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公主小屋》:不买房不行吗?

 一棵花白 2021-11-11

社会学者李春玲和旅日作家萨苏两个人分析说日本的上一辈人的996式工作,对于这一代日本年轻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曾经拼命赚钱的过劳社会和如今的低欲望社会,密切相关。

上一辈人一生辛苦劳作,到老了之后却过得非常惨淡,日本的老龄化社会越来越严重,是因为年轻人们看到了自己上一辈人过得是怎样的人生。上一代人背负着对于国家对于公司以及对于家庭的责任,唯独没有实现自我的追求。被压榨的一生,到头来仿佛一无所获。

所以很多年轻人选择了单身,选择了不婚主义,丁克主义,直接造成的结果就是日本的少子化,生育率极低。

年轻人们知道结婚就要买房,买房就要背负上高额的债务,就需要去拼命压榨自己,像父辈一样辛苦的劳作。不结婚就可以租房子住,可以过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可以宅在家里面。可以不用赚很多钱,轻轻松松的度过这无望的一生。

对物质上的低需求其实是一种无奈之举。结婚就要买房这个观念其实是我们发自内心对于一个稳固的居住场所的渴望。

日剧《公主小屋》就是讲述一个26岁的单身女生辛苦打工8年,想要为自己攒下一套房子的故事。她住在漏雨的出租屋里面,房间朝北,只能看到夕阳。她希望有一个永久居住的地方,不用担心被房东赶出去,希望可以按照你的想法去装饰自己的房间,不用再在地板上放一个盆子来接雨。

所以她经常跑到房产中介公司去看房子。她每天都要固定的存下一笔款项,被同事称为加班狂魔。周围所有的人都认为她不可能买到自己的房子,因为房价太高,而存钱的速度又太慢。

她也不去辩解,只是默默的存着每一份工资。他希望新家里面有一个舒适的厨房,有踩上去很舒服的地板,阳台上可以看到很美好的风景。

一个单身的女孩子,最美好的愿望不过如此吧。希望内心能够安定下来,希望有一个永久居住的地方可以努力的在里面生活。

这部日剧播出之后取得了很大的反响,因为它无疑戳中了众多大龄未婚青年的心。

当晚婚不婚成为了一种潮流的时候,随之应运而生的就是许多大龄未婚青年的需求,尤其是女性。在许多国家,默认女性没有继承父母资产的权利。重男轻女的父母们,只会考虑给儿子买房子,把自己的房子让儿子继承,不会考虑没有结婚的女儿,他们默认女孩儿是要嫁出去的,是婆家的人,默认婆家会为女儿准备好房子,而丝毫不考虑现在的新婚姻法对于女性的恶意。

婚前财产属于男方离婚之后,只能分得夫妻关系存续期间的夫妻共同财产。所以离婚之后,很多女性都要面临带着孩子租房子,颠沛流离,居无定所的困境。

与此相对的男性不管结婚和离婚,他们都有房子傍身,不用担心流落街头,不用担心被赶出去,也不用担心吵架的时候会被说“滚,离开我的房子”。

一部剧的热播必然反应着一个群体的心理状况,如果这个群体不被重视,就如微博上很多博主所说,高房价就是最好的避孕药。哪怕有些本来对婚姻对生育不排斥的女人,也会因为新婚姻法,因为男性的态度,因为原生家庭的不支持,因为高房价而选择单身。

不买房不行吗?对于女人而言,如果有条件的话还是去买一套房吧。

女人的自由从拥有一间小屋开始。知乎上有一些答主写道,自己身边的女性朋友们没有买房之前总是为婚姻这件事而焦虑,买房之后都变得从容起来。

很多家庭经济状况不佳的女性,其实在社会上像流动资产一样,要靠自己的美貌和贤惠去为自己赢得一个安身的地方。她们买不起房子,所以只能依附于男人。她们像蒲公英一样,在风中飘来飘去,直到找到一个落脚的地方。

委曲求全,是迫不得已。谁都希望有一个温暖的可以遮风挡雨的家,谁都希望可以不用看人脸色,可以舒舒服服做自己。但好像这一切的先决条件都是你得有一套房子。

2019年我们依然关注房价,关注它是涨是跌,关注房产税,关注各种新政策。不管是看涨还是看跌,看客的数量都极其庞大,因为我们心中都有一个对于家的渴望。

高房价扭曲了家的定义。在很多炒房客眼里,房产就是商品,是可以投资升值的东西,他们一次一次加杠杆,把房价炒高,涨房租,让腰包变鼓。但是在他们身后有太多太多,只是想要一个小房子,能够稳定的生活的人们。这些人就是所谓的刚需住户。

我们穷其一生都在寻求内心的安定,可能房子就是这样能给人带来安定的东西吧,所以才会有那么多人不顾一切,掏空6个钱包,背上一身债务,也要拥有它。

用几十年的时间来换一套房子,无论值不值,这都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悲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