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纪事】当初南下时\梁灵芝

 扬美文化 2021-11-11


本公众号所发文字和图片欢迎转发、分享、赞赏、评论和转载(纸媒请联系我们授权并注明出处)!

第三届“田青打工文学奖”参评稿

当初南下时 

梁灵芝\东莞市

   做的比人多,报酬少之又少,圈在机遇外的我纠结了生命最美的15年。孩子爸的身体老是出状况,劳碌终年所剩无几。困窘日子总会受到不经意的轻慢,人穷气短,我敏感而自尊的心屡屡触痛。穷则变,变则通。眼看女儿就长大了。命数有定,耕耘未必收获。于是乎,2004年的71日,我跺跺脚割舍下亲情,提着装有东莞地图、文凭资格证书的行李箱只身南下。在此之前,我并没有出过远门。甚至,还没坐过火车。

   10点多赶到襄阳火车站,买的是下午14点多的票。我坐在闹哄哄的候车室,听火车到站车次的播报,看着背着扛着包裹的人潮来来去去。走之前我是做好准备的,教育办的韩喜云帮我打了一份应聘自我简介,王云亭给我写了给长安汇英学校的推荐信。他们都在东莞私立学校干过。况且,一个战壕的难友郭红伟正在东莞厚街的开贤学校,他让我记了几个学校应聘的电话。我在家也打到学校问清了具体应聘时间,都在710号之前。这一去不知成败,就是进不了学校,也要找份能体现自我价值的工作。

   坐在喧闹的候车室,心静在一汪深潭里,满怀愁绪郁结。突然,手机响了,小叔子老五打来电话。原来,女儿爸抽不开身,托他住在樊城的弟弟到火车站送我。老五子找到我不由分说,提着箱子就往外走:“还有那么长时间 ,到家里去,吃了再送你走。”坐上摩托车,十来分钟就到了他的小饭馆。进了家,老五子让弟妹再给我买些火车上的吃喝,他去炒菜。吃完饭,他就给我拾掇箱子。他拿出一个小箱子,装上挑出的梳洗用品、衣物、毛巾被和几本书,其它的统统丢下。老五子说:那边的天热的很,找到工作就有钱买新的,找不到就回来了。带这么大个箱子多不方便。这个我信,老五子初中毕业后就南北闯荡,算得上老江湖了。

   随着火车“哐----嘡”地启动,我的心一下子揪紧了,泪水刷刷直流。最放不下的是上六年级的女儿,从学前班到五年级,都是我带着她读书。她上三年级时,我俩各骑一辆自行车穿行在开满野花的土路上;她读五年级需要跑更远的中心小学,我买辆摩托一早一晚带着她。不打工的人无论如何都体会不到扔下孩子的伤痛。在火车“哐嘡..哐嘡”的喘息中,窗外,故乡的风景拼着命往后退去,未知的路一程程映入眼底。不知我的梦能栖落千山外的哪个远方,黑漆漆的天涯路是怎样的漂泊,心中涌生出莫大的悲壮感。渐热的风 ,风干不了心头的泪;连绵的山,起伏着这无言的痛。夕阳落山,天色渐渐暗下来。一轮月亮挂在窗前,那是一轮很圆月亮,触目惊心的剑光刺在心头。
   次日的中午车到广州站,按郭红伟给的线路转长途,下午两点多到达了厚街的下汴区丽湖山庄。同是命运的弃儿,惺惺相惜之余,郭红伟以他的热诚尽心解决我暂时的吃住。他拿给我附近几个学校的招生资料,简介了各个学校的情况。这里都是拥有两三千学额的私立学校,和老家一两百学生的学校大不相同。晚上,我美美地睡了一夜 。第二天就是3号,去道滘纪英学校应聘。应聘的老师很多,交了自我简介后,按人家抽的课型十分钟熟悉内容后讲课。讲完,校长给我说:815左右听通知。傻等的时间太长被动,我不可能坐半月时间等未知的结果。下公交刚要走到开贤学校门口时,我哥打来电话问要不要寄钱过来。他生怕坏人把我传销了去。

   4号一早,忙赶车去道滘镇的中南学校。去了才知道这是所新开的学校,教学楼靠着半环江水,马路横在大门前,鱼池、菜园子围在铁栏杆的院墙外。只有一栋楼房,楼房上搭满架还没装修完。门卫室权作接待室,领导模样的都在这儿。一个四十多岁红脸瘦高个儿看完了资料,笑眯眯地问我在哪里住。我告诉居无定处。应聘的不少,有二十多个吧。我在一个三十多岁黑脸稍矮的领导桌面抽了一年级的《乌鸦喝水》,稍作准备后,黑脸个子略矮的领导对我说:“梁老师,你第一个讲吧。”第一就第一,在老家我就是负责全镇低年级的教法研讨的,对于小《乌鸦喝水》不在话下。大约讲了十分钟,还是那个黑脸的微笑着对我说:“就讲到这里,梁老师。你回去等通知吧。”
   回到厚街郭红伟处,饭后,他和室友万老师给我分析各个学校需求。当我听了郭红伟的不太顺的求职历程后,我也做了应聘等待的长时间准备。客人是不能长住学校的。无论如何,明天要出去租房子。告别他俩回到我借住的宿舍,刚拿出教案浏览,中南那边打来电话,通知4号上午八点半报到。我自然喜出望外,把喜讯第一时间告诉郭红伟,告诉牵挂我的亲人。没有了应聘的迷茫和压力,心一下子轻松了。郭红伟和万老师带我逛超市,买水果,边走边教我工作中要注意的细节。我们闲溜达着,在街灯的橘黄里。
   5号大清早,我不好面辞扰人好梦,提了行李静静去中南学校报到。去了才知道,这一批只录用了五个老师。其中两个是校长带过来的;这一去才知道,打工能多挣几张钱,每一张钱浸透了海水的咸涩;这一去才知道,自己的生命原能绽放的如此灿烂;这一去也才知道,高节奏中老去的是何等容易,逝水般流去的十多年光阴,无声息……


  作者简介湖北老河口人,南漂,打工。文字散见于《山境》《岁月回眸》《诗词》《南飞雁》《企业家日报》《深圳特区报》等。获“筑中国梦;抒襄阳情”全国文学大赛散文类三等奖;获第二届【观音山杯】“美丽广东”全国诗歌大赛三等奖;获中国襄阳首届“诚信.守信.征信”全国诗歌大赛一等奖;获第二届“襄阳程河柳编”全国诗词大赛一等奖。通讯地址:东莞市道滘镇南城工业区豪迈路92#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