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学设计 | 八年级下册《7-1-2 昆虫的生殖和发育》

 新用户0932m9rS 2021-11-11

课题: 7-1-2 昆虫的生殖和发育

1.知识目标

能说出昆虫的生殖方式及特点,举例说出昆虫的发育过程及特点。

2.能力目标

通过观察和饲养家蚕等实践活动,理解变态发育的概念和过程。

3.情感目标

关注生物科技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学会用生物学知识分析解释自然现象

本节是讲解动物部分中的一个类群——昆虫的生殖和发育。教材中以毛毛虫和蝴蝶之间的关系引入,分别以家蚕和蝗虫为例,介绍了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的概念和过程。因此教学的难点应是对学生课前对家蚕观察饲养过程的指导和督促。让学生课前收集资料,课上通过启发、观察、比较、讨论、探究等形式,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给学生更多的感性认识,为学生创造思维的空间,产生思维的火花,形成良好的问题意识和探究意识,感受到生物的神奇与伟大,体验到生物学知识与人类关系的密切。

教学方法

情景问题引导法、讲述法、自主探究、归纳总结法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昆虫变态发育的标本。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件展示美丽的蝴蝶和可怕的毛毛虫的图片。问:他们之间有什么联系?美丽的蝴蝶竟是由“毛毛虫”变成的。进一步提出问题:“毛毛虫”是从哪儿来的?它怎么会变成蝴蝶呢?所有昆虫都一样变化而来的吗?

问题引导,探究新知

探究一:家蚕的生殖和发育

1、排一排出示家蚕的发育过程图片,引导学生进行排序(上台展示)

2、视频:蚕的一生:引导学生认识家蚕发育过程

表格总结:比较家蚕的幼虫、成虫和蛹的形态特点和生活习性(学生填)

课件展示正确答案。

根据家蚕的发育过程,引导学生总结变态发育的概念:

在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中,幼体与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差异很大,这种发育过程称为变态发育。

3、归纳家蚕的生殖发育特点:

生殖方式——有性生殖。

发育过程——受精卵、幼虫、蛹、成虫。

完全变态发育——发育过程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的发育方式。例如:苍蝇、蚊子、蜜蜂、蝴蝶等。

4、思考与讨论: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从家蚕的发育过程来分析,这句诗有什么不准确的地方?你能通过改其中的两个字使之既有科学性,又不失艺术性吗?

教师提示:蚕蛹并没有死亡,它是春蚕作茧后变成不食不动的蛹。

探究二:其他昆虫的生殖和发育

观看蝗虫的发育过程视频

提问:蝗虫的发育与家蚕发育过程进行对比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总结蝗虫的生殖发育特点:

1.生殖方式——有性生殖

2.发育过程——卵、若虫、成虫

3.不完全变态发育——蝗虫的发育过程要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的发育方式。

例如:蝼蛄、螳螂、蟋蟀等。

让学生通过列表比较家蚕与蝗虫的生殖与发育的异同点

比较

相同点

不同点

家蚕

有性生殖,发育为变态发育

发育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时期,幼虫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与成虫有显著不同,为完全变态发育

蝗虫

发育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幼虫与成虫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相似,为不完全变态发育

总结和练习

1、希沃课堂活动:对比完全表态发育和不完全表态发育(趣味归类)

2、通过师生交流,生生交流,互相补充,对本节知识进行归纳总结。

3、练习见课件

§7-1-2昆虫的生殖和发育

                 1、完全变态发育:

   变态发育          →幼虫    成虫

2、不完全变态发育:

                        卵  若虫  成虫

由于本节内容对学生而言,难度不是很大,加之学生在生活中对昆虫都不陌生,所以教师应该更大程度的让学生自主学习。另外,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还有一点体会:在教学活动中,的确应该注意生物学知识的生活化,知识源于生活,有许多知识只有融入于生活实际才能感受到其存在的价值。在学完本节知识后,我引导学生分析一下昆虫与人类的关系。学生畅所欲言,从不同的方面谈了昆虫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如:昆虫对农业的危害、给植物传播花粉、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等。学生不仅学到课本中的知识,还学到了很多课本外的知识,引导学生学以致用,主动观察,在生活中学习生物学知识,在生活中应用生物学知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