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黛玉应对危机,化解尴尬的机灵劲儿,宝钗拍马都追不上

 liuhuirong 2021-11-11

红楼梦开篇,薛宝钗刚进贾府,作者就直截了当地说明了:宝钗行为豁达,随分从时,不比黛玉孤高自许,目无下尘,故比黛玉大得下人之心。便是那些小丫头子们,亦多喜与宝钗去。

作者行文非常狡猾,善于假语村言,所以只能借用一句话:不看广告看疗效。

一个借居,一个寄人篱下,宝钗黛玉在贾府的身份都有点尴尬,两人也遇到了不少尴尬事,作者说黛玉心较比干多一窍,不是白说的,黛玉的机灵,宝钗真是拍马也追不上。

一进贾府,轻松化解王夫人的试探

林黛玉一进贾府只带了一个年纪极大的奶娘和小丫头雪雁,贾母料到诸事不省心,也就是啥事都得黛玉自己费心拿主意。黛玉先就发现贾府的三等仆人与其他家不同,知道贾府规矩大,如果不小心出了错,会被下人耻笑,第一次亮相很重要,一旦被人笑话轻视,以后想改变在众人面前的形象很难,所以她处处留意,不给人留话柄。

邢夫人留她吃饭,她一句:舅母爱惜赐饭,原不敢辞,但要拜见二舅,恐领了赐去不恭,异日再领,话说得清清楚楚,婉拒了好意。

王夫人当着贾母的面就对凤姐说,该随手拿两块料子给你这妹妹做几件衣服,不经意中就流露出轻慢,明知道黛玉马上要来见贾政,却有意东院西院,这事那事让黛玉等着,又试图把黛玉让到贾政的位子就坐,屁股还没坐热,就告诫黛玉不要招惹宝玉,这其实是很不礼貌的,如果真是怕宝玉得罪黛玉,就应当是嘱咐宝玉不要欺负妹妹。

也不能说王夫人想陷害黛玉,她就是下意识地想试探一下,对婆婆和小姑子,王夫人嘴上不敢说什么,心里还是有那么点不满,所以想试探一下尊贵的贾敏养出的女儿、贾母看重的孩子到底是什么样的。如果此时黛玉出错,或者对她的话只会点头称是,她多少会轻视黛玉。

黛玉发现王夫人相让的座位是贾政的,坐上去了很失礼,而王夫人又一再相让,拒绝又显得尴尬,黛玉应付非常得体;王夫人再四携她上炕,她便挨着王夫人坐下,她用与王夫人亲热的方式,不动声色化解了危机。

当王夫人提到不要招惹宝玉时,她立刻说,兄弟自然是别院住着,没有招惹之理,即使是初次见面的舅母,说的话不合情理,她一样有理有据顶回去,宝钗在背后教她不要看闲书,移了性子,她虽然不赞同宝钗的观点,但知道她是好意,却是点头暗服。黛玉为人有底线,明是非,不卑不亢,自己自重,才有他人尊重。

王夫人发现黛玉是个机灵透了的孩子,所以后面一口一个大姑娘叫着,敬而远之。

第二次危机是周瑞家的送宫花:其他姑娘都有了,这两枝是姑娘的了

有人说送个花顺序没什么重要的,黛玉矫情。如果不重要,薛姨妈要嘱咐送花的顺序干嘛?薛姨妈的顺序自然有她的道理,改了自然就没道理了,所以黛玉一定要发作,别问为什么,问就是看看迎春被奴才们欺负成什么样。

黛玉其实很通人情世故。惠去黛玉处传话,正好贾母给黛玉分钱,于是抓了一把赏她,把小姑娘高兴得不行。宝钗的婆子过来送燕窝,她立刻让紫鹃拿几百钱给妈妈吃酒挡挡雨气,还与婆子客套:耽误妈妈发财了,喜得婆子跟她谈了半天赌经。赵姨娘去探春处,她看到了,也一样热情请她进来坐坐。她与宝钗似乎尽弃前嫌,好到同喝一杯茶都不嫌弃,可是约好晚上再见,一见下小雨,就知道宝钗不会来。

这样一个灵透的孩子,周瑞家的是不是有意轻慢她,她绝对感觉得出来

作者说周瑞家的最会察颜观色讨好主子,黛玉拿了花看了半天发问,就有兴师问罪之意,周瑞家的偏往枪头上撞:各位都有了,这两枝是姑娘的了。

能说出这样的话,就是有意轻慢黛玉,想法总不外乎王夫人不待见黛玉,她跟王善保家的一样,一个借居的姑娘,能有多厉害,众人胆小不敢罢了。

没想到黛玉说了一句:我就知道,人家不挑剩下的,不会给我。宝钗曾说黛玉,说话叫人爱也不是,恨也不是,这话周瑞家的没法接,用孩子气的方式说出了事实,足够打脸,但丝毫不涉及太太陪房的脸面尊严,周瑞家的也没法拿侍候过长辈的老奴才款儿出来,只能老实受着,一句话也说不出。

第三次:一不留神说出西厢记的诗句,平时都是黛玉呛金玉良缘,如今有把柄落到宝钗手上,怎么办?

因为薛家抛出了金玉良缘,黛玉因此经常嘲讽宝钗,结果她自己无意中说出西厢的诗句,被宝钗抓了包。

宝钗背后找到黛玉,黛玉不解何故,因笑道:“你瞧宝丫头疯了!审问我什么?”宝钗冷笑道:“好个千金小姐!好个不出的女孩儿!满嘴说的是什么?你说便罢。”黛玉不解,只管发笑,心里也不免疑惑起来,口里只说:“我何曾说什么?你不过要捏我的错儿罢了。你倒说出来我听听。”

在此之前,黛玉认为宝钗心里藏奸,对宝钗充满敌意,时不时刺她两下。这么重大的把柄被宝钗抓住了,黛玉不辩解不否认不撒谎,啥都不说就是撒娇,无论宝钗怎么说,她就是好姐姐不离口,让宝钗没法深究下去:

不觉红了脸,便上来搂着宝钗,笑道:“好姐姐,原是我不知道随口说的。你教给我,再不说了。宝钗笑道:“我也不知道,听你说的怪生的,所以请教你。”黛玉道:“好姐姐,你别说与别人,我以后再不说了。”

我们再看宝钗的几次尴尬:

360两银子的药,要不要帮宝玉做证明是真实的事情

王夫人关心黛玉的病情,宝玉嘴贱,说起了一副药就能让黛玉的病断根,要360两银子,王夫人张嘴就是放屁,哪有药这么贵,必是宝玉编的假话。

但宝玉提到了,薛蟠花了一千两银子把药配好了,不信问宝姐姐。

薛家是宝钗管家,一千两银子的出入,宝钗肯定知道,但是宝钗坚定不移地认为,要绝对听从服从王夫人的话,不能有丝毫反对,王夫人说不可能有360两一副的药方,那就是不能说。

她这样想也不能说完全是错的,可是她却非常愚蠢地当着所有人面撒谎,结果凤姐出来打脸,这事就是真的。作者用凤姐暗示,这种谎撒得毫无必要,宝钗自己也觉得不妥,过后跑去找黛玉探口风:我跟你说个笑话:宝兄弟因为我说了个不知道,不高兴呢。

这算是什么笑话,隔着书,都能感觉到宝钗的尴尬。

贾府的人都以为宝玉挨打,是薛蟠吃醋告的密,袭人当面宝钗面就说出来了。

宝玉挨打,宝钗前去探伤,问起原由,袭人告诉她,戏子的事是薛蟠告密的,宝玉怕宝钗难为情,赶紧说:薛大哥不是这样的人。

薛蟠还真不是这样的人,他胡作非为争风吃醋是可能的,抢香菱当街打死人命干得出来,唆使他人到贾政面前告密打宝玉这种阴招不一定干得出来,不然也不会有呆霸王,薛大傻的名头。

可是宝钗却替薛蟠一口认了,说:“到底宝兄弟素日不正,肯和那些人来往,老爷才生气。就是我哥哥说话不防头,一时说出宝兄弟来,也不是有心调唆:一则也是本来的实话,二则他原不理论这些防嫌小事。袭姑娘从小儿只见宝兄弟这么样细心的人,你何尝见过天不怕地不怕,心里有什么口里就说什么的人。

这是宝钗一向的话术:一半冠冕堂皇的大道理,一半是体谅对方的难处,仔细想一下,金钏之死劝王夫人,黛玉读西厢记劝黛玉,劝邢岫烟不要与贾府姑娘比,给史湘云办螃蟹宴,她说话的套路就没变过。

这种话术是驳不倒的,尤其是再加上点感情牌,谁都无法拒绝,黛玉甚至为此尽弃前嫌,两人成了好友,为什么在亲哥哥薛蟠身上,这话术就失效了呢?

袭人是说错了话,黛玉看了“不好”的书,她确实帮了湘云和王夫人的忙,对邢岫烟也算是未雨绸缪,但是薛蟠确实没有告密,他是被冤枉的。

作者常来神来之笔,薛姨妈骂薛蟠:你妹妹也赖你?在自家人面前,薛蟠也没有必要隐瞒,所以在争论中宝钗已经明白薛蟠是冤枉的,她觉得这是个教育薛蟠的好机会,于是又开始讲大道理:你说的也罢,不是你说的也罢,事情也过去了,不必较证,倒把小事儿弄大了。我只劝你从此以后在外头少去胡闹,少管别人的事。

薛蟠是个直性子,凭外人一句话就冤枉了薛蟠是她,好赖话全让宝钗一个人说了,结果笨嘴拙舌的薛蟠说不赢宝钗,却要拿门杠打死宝玉,还称宝钗有私心护着宝玉,把宝钗气得直哭了一夜,这个尴尬真是宝钗自找的

再好的话术,也要因人而异,宝钗是不管的,对不爱读书的宝玉也是满口大道理,宝玉理都不理,抬脚就走了,宝玉写了个偈子,宝钗就是烧了了事,而黛玉几句话问得宝玉心悦诚服,再不起念头了。

贾母突然进蘅芜院,痛批宝钗

宝钗一家单住在梨香院时,宝玉去看过她,也没见她家里雪没事一般,可是住进了大观园,把蘅芜院却收拾得雪洞一般。

蘅芜院是元春都喜爱的场所,当然不可能是个毛坯房,王夫人凤姐说,是宝钗把东西都送回去了。

宝钗这么干,理由无非几条:一可能是迎合王夫人口味,另一种可能是蘅芜院摆设大奢华,损坏或遗失都不好,还回去最好,至于为什么不摆自家的东西,一是拿来拿去的麻烦,二是她终是暂居,万一哪天搬出园子,这些摆设不过是些玩意儿,收拾回去未免有点小气,索性什么都不摆。

无论哪种理由,都是上不得台面的小算计,贾母一见就生气:自家儿女和亲戚房子布置得天宫一般,王家亲戚的房子就这么寒伧,不知道的人怎么想?但她还是给了宝钗台阶:这孩子老实,东西放家里没拿来,也不知道说。

可是最爱揣摩老太太心思的宝钗却一言不发,不知道如何应对。于是她妈只好出面替她遮掩几句:从小就不爱花儿朵儿,打扮什么的。

薛姨妈这话就太没水平了,哪个女孩子不喜欢花儿朵儿的?说得宝钗怪物一样,而且过去的女孩子,尤其是大家闺秀怎么能不学习这些呢?所以贾母把宝钗痛批了一顿。

贾母虽常来大观园,但是一直没进过蘅芜院,因为要陪刘姥姥,突然起意到蘅芜院,事发突然,从头到尾,宝钗一句话都没有,无言以对,只能干受着,哪来的半点机灵应对?

金蝉脱壳之计宝钗倒是运用得比较熟练,可惜手段有点不光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