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散的文丨庭院深深

 牛皮社 2021-11-11

社会的进步必定是要以某些东西的消亡未代价的,比如说庭院。在高楼林立、寸土如金的现代都市里,已经很难再寻得见一两处象样的庭院了。

只有在古代的诗词里面,我们还可以轻而易举地找到庭院的踪迹。比如,“庭院深深深几许”、“深院静,小庭空,断续寒砧断续风”、“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秋风庭院藓侵阶”、“小园香径独徘徊”、“一场愁梦酒醒时,斜阳却照深深院”等。如果没有了庭院,这些脍炙人口的句子势必会逊色不少!

曾几何时,庭院是我们踏入家门的第一步。在这里,我们休息、嬉戏、谈天说地。如鲁迅先生在百草园里描绘的那样,我们搭葡萄架,种喇叭花;扒开草丛找蟋蟀,趴在地上看蛤蟆;爬到树上捉知了,躲在树下捉迷藏。一个好的庭院应该有青石板搭成的石凳石桌,有高高的藤萝,黄昏有炊烟袅娜,入夜有虫鸣如歌,也许还会有稻草柴垛。

春天这里有花香阵阵,竹影婆娑,“不速到门惟夜月,无私惠我有春风”。高雅如李太白者,便诗兴大发,携一壶酒,独坐花间,对月独酌,对影高歌。而普通人呢,便一边用牙签剔着牙,一边说着些里长家短;小孩子就乘机把积蓄了一天的能量赶在睡觉之前释放掉。

夏天这里有一院清风、满天繁星。你可以搬张竹床摆在葡萄架下,一边“卧看牵牛织女星”,一边“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或者拿把扇子,在朦胧的星光下“轻罗小扇扑流萤”。而老祖母那比她自己还要老的故事,便在纳凉的时候占据了整个院子。

秋天这里有果实累累,任君采摘,但吃无妨。中秋的月亮升起来了,水银般地铺满了院子,拿着月饼的你便陡起了无数幽幽的情思。想必苏轼就是在这样的庭院里、这样的明月下“把酒问青天”的,而在现代的五星级宾馆酒店里挥金如土的人们,酒足饭饱之后却只会想着去哪里按摩、洗桑拿。落叶满地的时候,挥一挥扫把,满天飞舞的都是诗意。

而冬天的早晨,不经意地推窗一看,满院白色扑面而来。于是大人们便烫一壶老酒,剥几颗花生,说着些“瑞雪兆丰年”的话题。孩子们则会在雪地上撒一把谷子、支一个筛子,学少年闰土那样的去捕鸟,但大多数人都没有这样的耐性,于是就去堆雪人、打雪仗,而雪地也乘机用一种谁也看不懂的图案记录下了孩子们的欢乐。

庭院便是以这种最接近自然的姿态,在我们最接近自然的年岁里,增添了无数的趣味。

小小的庭院,不但包含了四季变化、容纳了日月星辰,甚至还承载了沉重的历史。在一个叫做“大观园”的庭院里,那些个男男女女所演绎的点点滴滴,便浓缩了一个王朝的背影,至今仍让人趋之若骛。

然而,现在的城市里,高楼在猛长,马路在加宽,汽车在增多,庭院却一个个地消逝。推窗已经听不见虫鸣,抬头再也看不到明月,而枕着入梦的,却是机器车轮的轰鸣声。

庭院深深深几许?庭院大概也只能到那深深的记忆中去寻找了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