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湖水 09-18 8月的一天,应儿子要求陪他去新华书店买书。回来时,电瓶车篮子里装得满满的,儿子手里还提着一塑料袋子书,共花了680多元钱,有托尔斯泰的《复活》高尔基的《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叶圣陶的《稻草人》,还有《傅雷家书》等,心里既替儿子一如既往地爱看书而高兴,又为我们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而自豪,不禁想起自己小时候看书的一幕幕…… 小学五年半,先后在一家私人瓦屋厅堂、生产队土筑的队屋、被打倒的地主家木楼一楼和河对岸山上一排平房里度过的,每天背着小小的单肩黄书包,书包里除了一本语文书一本计算书一两支带橡皮头的铅笔外,什么也没有了,书包总是空荡荡的,像穷鬼的口袋。有时为了充门面,就装进一两本厚厚的《毛泽东选集》,唯恐别人没看见,还特意在大人面前拍拍鼓鼓囊囊的书包显摆显摆,露出一些自得的笑容。下课时,偶尔从同学那儿得到一本连环画,比如《平原作战》《刘文学》《东郭先生》《半夜鸡叫》等,高兴得像一只饿狗好不容易得到一根肉骨头,赶忙叼住躲到一旁啃起来,生怕别人抢走了。有时,也不分男女,挤在队屋的土墙边,里三层外三层,如古时候围观斗鸡斗蛐蛐一般。其实,外围的人啥也看不见,但又担心错过了什么稀罕物,把脖子伸得长长的,像被人捉住头拎起的鸭子;有时甚至把一本小人书撕成几份,一人拽着几页,看完了再互相交换,如看组合书籍一般。 除了在学校,也极难得地弄到一两本课外书,或缩到树杈上像猴子剥香蕉似的看起来,或一手牵着牛绳一手捏着书,任牛吃着田埂上的青草或偷吃着田里的禾苗,发现了也只是用力拽一下手里的绳子,有时甚至一脚踩到田沟里,弄得光脚光腿上尽是泥巴。如果遇到一片开阔地,比如河滩,把牛的缰绳往牛角上胡乱一绕,自己便四仰八叉躺在青草地或沙滩上,找块光滑点的石头垫在后脑勺下,自顾自地看起书来。头顶上是纯蓝的天空或如丝巾般飘过的流云,身后是清澈的河水自由地流淌,眼前是起伏不定的群山,绿的树和朦胧的雾缠缠绵绵,清风吹拂着瘦腿上的汗毛,不时会有一只只蚂蚁在腿上爬来爬去,偶尔也会有一只河蟹吐着泡泡,在石子缝里爬上爬下,发出沙沙声,等到想起牛儿时,才发现牛不知跑到哪里去了,也常常免不了因为牛跑进别人的庄稼地回家被父亲一顿大骂,还得拿些稻子或蔬菜连同笑脸赔给人家。 那时,最高兴的便是每天定时去一户姓陈的人家,几个人甚至十几个人挤在长条凳上或蹲在一旁,听收音机里刘兰芳播讲的评书《岳飞传》《杨家将》和单田芳的评书《三侠五义》《隋唐演义》等,想必也是从那时起,在心田里种下了热爱中国古代文学的种子。 到了初中,好不容易才读到《三国演义》,对诸葛亮佩服得五体投地,后来读到他的忠实粉丝杜甫所写的”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再看到东坡先生这样评价: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忠……对诸葛亮对杜甫有了更深的理解:同是有才有情爱国之人! 现在读书的孩子是多么幸福啊。只要想读书,哪儿都有,幼儿园的教室走廊里到处都整齐摆放着各种各样的绘本:《小猪佩奇》《彼得·潘》《神奇校车》等等,每个小学都按新课标要求建了图书室,采购了大量的优秀读物,能满足不同年级不同兴趣的学生需求,很多班级还开展了书籍漂流活动,各个社区建起了不同规模的图书室,市县区图书馆是必不可少的,新华书店、共享书屋和一些私人书店也常年向读者敞开了大门,可阅可租可借,电子书籍更是方便快捷且容量巨大。阅读的环境也越来越好,没有日晒雨淋,冬天不冷夏天不热,室内席地而坐,或端坐在安静的书桌前,或斜倚在柔软的沙发边,饿了渴了足不出屋就能买杯奶茶和点心,也可以拧开随身带来的保温杯喝上几口,再拧紧,放在身边,惬意极了!哪像袁枚幼时家贫”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没有宋濂借书抄书”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的艰苦,”书非借不能读也”又何尝不是一种少书的无奈。如今的学生们再也体会不到我们那个时代少书之苦,阅读环境之苦,就像我们现在指出要把碗里的饭吃得一粒不剩,再讲”七粒米的故事”七根火柴的故事”,孩子们听了嗤之以鼻一样。 说来惭愧,现在的老师也是家长的我,纸质的书经常一打开哈欠也跟着上来了,给学生给孩子列的书单像哈达一样,什么四大名著是中国人必看的,不读历史地理书就是时间空间上的文盲,什么”把书读薄把人读厚”把书读旧把人读新”的道理一通一通地讲着,可是最有影响力的身教的影子不知躲到哪儿去了,实在是汗颜得很。 有一上联写到 ”读书取正,读易取变,读骚取幽,读庄取达,读汉书取坚,最有味卷中岁月”。确实,读书的好处太多,多读书可以让一个人不再面目可憎,一个人独处时,翻开一本书,将不会孤独,读书可以打开一扇扇窗户,领略未曾经历的过往和将来的美,可以在人生的不同阶段,感悟生命的滋味,可以在巅峰或低谷时期,不迷失自己。 发布于 09-1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