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每个叛逆女孩心中都有两个妈妈,一个真妈妈,一个《鬼妈妈》

 一棵花白 2021-11-11

《鬼妈妈》是一部十年前的动画电影。讲的是一个小女孩,通过自家的一扇小门,发现了另一个世界。在那个世界,每个人的眼睛都是纽扣缝制成的。那个世界里,有另一个爸爸,另一个妈妈,有与真实世界对应的一切。

但是,在真实的世界里,小女孩卡洛琳一直得不到母亲的注意,父亲也对她非常忽视。她母亲做饭难以下咽,而且忙于工作,对她疏于关心。她想要的东西,母亲都会拒绝。

而在“纽扣世界”里的那个妈妈,不仅会做好吃的菜,还总是笑意盈盈地对她说话,满足她的要求。但这个妈妈是有目的的,她要为卡洛琳缝上纽扣眼睛,把她永远留在这个世界里,永远占有她。

其实每个“叛逆”女孩的成长过程中,母亲的形象常常是一分为二的。鬼妈妈只是真实世界的妈妈,在她的精神世界的投影。

我们常说,女孩和爸爸亲,男孩和妈妈亲。这个是有理论依据的。在我们幼年的时候,总会倾向于获取异性家长的认同,而与同性家长竞争。

尤其是女孩。女孩的身上,往往有很严重的来自妈妈的投影。女人也常常会把自己内心世界那个童年受伤的小女孩,投射到自己女儿身上。要么就是溺爱到让她无法呼吸,要么就是像自己的父母打压自己那样,去打压自己的女儿。

身为这种妈妈的女儿,你未必做错了什么,她也并不是针对你,而是她把自我攻击外化到了你身上。

而这种“问题母亲”,最大的问题,就是强烈的掌控欲。就好像电影中的鬼妈妈一样。她对卡洛琳一开始是百依百顺的,仿佛一切都是为了女儿。但是这种爱显然是有条件的,当女儿拒绝缝上纽扣眼睛的时候,她就原形毕露,化身为恐怖的鬼。

到这个时候,卡洛琳才知道害怕,才知道她这种有条件的爱,目的就是为了控制自己,以爱之名,剥夺自己对人生的决定权。

她被鬼妈妈关了起来,这时候,有几个小孩的魂魄出来和她讲话,说自己也是这样被鬼妈妈欺骗,用一些虚幻的玩乐,让他们迷恋这个纽扣世界,然后骗他们缝上纽扣眼睛,吸取他们的生命。

至于鬼爸爸,只是鬼妈妈制作出来的一个傀儡罢了。他好心地想要提醒卡洛琳。这也对应了“叛逆女孩”的真实心理:我爸爸是被我妈妈掌控的,他是好的,只是没有话语权罢了。

但其实我们跳出来看,一对夫妻一起生儿育女,教育出了心理有问题的女儿,那么,两个人都不可能是无辜的。

一个家庭里,夫妻之间是互相平衡的。不管是两个人每天吵架,还是两个人总是沉默,可如果他们能一起共同生活十几年几十年,那他们之间一定是平衡的。

如果一个母亲显得特别强势,控制欲特别强,那一定是那个父亲自身比较弱。如果两个人的能量差不多,那么父亲完全可以修正强势母亲的这种控制欲。

我们每个人能感受的,都是两个世界。一个是世俗的世界,一个是精神的世界。在世俗世界里,都是些柴米油盐的小事,也正是在这样的琐事里,你才会觉得真实。

如果没有这些事情牵绊你,你就会活在精神世界里。而精神世界里,一切感受都会被放大。比如,你的妈妈可能就是一个普通的女人,操持着烟火气的生活,可是在你的精神世界里,她有可能是万能的仙女,也有可能是恐怖的女鬼。

所以父母对孩子的疏忽、不关心、冷暴力、言语虐待、在现实世界里,可能就是寻常的一天,但是在孩子的精神世界里,就会留下难以磨灭的创伤。

在鬼妈妈消失的时候,恰好是真妈妈忙完了工作,和爸爸一起回来,两个人给她买了她最想要的新手套。妈妈虽然嘴上说不给她买,最后还是买给她了。他们还答应和她一起修整花园。

被拉回世俗生活的卡洛琳,停止了精神层面上对于母亲的不满和怨念,也停止了反叛,而是很开心的原谅了妈妈。

不管是真实的妈妈,还是鬼妈妈,都是爱卡洛琳的。可是卡洛琳常常会忽略了这种爱。忽略了真实的妈妈在柴米油盐之间的爱,也忽略了鬼妈妈在试图占有她的过程里,为她营造的一切美好事物。

她能感受到的,是真妈妈的忽视,和鬼妈妈的占有欲。因为自我保护,是我们刻在基因里的本能。我们想要得到足够的爱,我们不想被控制。

但是,随着我们心理和身体的成长,我们会越来越有安全感,越来越放松。我们不再需要被无时无刻地关爱着,也不需要别人时不时地证明一下他是爱你的。

你也就越来越能理解,忙碌的妈妈,和充满占有欲的妈妈,其实都只是个凡人。而你自己也是个凡人,我们要做凡人做的事情,过凡人过的生活。

日常的生活就是如此,会有很多磕磕绊绊,很多隔阂,很多几近决裂的时刻,很多想要哭出来的委屈,想要喊出来的愤怒。

但是,就像《鬼妈妈》里卡洛琳的那句台词:“他们不够好,但他们是我真正的爸爸妈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