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善待父母有三层境界,多数人只做到第一层

 儒风大家 2021-12-02

作者 :儒风君 · 霞光满天

毕淑敏在《孝心的代价》中说:

“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

父母,是每个人的生命之源;孝顺,是一个人福报的缘起。

善待父母有三层境界,多数人只做到了第一层。

1

  小孝:赡养

《孝经》中说:“夫孝,始于事亲。”

孝,从事亲开始,而事亲,最基本的就是要赡养父母。

看过一个特别心酸的新闻。

车大娘年逾九十,有6个子女,却都拒绝照顾她,每个子女一年仅给她350元的赡养费。

年纪渐长,车大娘生活难以自理,想入住养老院,就需要更多赡养费。

多次索要无果后,她将子女们诉至法院。虽然最后胜诉了,却凉了老人的心,也凉了世人的心。

我国《宪法》规定:成年子女有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

听过一个民间故事。

古时有个人叫荣孝子,自幼痴聋,全靠父母悉心照料而成人。

不幸的是,后来家道中落,父亲也因病去世,他和母亲沦落到街头乞讨。

每次讨得的饭,荣孝子都是先给母亲吃完,他才吃剩下的。有时讨的少,他宁肯自己挨饿。

而当母亲吃饭时,荣孝子就在旁边心满意足地看着,有时还跳舞助兴,让母亲更高兴。如此,两人相依为命,直到母亲70多岁病逝。

羊羔跪乳,乌鸦反哺。痴聋之人,尚且知道事亲。

每一个人,从呱呱落地到成家立业,每一步都浸透着父母的心血。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生养之恩,穷其一生都无以为报。

世上最美好的事情,莫过于“我已长大,你还未老”。

世上最遗憾的事情,莫过于“子欲养,而亲不待”。

你养我小,我养你老。善待父母,就是善待将来的自己。

2

中孝:陪伴

《论语·里仁篇》说:“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父母在世时,子女需时常守在身边尽孝。即使外出,也一定要给父母报平安。

被称为“包青天”的包拯,在仕途之初,曾弃官十年。

刚中举时,包拯就深受重视,官派建昌知县。然而,包拯父母年事已高,不愿意离开故土。

于是,包拯上报朝廷,望能改派就近任职,以便忠孝两全。朝廷应允了。谁知,其父母仍不愿前往。

此时的包拯,而立之年,满腔抱负。斟酌再三后毅然辞官归乡,一心一意侍奉父母。

只因他认为:尽孝时日不多,尽忠尚有来期。

看过一则新闻,不禁热泪盈眶。

河南有位胡师傅,常年带着80岁高龄且患有痴呆的母亲跑出租。

他说:“我曾把母亲送到养老院,可几个月下来,白白胖胖的老人不但瘦了,精神状态也不好。”

于是,胡师傅毅然决然接回老人。妻子要工作,孩子要上学,他就带着母亲跑出租。

风里雨里,人在一起,心在一起,哪里都是家。

古人说:“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我们在长大,父母在老去。

比起物质满足,父母更渴望得到子女的陪伴。他们吃饭时会想你,扫地时会想你,时时处处都会想你。

可是,子女们都很忙。忙到没时间思念父母,忙到无法理解父母对自己的思念。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每个人尽孝的方式都有不同。

时时想着父母,父母就会欣慰;常常陪伴父母,父母就会喜悦。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世间深情莫过于:你陪我长大,我陪你变老。 

3

大孝:依恋

《孟子》说:“人少,则慕父母……大孝终身慕父母。”

人在幼小的时候,自然而然地依恋父母。而大孝,则是终身依恋父母。

大孝是一种真挚的感情,内心始终怀着对于父母的依恋。

电视剧《铁梨花》里面,有位军权在握的赵元庚。

赵元庚外出归来,母亲高兴地迎出来,儿子欢喜地小跑过去。

走到跟前,赵元庚一把抱起母亲,稳稳当当,母亲则笑得像个孩子。

抱着母亲入座后,赵元庚三叩首,再在母亲脚旁坐下,两人亲亲热热地唠家常。

这种孝,是细微处的自然流露,是内心不经意的自然表达。

《论语》记载:子夏问孝道。孔子回答说:“色难。”

子女赡养父母,应当和颜悦色。

若是一副不情愿、一脸不耐烦,父母心里会是什么滋味?

父母不懂得使用微信,不会使用时新的家电,能不能耐心地陪伴父母学会使用,就像小时候父母教我们使用筷子?

孝,是恭敬,更是依恋。

儒风君说:

赡养父母,让衰老的父母,有食暖腹,有衣暖身,有瓦遮头。

陪伴父母,当孤单的父母,有人聊天,有人解闷,有人牵挂。

依恋父母,让父母一如既往地,感受到发自内心的亲近和关爱。

每个点赞和在看,儒风君都喜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