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二届“望安杯”全国征文大赛136】杜祖德||雪绒花——南岳遇雾淞(散文)

 望安山文学 2021-11-12
  主编:非   


乙未年的立春比春节早十五天来到。二月天春寒料峭,气温一直在零度的轴线上缠绕。结束在醴陵的采风,带着对春天的憧憬,上南岳把她寻找。
翌日,结伴来到衡山脚下。一进山门迎面见到一块写着“路有结冰,登山小心”的警示牌!说真的对“路有结冰”提示是心存疑虑的。为登衡山昨晚特留意下电视中对衡山的天气预报,说最低温度在零下,但没报下雨!没水怎会结冰?加上耳旁推销草鞋、防滑链的小贩此起彼伏的吆喝声,莫不是摆营销的噱头?但为避开有冰的风险就径直坐缆车上山。
登上缆车,渐向上行。原先瞥上一眼就能区分出竹海、松林、香樟等常绿植物已不再独具形态。鸟瞰的视觉将下面的林木变为赏心悦目的苍翠一片,满目的绿色让人感觉到了暖春的气息。
缆车行至半山腰,坐在对面的同伴突然惊异地说:山上有雪。循声扭头回望,远处翠绿色的顶上果真覆着一层稠密的“白雪” !随着缆车的上升,可更近距离地看到此景,它不是那种大雪无痕的茫茫一片。俯视看能见到隐匿在林中的蜿蜒山道,路径很清晰并无积雪。
这就奇怪了,天没降雪,树上哪来” 皑皑白雪” ?是山区的气侯无常?还是听错天气预报?有人细观后说:该不会是雾凇吧!常识让我支持这个观点。说真的,春日里能在南岳衡山见到雾凇我甚是庆幸。为表述统一,暂且把雾淞当作”白雪” 来表述。
到站后走出机房。室外的树木、枯草、及用草木形态来装饰的牌楼都披了银色盔甲。远眺山下,映入眼帘的是银装素裹、北国风光。山沉寂,色宁静。春日里见到”雪景”,游客都会不由自主地得张开嘴发出“啊欧——” 地欢呼起来。这悠长的赞叹声在空旷的山谷上空久久地盘旋回荡。
沿山路朝祝融峰走去,在路面低洼处还真遇上了结冰。只得暂收眼睛对看景的贪婪,小心翼翼地注视脚下,用蹒跚挪步来应对湿滑的冰路。并无心思去探究路面成冰的由来。
走过这段数十米长的冰路,便可近距离在树下去观察 “白雪”的形态和构架。” 白雪” 可粘结在枝柯、树叶、灌木、枯草上。落叶树的枝杈比常青树更来得易沾附。受地形、水汽、温度、风向等影响,“白雪”可沾贴在树枝侧旁,可悬附在枝下,也可垒叠在枝上,厚达寸高。它色泽洁白,晶莹锃亮。
树枝经冷艳的“白雪”这么一贴,便塑出新的模样:竖立似枪,横指如剑。望着那挺拔的树干和披上银装的树枝,便教人情不自禁地联想起在影视中见到的在冰天雪地边防里站岗放哨的战士。他们在严冬的边境巡逻时口中呼出的水汽在口罩、护耳、帽檐凝挂上白色冰晶的那画面,让人由衷地生出敬意。
造型别致的是那灌木丛落了叶且参差不齐的秀枝。纷杂而修长的枝条呈抛物线状下垂,悬荡在半空的一端,经 “白雪”通体包裹,此时的枝条此已蜕变成被精雕细镂,形态各异的玲珑玉器的展示。显出一种构思精妙,巧夺天工的流畅。
南岳的“白雪” 似有种化腐朽为神奇的魔力。严冬的野草本已枯蔫,一经“白雪”附沾竟开出别样的花朵。令人难忘的是那扎根在用大石块砌就的拦坝石缝中的杂草,有的萎拢成一团,有的梗茎直立,有的如海星匍匐。经厚重的“白雪”像白丝绒,将它们绣裹、塑造出绽放的花朵模样。在微褐色的石块底色上,点缀了那么几朵栩栩如生的“白绒花” 。整个版面望过去就像大自然创作的一帧层次丰满、抒意的湘绣。
再瞧那些“蹲” 在竹叶、扁柏等交叉叶面上的“白雪” ,它们不是均称地分沾在每张叶面上,而呈不规正一坨坨地“ 屯” 在枝叶稠密的叶面,看上去绿多雪少。要走近看,才有新发现:在扁柏叶的顶端可见到悬吊着一粒粒透明清澈,水滴状的冰晶,正处在欲滴未滴的状态。在竹叶的尖端,悬挂着一根根晶莹透剔的微型冰锥,呈上粗下细就像根绣花针,悬于叶尖欲坠非坠。由于它们都小且透明,不仔细观察很难察觉它们的存在。凝视着这些水滴状的冰晶和细针般的冰锥,可清晰地知哓它们形成的途径:那些早些时候形成的“ 白雪” 在白天接受热照射始由固态渐融为液状,水顺着叶子缓慢地往下滴,朝低洼处流去。到了夜里,叶上流淌的水遭低温的侵袭渐为封冻。水就这样被停格叶尖的那个瞬间。流聚至山道低洼的水体在寒风侵袭下便在路面形成冰冻状
这是我平生第一次登衡山。又是头一回在衡山遇上春日里秀出的“ 白雪’”景象。这几重欣喜的叠加让人幸福得有些晕了。
拿怎么来形容它呐?称“ 雪景” 吧,似乎太俗,况且那天雪没飘过,地无雪迹。说是“ 树挂” 吧,虽特征明显,但这里的垒叠现象似难以支持。也许是二者兼而有之且染然相处。我思忖着用什么名才能把这春日、南岳、白雪的奇妙一并表达出来?亢奋的思绪搜捕到人们习惯将盛开的梅花从颜色、香甜、气势巧用“ 香雪海” 去喻比。当脑海里再次浮现出细观“ 白雪” 的景象:它洁白如雪,丝绒般的交叠,如花一样绽放。啊,有了。叫它“雪绒花”!对,它就是雪绒花。

 

插图/网络


作者
简介
杜祖德,1947年出生,大专文化。多年来有文发表在新民晚报、上海老年报、上海每周广播、上海大众卫生报等计有八万字。参加多次全国征文获金奖和一等奖多次。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