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有奖征文] “撑死”胆大的(小说) 涂启智

 扬美文化 2021-11-11

本公众号所发文字、视频和图片欢迎转发、分享、赞赏、评论和转载(纸媒刊发请联系我们并注明出处)

“深圳文学杯”第六届“田青打工文学奖”应征稿

“撑死”胆大的(小说) 

涂启智\深圳市龙岗区

从风华正茂到两鬓斑白,阿华一直窝在山沟里教书,无职无权。他的儿时玩伴,也是小学、初中和师范同学阿昌,已经做到副处级实职。为这事儿,阿华没少受老婆秀芝奚落。在秀芝眼里,阿华是十足的书呆子和迂腐子。

只要秀芝在家,阿华从不做饭。但是洗碗、拖地、擦拭窗户茶几等家务活儿,他必须做。

阿华做家务老婆根本相不中。阿华洗碗,秀芝叫他只倒一滴洗洁精,少用点儿水;阿华偏要用大半盆水,倒两三滴洗洁精。秀芝认为,这样既能节省洗洁精又能保证浓度,洗涤效果好。阿华理由是,多用些水,才闪转腾挪得开,洗得酣畅淋漓。每次看到阿华一意孤行,秀芝就要习惯性数落——我承认你读书聪明,但你这辈子就是吃了固执亏。“命运悲剧源于性格悲剧”,你混不出名堂完全是自己性格造成。你看人家阿昌,头脑灵活,八面玲珑,吃香喝辣,夫贵妻荣……

一听到这些,阿华心中就有一股无名火直往外冒。有一次,秀芝又没事找事,唠唠叨叨,而且大有一发而不可收之势。年轻气盛的阿华哪里受得了这窝囊气,当着秀芝母亲的面,将一个玻璃杯愤怒地摔到地上,冲出门,跑到学校单身宿舍住了一个星期。

又有一天晚上,阿华为三岁的女儿洗脚,秀芝嫌他笨手笨脚,一边大声喝斥,一边一把粗鲁地将他推开。阿华怒火中烧,怒不可遏地挥拳打到秀芝脸上。秀芝立马感到脸部火辣辣地疼痛。等到晚上睡觉时,秀芝左边脸庞已经肿起一个“红包”,张嘴喝水都困难。

为这事,秀芝娘家人轮番上阵教训阿华,秀芝弟弟差点儿冲上来暴揍阿华一顿。秀芝两三个月不理睬阿华,做饭也不让阿华吃。阿华只好自己顿顿煮面条充饥。

多次唇枪舌剑,直到动粗,两败俱伤之后,阿华学乖巧了。再听到老婆讥讽之语,他一声不吭,强压怒火,让它慢慢熄灭……

小时候,阿华与阿昌住在一个生产队,又是同龄人。不同的是,阿华父母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阿昌母亲务农,但父亲在镇教管会任职,很会来事。

那时,阿华不仅在村小学一枝独秀,而且在几个村级学校组成的学区范围,成绩也是出类拔萃。阿昌成绩不好不坏,在班上属于中等偏下水平。小学毕业时,阿华以全镇总分第二成绩(第一由镇中心小学一名女生夺得),考上全镇唯一的一所重点初中。阿昌不知分数达标没有,也上了重点初中,且又与阿华同班。

镇重点中学每个年级三个平行班,每届学生一百五六十人。来自各村小学的尖子生比拼碰撞,大浪淘沙。阿华成绩始终稳居年级前六名。到了初三,阿华一马当先,冲到年级第一,并保持到初中毕业。阿昌成绩一落千丈,滑到毫不显眼角落。

那个年代,时兴考中专。考上中专就能成功“跳农门”,吃上商品粮,国家统一分配工作。考中专竞争之激烈程度与难度之大,不亚于今天考公务员。全镇除了一所重点中学外,下面几个学区各有一所普通中学。一个较大规模的乡镇每年初中毕业生两千人左右,最终能够考上中专(包括师范、卫校、农校、财校等)仅有十人左右。每年这有限的名额几乎都被重点中学垄断。

初中毕业,阿华以全校也是全镇总分第一成绩顺理成章考上师范。当他拿到录取通知书,欣喜之余,又觉怅然若失——以阿昌的成绩,断然考不上中专,更别说师范。他将不得不与儿时伙伴分道扬镳。当时,师范录取分数线高于其他中专,各类中专线又远高于高中录取线。也不知阿昌有未收到别的学校录取通知书。阿华没好意思问他。此时,阿昌全家已随他父亲从乡村搬到镇上居住。他父亲已经荣升镇教育总支书记、教管会主任。

当枫叶红遍,阿华兴高采烈踏进师范学校大门,掀开人生新的篇章。开学一周后,班上又来了一名新同学。竟然是阿昌。

阿华与阿昌注定结下不解之缘。师范毕业,两人又分配到同一所山区中学任教。假如阿昌父亲继续在任,他多半会直接分到县城学校。但是他父亲因为经济问题,在阿昌师范毕业前夕灰溜溜下台,从此家道中落。

为这事儿,阿昌多次在阿华面前唉声叹气:“老爹赶在这时候出事,真是火背死了……”

阿华不知怎样安慰:“别难过了!你就只当像我一样,老爹从来没有当过官……”

阿华全身心投入教学,第二年即被评为优秀教师。阿昌整天吊儿郎当,教书不怎么上心,也不受学生欢迎。更为严重是,阿昌花钱大手大脚积习难改,每月工资一个人用都青黄不接。阿华省吃俭用,节省出来的钱要供应妹妹上高中。即便如此,阿昌还要向阿华借钱。只要兜里还有俩子儿,阿华都会慷慨解囊。

同样是教书,乡镇条件艰苦,且与县直工资待遇差距大。阿昌变得不安分起来,三番五次撺掇阿华,一起向县直学校调动。阿华想,在哪里都是教书,何必折腾。

后来,参加同学聚会,了解到县直学校教学环境与工资收入情形,阿华心理防线也开始动摇。毕竟,他在家里是老大,如果收入高一点儿,他母亲和妹妹生活就会好过一些。在县城“踩好点”后,阿华、阿昌分别向镇教管会递交了调动申请。他们的理由冠冕堂皇也有点搞笑——“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在山里找不到女朋友……

调动申请搁置半年,毫无动静。他们去找镇教管会领导,领导谆谆告诫:“年轻人稍安勿躁,先要安心教学嘛!再等等,看机会,啊啊……”

阿华与阿昌碰了“软钉子”,很不舒服。两人在学校外面小卖部买了花生米、凤爪等熟食,回到宿舍喝闷酒。隔壁一位资深教师与之共饮。酒酣耳热之际,那位教师口吐真言:“你们想办调动手续,空口说白话不行!”“那咋办?”阿昌问道。中年教师悠悠道:“送份厚礼……”

依照那位人情练达老师说法,一份厚礼大概需要两三个月工资。阿华当即蔫蔫地瘫在椅子上发愣。阿昌却仿佛抓到救命稻草。

阿华知道,阿昌也没有钱。自从他父亲丢掉公职后,家境每况愈下。然而,就在一个月后,阿昌成功调到县城,丢下阿华在那里瞠目结舌。

阿昌怎么做到的,成为阿华心里无法解开的谜团。那个年代,没有手机,联系并不方便。阿华想,等见到阿昌再问他从哪里弄到那么多钱也不迟。

上调不到一年,阿昌即告别教书生涯,转行到政府机关,一路飞黄腾达。只是十年光景,已做到县财政局长。又过了不到两年,竟被提拔为全县最年轻的副县长。而昔日读书成绩金光耀眼的阿华,仍旧窝在小山沟儿里,做一名默默无闻的“教书匠”。

同学聚会。本来阿华刻意躲避阿昌,阿昌偏偏紧挨着阿华坐下来。阿华感到自己与这个光屁股玩伴儿渐行渐远。那场聚会,弃教从政的几位同学中,阿昌官职最大。人生得意须尽酒,许多同学众星捧月般围着他敬酒。阿昌意气风发,又依次走到每个酒桌前回敬。

曲终人散,阿昌要阿华扶他走出酒店,钻进大堂正门前停着的一辆豪华轿车。阿华正要转身离开,阿昌一把拽住他:“去我那里叙叙旧吧,我们交情跟其他同学不一样……”阿华只好勉为其难。

在阿昌美轮美奂豪宅金碧辉煌客厅内,两个儿时伙伴呆坐着那里很久,谁都没有说话。阿昌颇有些醉意。“阿华,我觉得你还是一副死脑筋。这个世界生存法则就是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

“你知道当年我怎样让教管会签字放行的吗?你可能完全想不到——我送的假烟假酒,破费不足二十元……”

阿华犹如五雷轰顶,半天回不过神、喘不过气来。

“你不怕被人家发觉吗?”阿华弱弱地问。

“怕,起初也怕。后来心一横——反正不送礼人家绝对不会签字盖章,不如铤而走险搏它一回。我其实也做了功课,蹲在他家附近观察几天,发现每天晚上都有好多人送礼。第二天,主任老婆就会迫不及待把别人送来的烟酒拎到专卖店处理掉。我大胆设想,他们根本没有心思去鉴别烟酒真假……”

阿华第一次感到老婆这么多年骂他窝囊废,实在没有骂错。

回到家,阿华嗫嚅着说:“老婆,这些年我对不起你,你骂我骂得好!”秀芝一时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不知阿华脱胎换骨的变化源于哪根神经回位。秀芝照旧喝斥:“你现在醒悟,晚了!”

人生如戏。阿华读书成绩与综合素质盖过阿昌,只是因为胆子大小悬殊,致使两人生活际遇出现巨大反转。何为真假,何为对错?阿华仰天长叹,只恨时光不能倒流。

自得知阿昌当年“逆袭”真相,阿华突然变了个人。他开始怀疑甚至鄙视自己的“三观”。他素来不好杯中物,如今每晚都喝得酩酊大醉。在酒精的麻木中,阿华感到非常舒坦,忘却尘世烦恼。

一年多后的某个下午,一个爆炸性新闻轰动县城——上周六上午,阿昌一如既往到单位加班,突然从办公楼十二层窗户纵身跃下……媒体报道极尽简略,语焉不详。坊间传闻,阿昌涉嫌严重违纪违法,得知组织即将对他进行审查调查,无法接受即将面临的从天堂到地狱跌落……

“自古功名皆不易,从来富贵险中求。”晚上,老婆殷勤做了一桌丰盛菜肴,还与阿华对饮。她说,我们不求大富大贵,也不要大起大落。平平淡淡从从容容就是真。

阿华举起酒杯又重重放下,内心五味杂陈,一时不知说什么好……(3405字)

本期摄影:李智杰

    注:歌曲《南方以南》作词:田地  作曲:印青  演唱:孙琪(深圳市文学学会理事、青年歌唱家)

(注:本平台所发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平台观念与立场。如涉嫌抄袭及语句不当等行为由作者承担责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