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的源流梳理(徐灵胎)

 菌心说 2021-11-11

医学理论著作最古老最基础的是《内经》,所以中国医学的祖师是岐伯和黄帝。然而《本草》起于神农氏,则又在黄帝之前矣。可知医学的起源,是起于药也。

文章图片1

到了黄帝这里则是阐明了人体经络脏腑的原理,内伤和外感的差异,还有药物配伍的君臣佐使,大小奇偶的配制方法,阐明了用药的道理。医学从此大为完备。

然而《内经》只是讲明了人身体脏腑的形态,七情六淫之感,与针灸杂法,对于制作方剂很少。到了伊芳这里有汤液治病之法,然而也只是传闻,没有留下著作可以考查。到了扁鹊、仓公这里,汤药的应用才逐渐推广起来。

文章图片2

张仲景先生作《伤寒杂病论》,专用方药治病,所以被称为千古用方之祖。而其收录的方剂,也都是是依据原本神农、黄帝之精义,都是历代相传的方剂,仲景不过是收集它们,述而不作。

自此以后后,大夫把方药作为重点,对于天地阴阳,经络脏腑的道理,及针灸杂术,往往不太考求。而治病的方法,从此一变。

唐宋以后,这样的风气更盛,到了元代刘河间、张洁古这里,他们的著作未尝不重视《内经》之学,凡论病必先叙经,而后采取诸家之说,最后再加上治法,看起来好像是很正统。然而他们这些人都不是通儒,不能深明经义,对于仲景制方的精义,又不能深考其源,所以他们的学说不是乱就是杂,都是偏于一端,而不归于中道。

文章图片3

尤其偏执一端的,以李东垣为最严重,他只是以温燥脾胃为主,他制作的方剂也毫无法度。因为他当时没有真实之学,欺世盗名,但是他的理论到今天还是流传不绝。

到了明代的薛立斋这里,更加的是浮泛荒谬,好像是圣贤之学,变成了腐烂时文,他也是口口声声说我是遵从古法。然而用他的理论来施治天下病患,果真能像唐虞三代的效果吗?他既不知神农、黄帝之精义,对于药性及脏腑经络之本源也不明了,又不知仲景制方的法度,则病变及施治的方法都不细审。只是说∶某病则用某方,如不效,改用某方。更厉害的还有一方服至二三十剂,令病人拖延自我痊愈的。胸中毫无把握,惟以简易为主。自此往后,流弊日甚,而枉死的病人数不胜数。

文章图片4

哪里有参悟《本草》,穷《内经》,熟《金匮》、《伤寒》的人,出来挽救其弊,保全人民的性命呢

这些弊病的根源总是由于学医的人,都是贫苦不学之人,专用这个混饭吃的,故只记数方,遂以之治天下之病,不复更求他法,故其祸遂至于此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