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荡山是一部翻不完的书,单就"谷"就有东内谷、东外谷、西内谷、西外谷……。 特别是"西外谷",那就像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养在深闺,原始、幽深、曲折、静谧……。游人不多,就连景区的文字介绍也很少,只有零零散散的驴友记载。 但这里却是"雁荡山"地名的由来之处,即雁湖景区。 2018年7月7日上午7时,友好户外的八位好汉沿雁楠公路飞驰而过,车停芙蓉镇"雁湖希望小学"门口从芙蓉镇长徼村,走田埂,过溪桥,向西外谷的梯云谷挺进。 只十余分钟,见怒吼的溪流,起伏跌宕,上古神斧劈山成谷,形成了山门。头顶悬岩耸峙,左侧山间未经完全发育的石笋犹如石佛交叠竖立; 右侧龟裂石峰直指苍穹,但峰壁已成三截,中截孔隙透光,斑驳峰面上疏木簇簇,极似天安门广场的"华表",故而驴友们将它称之为"华表峰"! 雁荡山峰素有移步换形之精妙,仅仅几步,绝伦的华表峰又如老僧面壁、菩萨入定……。 三五分钟的之字路,奇妙的落石顶端镶嵌一款约二米多平整的天然石板横梁,从而形成了峡谷的中门,不知哪位大家在路外的落石壁上凿刻着"梯云谷"三个大字。 江南古镇素有"三进三退"的古朴建筑风格,进入第三重山门,内庭豁然开朗,圆桶型的绝壁间瀑布轰鸣,观音大士庙宇森严,黄宗羲纪念馆古朴典雅。 绝壁间有"黄梨洲先生双瀑讲学院故址由此进"的石刻路标。据说,明清之际的思想家黄宗羲曾在这里讲学。 黄宗羲(16101695)字太冲,世称梨洲先生,浙江余姚人,明末清初思想家和史学家。青年时领导复社成员坚持反宦官权贵的斗争。明亡后,他在江南招募义兵,进行了十余年的抗清斗争,失败后隐居著述,多次拒绝清朝征召。他学问渊博,在历史学和政治学方面成就卓著。他的《明儒学案》是我国古代第一部巨大而较有系统的学术思想史著作。他的《明夷待访录》尖锐地抨击封建政治;斥责君主的封建专制统治是"天下之大害";认为君主所说的是非未必是是非,是非应由公众判断;主张由公众制定"天下之法"以取代君主的"一家之法";反对传统的"重农抑商"经济政策,强调"工商皆本"。他这种思想对后来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产生过一定的影响。 据说,1937年秋,蔡元培偕同吴稚晖、张默君、邵元冲、马寅初等人也曾来此。当时马寅初就经不住此梯云瀑潭的诱惑,情不自禁跃入潭中,一个人畅游起来。蔡元培笑道:"此潭可有名称?"吴稚晖戏谑道:"洗马潭"。(曾经有人想开发,搞了一个游泳池,把瀑布、深潭原貌破坏了,真是可惜) 梯云谷坞内,回首望远,山影叠叠,交互迷离,什么"桃花源"、什么"八卦阵迷魂阵",与此相比,不知逊色多少? 黄宗羲纪念馆东首有一乱石道绕馆北而行,疑似曾有意开发,百余米后,嘎然而止,或是有见地者不忍毁坏古韵而作罢。 正在疑惑何为"梯云谷"之际,旋见块石古道蜿蜒于旌天蔽日树林之中,螺旋攀升,峡谷幽深,峰峦叠嶂,直上云霄! 溪谷犹如巨龙划过,滚圆平滑;峥嵘岩嶂,似是老龙发威,张牙舞爪。众驴友毫不畏惧,来了个龙口拔牙。 黑龙洞 不久,老龙震怒,龙珠滚动,哗哗作响的瀑布倾泻而下,驴友将之命名为"梯云瀑"。 古道越发陡峭,曲折上行,每抬一次脚都非常的艰难,至此才真正明白"梯云谷",名不虚传! 走不动啦! 攀升约一个小时,忽听右侧山谷雷声震耳,却不见湍急水流,绕过三五分钟,即见巨大的岩壁后一条瀑布从天而降,底下龙潭幽绿,岩壁奇特如龙眼,鄙倪万物,特别是那前方的众多灵蛇,见之胆颤,纷纷夺路而逃。姑且将此瀑称之为"隐龙瀑",不知可否?但也有驴友将之命名为"黑龙瀑"。 因被山谷团团环围,路口又有大石封道阻隔,再者这一路山路崎岖,不为外人所知也不足怪。 进瀑谷,则豁然开朗,一飞瀑黑龙从云尖直挂而下,其势、其魂、其魄,如黑龙更甚黑龙。黑龙瀑山谷内夏日生凉烟,冬日吐寒气。 伸手触摸溪水的刹那,一股醉人的清凉沁入心脾,整个身心都获得了荡涤,快然安逸,感谢上苍的恩赐! 黑风双煞哈哈 灵蛇飞舞 耀武扬威的毒蛇 有意思的是,古道两旁,竹林常与灌木争夺生长空间,貌似文弱的竹子往往占据上风,连片竹林底下寸草不生;与之相似的是,貌似坚硬的岩石往往被轻飘飘的山风吹裂,形成了"风洞"、"石梁"……。不得不感叹大自然的生存法则,那就是美丽与残酷并存! 我们姑且称之为白龙洞。相信若干年后,又会变成天下奇观! 山风拂动,思绪翻飞,不知不觉已然到达半山腰,前方,田陌荒芜,村居荡然,唯有西侧有山道通往垟车、巨坑庵及永嘉岭窟方向和乐清双坑的古道岔口留有"宝冠堂"一座,显示曾经有先民休养生息过。 沿着右侧古道攀行,不久,古道又出现分岔,往左上山,按方位推算,应是前往雁湖岗。因时间关系,我们选择右侧幽深古道下山,半个小时后到达双坑自然村,这是我们此番看见的又一个荒芜人烟的村落,凝视破败颓废的房舍,不禁感慨万千……。 破败的双坑自然村 双坑自然村其实是一个崖壁上的村庄。 好在村前巍峨的板嶂岩和美丽的鸡冠岩令我们重拾信心,再度飞驰下山向西石梁景区而去。 西石梁景区由西石梁大瀑和西石梁洞组成。 山脚,一峰冲天,高约100米。山腰内含一顆珠形圓石,颇为奇特,因而称为含珠峰。 从含珠峰西北而行,路尽处峰峦迴合,半山有一大洞,为西石梁洞,亦称蕉林洞,窃深而明爽。中覆以观音楼阁,上有石梁,长数十丈,临空倒悬。楼外茂林修竹,清溪下绕,很饶逸趣。 待游人散尽,独自驻足良久,仰望凝视,深深感慨,究竟需要多少因缘与时日,方能造就此举世无双之奇景。此梁莫非天遣而来? 从西石梁洞下来,树林中迂回过桥,未见其瀑,先闻其声,早在数米开外,就能听到轰轰隆隆的声响,似千军呐喊,若万马奔腾。 西石梁大瀑是一条隐于壁立高崖内的悬瀑,高约160米,仅次于大龙湫,为雁荡山第二大瀑布,明徐霞客曾赞语"非雁山第二流也"。紧挨西石梁洞右侧。徐霞客在登上洞口时,即"闻瀑声如雷"。从洞口下山沿溪边走几分钟就到。在瀑前的一块巨石的西面刻有字"西石梁大瀑"五个大字。 瀑布贴着峭壁从高约160米的高崖上飞湍直泻,在半腰处触石飞溅,小珠状若万斛珠矾闪烁,水声哗哗。有时,瀑水"犹如累大石连坠潭中",气势十分雄壮。当瀑布直冲潭面时,除了发出震耳欲聋的大声外,还可见浪花翻滚沸腾。 高昂的龙头 真有"沧海平翻龙背上,银河倒泄雀桥东"之势。微风拂过,扬起阵阵水雾,飘覆山石林木之上,宛若仙境。瀑布飞溅潭中,飞波若舞,散沫似珠。继续向上仰望,天然石梁桥扑面而来,横跨两侧,势极雄奇险峻,恍若泰山压顶。 洁如霜雪云涛涌,长空雷鸣鬼神惊。 霸气外露,震慑人心 西石梁瀑附近还有曾任国民政府行政院长、立法院长孙科所题的"幽泉"二字,以及蒋叔南所题的诗刻。 虎啸龙吟,气贯长虹 离开西石梁,我们又深入岩门景区。所谓岩门,两岩东西隔溪相对如门,因此得名石门。进入门内,如行甬道之中。门上有玉兔峰诸景,峰北有路可上螺旋谷、靛厂、雁湖。 进入门内,在石柱门的左侧,岩削立100余米,环而成壑,瀑从壑中北崖悬空向下倾注,冲击在半崖横突出来的崖石上,如飞珠碎玉般横空飘洒,烟雨蒙蒙,如梅雨一般,令人称赞不已。 石柱门底右侧。从梅雨潭向北沿山路走5分钟,有一叉路,右手面一路可上雁湖,左手面一路去罗带瀑,一路上,路边坑谷里,横七竖八地躺着一块块巨石,气象森严。在走过明阳洞下自然垒成的岩门,接着就得攀越坑谷中的巨石,才能到达罗带瀑。 神工鬼斧到岩门,劈山雕岩造仙景 罗带瀑高约30米,细观沿崖壁下泻的瀑布,正如从织机中出来的洁白的绫罗衣带。瀑前侧岩上有朱镜宇所书"罗带瀑"三个大字和题记石刻。以"罗带"名瀑,可谓十分贴切和雅致。由于此瀑生于有巨石挡路的深谷,难以为人所知,直到1935年(民国24年),才为潘耀庭等人发现。 离开罗带瀑,我们步行环线原地,全程十五公里,约七小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