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治水名人就不淡定了?是时候告诉你们一个真实的苏东坡了

 牛皮社 2021-11-11

12月6日,水利部公布了第一批12位历史治水名人,苏轼的名字赫然在列,可真把广大网友惊到了。我们都知道苏轼是大文豪,北宋文坛领袖,文纵横恣肆,人潇洒不羁,可没想到他连治水都会!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世称苏东坡、苏仙、坡仙。作为几千年只出一个的天才+全才,苏东坡简直就是一个“宝藏男孩”,他会的比我们能想到的都多,而且每干一样都是巅峰。 

林语堂说:苏东坡是无可救药的乐天派,是悲天悯人的道德家,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是散文家、书法家和创新的画家,是造酒试验家,是工程师,是假道学的反对派,是瑜伽修炼者,是佛教徒,是士大夫,是皇帝的秘书,是嗜酒成癖者,是心肠慈悲的法官,是政治上的坚持己见者,是月下的漫步者,是诗人,也是生性诙谐的人。 

苏东坡自己则说: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儿。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好人。

(1)诗人

先说诗人,因为我们最早是从诗里认识苏东坡的。新课标《小学生必读古诗75首》里,有《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饮湖上初晴后雨》、《惠崇春江晚景》、《题西林壁》等四首苏东坡的诗。 

在诗歌创作方面,苏东坡与黄庭坚并称“苏黄”。现存苏东坡诗作有2700多首,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原诗》这样形容:“苏轼之诗,其境界皆开辟古今之所未有,天地万物,嬉笑怒骂,无不鼓舞于笔端。 王士祯评价:“汉魏以来,二千余年间,以诗名其家者众矣。顾所号为仙才者,唯曹子建、李太白、苏子瞻三人而已。直接把坡仙与诗仙并列了。 

闲话少叙,直接上诗: 

《饮湖上初晴后雨》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这是有史以来最好的西湖文案,从此以后,西湖有了“西子湖”的美称。王文诰在《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中称这首诗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名篇佳作。 

《春宵》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歌管楼台声细细,秋千院落夜沉沉。

“春宵一刻值千金”,流传之广,现在连含义都变了,你懂的。 

《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最富哲理的山水诗,没有之一。“不识庐山真面目”已成千古名句。 

《惠崇春江晚景》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虽然至今不知道这究竟是“春江晚景”还是“春江晓景”,但“春江水暧鸭先知”一句着实家喻户晓,意味深远。

(2)词人

苏东坡在词方面的成就,是“扩大了词的表现功能,丰富了词的情感内涵,拓展了词的时空场景,提高了词的艺术品味”,简单来说,就是把词的品位和地位都提高了一大截。 

自晚唐、五代以来,词主要写儿女情长、离愁别绪,一直被视为“小道”,属于“艳科”,只是音乐的附属品,文学地位很低。柳永虽然一生致力于写词,推进了词体的发展,个人成就很高,但还是没能提高词的文学地位。好在,苏轼来了。 

苏轼首先破除“诗尊词卑”的观念,认为词“为诗之苗裔”,诗词本属一体,虽有外在形式上的差别,但艺术本质和表现功能是一致的。 

苏轼还提出了“自成一家”的创作主张,并亲自下场写词,用自己的创作实践表明:词是“无事不可写,无意不可入”的,具有充分表现社会生活和现实人生的功能。一句话:词是高级的! 

王灼《碧鸡漫志》评价说:“东坡先生非心醉于音律者,偶尔作歌,指出向上一路,新天下耳目,弄笔者始知自振。偶尔写写词,一不小心就开创了豪放派,令天下耳目一新,与后来的小迷弟辛弃疾并称“苏辛”。 

《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定风波》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3)散文家

说到散文,大家首先想到的肯定是“唐宋八大家”。 

唐宋八大家,又称为“唐宋散文八大家”,是唐代柳宗元、韩愈和宋代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八位散文家的合称。 

八个人中,宋代占了六位;宋代六人中,苏家父子就占了三席。在重文轻武、文人辈出的宋代文坛,苏家占据半壁江山,太逆天了。而在“三苏”中,苏东坡又被单独列出来,与欧阳修并称“欧苏”。 

欧阳修是谁啊?大宋文坛第一代文坛领袖,写有《醉翁亭记》《秋声赋》等绝世名作,阅读量全部亿万+,超级顶流!可是他看了苏轼的文章之后说:“读轼书,不觉汗出,快哉快哉!老夫当避路,放他出一头地。这小子文章写得太好了,老夫自当退让,使之出人头地。算是“钦点”苏东坡为下一任文坛领袖,而苏东坡自然也没有辜负欧阳修的期望。 

苏东坡散文著述宏富,佳作迭出,如《赤壁赋》《后赤壁赋》《东坡志林》《石钟山记》《贾谊论》《范增论》《晁错论》等等。其散文风格豪放自如,行文流畅,注重自然,独具创新性,为后世学生增加了无数背诵内容。 

《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4)书法家

关于苏东坡的书法成就,只要看两件事就够了。

第一件事。宋朝书法成就最高的四个人,被并称为“宋四家”,其按顺序排列是“苏黄米蔡”。苏即苏轼,排名第一,其他三人为黄庭坚、米芾和蔡襄——据说“蔡”原本是蔡京,只是后人不愿意让大奸臣名列其中,所以换了蔡襄。苏东坡曾自称:“我书造意本无法”、“自出新意,不践古人”。

第二件事。苏轼的传世书迹有《前赤壁赋》、《黄州寒食诗帖》、《洞庭春色赋》、《中山松醪赋》等,其中的《黄州寒食诗帖》(又名《寒食帖》)被誉为“天下第三行书”!(天下第一行书为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天下第二行书为颜真卿的《祭侄文稿》。

《寒食帖》好到什么程度呢?黄庭坚说:“试使东坡复为之,未必及此。” 

(5)画家

苏东坡留下来的画作不多,但是他对国画的贡献非常大。因为他第一个比较全面地阐明了文人画(“士人画”)理论,对于文人画体系形成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所谓文人画,是相对于“画工”而言的。画工即职业画家,包括宫廷画师等,他们的画追求的是形似(给皇帝画像,画的不像是要掉脑袋的)。而文人就不同了,他们作画追求的是神似。 

苏东坡倡导诗情画意的文人画风格,“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反对完全追求形似的画工风格。他说:“观士人画,如阅天下马,取其意气所到。乃若画工,往往只取鞭策皮毛槽枥刍秣,无一点后发,看数尺许便倦。汉杰真士人画也。”(《东坡题跋·跋宋汉杰画》)他又说:“吴生虽绝妙,犹以画工论。摩诘得之于象外,有如仙鬲谢龙樊。”(凤翔八观·王维吴道子画)并继续评价,“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苏东坡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传世画作有《枯木怪石图卷》、《潇湘竹石图卷》等。

(6)美食家

说好听点是美食家,说得接地气一点,那就是吃货。说起历史上的“吃货”,大概没有什么人能够比得过苏东坡。 

作为天地第一号吃货,苏东坡专门为“吃货”写了一篇《老饕赋》,其中有这么几句:“尝项上之一脔,嚼霜前之两螯。烂樱珠之煎蜜,滃杏酪之蒸羔。蛤半熟而含酒,蟹微生而带糟。盖聚物之夭美,以养吾之老饕。”简而言之,好东西,就是用来养我们这些吃货的。 

苏东坡不但懂得吃,还懂得怎么做。苏东坡一生三起三落,又为官清廉,虽然大部分时间都在做官,但其实大部分时间都很穷,所以,他只能自己动手,用最便宜的食材制作美味。 

在宋朝,猪肉是上不了台面的。苏东坡被贬黄州之后,穷啊,只能吃猪肉,因为便宜(换到现在他也吃不起)。于是,他自己研究猪肉的烧法,还顺便写了一首《猪肉颂》: 

《猪肉颂》

净洗铛,少著水,柴头罨烟焰不起。

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

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

贵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

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

瞬间就把猪肉的档次抬高了。据说他研究出来的烧法,就是“东坡肉”。 

被贬惠州后,苏东坡没机会吃羊肉,只好吃羊脊骨,结果发明了烤羊蝎子的吃法。他先把羊脊骨煮透,再浇上酒,放少许盐,用火烘烤到骨肉微焦后食用。他写信给弟弟苏辙,说吃起来像海鲜。 

有人统计,中国菜里,有 66 道菜受了苏东坡的影响,除了东坡肉,还有东坡肘子、东坡鱼、东坡豆腐、东坡凉粉、东坡羹、东坡饼……《舌尖上的中国》如果打算拍“苏东坡系列”,拍他个一季是绰绰有余的。 

(7)水利专家

苏东坡任徐州知州的时候,就曾领导军民抵御洪水,增筑城墙、修建黄河木岸工程。公元1089年,苏轼任杭州太守,又进行了更多的水利工程。 

他进行的第一件水利工程是清除运河淤泥,使运河水深达到8米,解决了交通运输问题。 

第二件工程是修缮六井,解决杭州居民用水问题。杭州城内本有六井,乃唐刺史李泌(即《长安十二时辰》里的李必)引西湖水所建,“民足于水”。但到宋时,六井已损坏,苏东坡制定修复计划,并派一千官兵参与修复工程,很快完成了工程。 

第三件工程是疏浚西湖,其目的也是为了杭州居民用水——饮用水和灌溉用水。苏东坡亲率军民,开除葑田,恢复西湖旧观,并在湖水最深处建立三塔(今三潭映月所在)作为标志。挖出的淤泥无处堆放,苏东坡灵机一动,用以筑成一条纵贯西湖的长堤,后人名之为“苏堤”。 

苏堤

为了感激苏东坡的政绩,杭州人“家有画像,饮食必祝。又作生祠以报。” 

其实苏东坡还有更庞大的水利计划,可惜他被调离,未能实施。 

除了治水实践之外,苏东坡还上升到理论高度,撰写了水利著述《熙宁防河录》、《禹之所以通水之法》、《钱塘六井记》等,给后世治水重要的参考作用。 

(8)卫生专家

苏东坡任密州太守的时候,曾经令人把有用的药方用大字抄写,作为官方,贴出去让老百姓使用。 

到任杭州太守时,正逢大旱,瘟疫流行。苏东坡觉得贴贴药方用处不大,从公款里拨款2000缗的钱,又自掏腰包50两黄金,在杭州城里建立了中国最早的公立医院——“安乐坊”,三年之内治疗了一千个病人。后来,医院迁到西湖边,改名“安济坊”,苏东坡调离杭州后,还照常为人治病。 

被谪居海南岛后,由于当地缺医少药,苏东坡开始考订草药。他发现了用荨麻治疗风湿的办法,还研究了苍耳粉的制法。 

此外,苏东坡还练过瑜伽,并为瑜伽增加了几项中国要素,还写过一篇《养生论》。 

苏轼的人生轨迹

其实,苏东坡的“宝藏”远不止以上这些。比如,苏东坡在翰林院任职的时候,手下有一位小吏,名叫高俅苏东坡在酒醉之后写的很多诗词文章,都是高俅记录下来的,所以我们现在才能有幸看到这么多的苏轼作品。后来,苏东坡被贬出京,就把高俅推荐给了好朋友王诜,也就是《水浒传》里的小王督太尉。后面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高俅在小王都太尉府上认识了端王赵佶,也就是后来的宋徽宗,从此平步青云。


参考文献:

1. 《苏东坡传》,林语堂著。

2. 《关于公布第一批历史治水名人的通知》,水利部。

3. 《宋史·苏轼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