、合谷。


2. 口歪:内庭、地仓、颊车。


3. 热证:内庭、太冲、曲池、大椎。


4. 胫痛不可屈伸:内庭、环跳。


5. 厥逆:内庭、章门。


6. 小腹胀:内庭、临泣。


7. 睛痛:内庭、上星。


功效:清降胃火、通涤腑气。

歌曰


内庭次趾外,本属足阳明,能治四肢厥,喜静恶闻声,瘾疹咽喉疼,数欠及牙疼,疟疾不能食,针着便惺惺。


相关论述


《灵枢·本输》:“次指外间也。”


《医学入门》:“足次指、三指歧骨陷中。”


《针方六集》:“两歧骨后三分。”


《针灸集成》:“脚丫纹尽处。”

Image

艾灸内庭穴多数是治疗需要静养的疾病,主要是帮助清胃泻火,还能消肿止痛,理气和血的。

治疗的疾病有很多,比如牙痛,口臭,大便燥结,痛经等,这些疾病平时可以通过按摩、艾灸、刮痧、针灸等方法来治疗。

人体是很神奇的,我们每个人身体都有许许多多的穴位,但是我们对其了解比较少,多数人认为只有中医才要了解穴位,这是不正确的,我们只有了解身体的穴位,才能更好的保健身体,内庭穴多数人都不清楚,现在就来说说内庭穴的位置、功效与作用:

内庭穴属于足胃经经脉的穴道,是在人们的脚底部位,多在脚的次趾和中趾之间,在脚趾缝尽处还会有凹陷,之所以叫内庭穴,是因为这个穴位主要对喜欢静养,厌恶噪声的疾病有效果,在平时我们按摩内庭穴的话可以帮助清胃泻火,理气和血,还能消滞消食,消肿止痛,对身体是很好的。

内庭穴可以治疗的疾病症状也有很多,一般出现牙痛,口臭还有大便燥结,小便出血等症状都可以通过内庭穴来帮助治疗,而且还会配合其他穴位来治疗,比如内庭穴配合谷穴可以清热治疗牙痛,内庭穴配上星穴能明目清热,内庭穴配地仓穴等有治疗口歪的效果,对身体是有益处的。

内庭穴的用法也有很多,可以进行按摩,把手拇指指腹放入内庭穴上,然后适当用力推动,可以消肿止痛,治疗口腔溃疡等疾病,还可以用艾灸疗法,一天一次,帮助缓解腹胀腹痛,耳鸣等症状,还有刮痧的疗法,每隔一天在内庭穴处刮拭,能有效治疗足背肿痛,便秘等症状,还有针刺疗法,也能帮助治疗疾病。

上述所说的就是内庭穴的位置,多在脚底部位,我们要正确了解,也要知道内庭穴的功效,内庭穴的功效有很多,可以帮助清胃泻火,理气和血的,而且内庭穴能治疗的疾病也有很多,要正确使用,多是采用按摩,针灸,艾灸等方法来治疗,效果都是很不错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