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凡 ‖ 云庐境界(外二篇)

 微湖渔夫 2021-11-12

【编者按】一凡先生与郭东方先生相交甚笃。此文原题《人到无求品自高——云谷郭东方先生小记》,乃一凡先生于2015年春所写。今逢郭东方先生画展举办之际,一凡先生特授权重新编发此文,以示祝贺,并将题目改为《云庐境界》,以呼应画展之名《意境·郭东方》。另外一同编发郭东方先生的《云庐诗画》和王志林先生的《云庐茶事》两篇大作。

图片

图片

一凡 ‖ 云庐境界

 

【引子】

千金子骄语人曰:“我富甚,汝何得不奉承?”贫者曰:“汝自多金,干我何与?而奉汝耶?”富者曰:“倘分一半与汝何如?”答曰:“汝五百我五百,我汝等耳,何奉焉?”又曰:“悉以相送,难道独不奉我?”答曰:“汝失千金,而我得之,汝又当趋奉我矣。”

——《笑林广记》


每当看到这则小文,我总是会想起云谷郭东方先生。我和云谷先生是校友,他高我一级,以前我们兄弟相称,我叫他东方。后来,我叫他云谷,再后来,我称他云谷先生,这主要源于云谷先生潜心禅学,道愈深,人愈淡,不得不让人佩服。
 
云谷先生心向佛法,斋戒念佛、与人为善。每当遇到难题或者想不开的时候,我都要到他那里坐一坐,一来倾诉,二来寻求心灵上的慰籍。

其实,像我这样来此倾诉和寻求心灵安慰的,每天都不在少数。

图片

城北,赵王河小区内,有一所临街的小房。小房共有上下两层,一层是画室兼会客厅,小室明亮雅净、设施简单,名曰“云庐”;云谷先生便是这云庐主人。先生好客,每日来云庐拜访者络绎不绝,有佛教界人士,有书画界人士,也有一些普通朋友。大家在此谈经论道、品茶听琴、敲诗染翰,其乐融融!
 
二层设为佛堂,是先生与众居士礼佛诵经的活动之所。先生曾在湖北黄梅短期出家,自皈依以来,他发心虔诚,十几年如一日默默修行,这使他心无挂碍、一心向善。
 
君子安贫,达人知命。每每到此,只要看到云谷先生那真诚的微笑,顷刻间烦恼就跑了大半。先生的笑发自内心,因而让人平静。一位熟悉云谷先生的朋友说:“和他在一起,有一种安全感”。
 
《无常经》曰:世事无相,相由心生,可见之物,实为非物,可感之事,实为非事。物事皆空,实为心瘴,俗人之心,处处皆狱,惟有化世,堪为无我。我即为世,世即为我。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世间万物皆是化相,心不动,万物皆不动,心不变,万物皆不变。
 
“相由心生”,云谷先生的笑正是对这一点最好的印证。

图片

先生没有固定职业,没有固定收入,唯一的生活来源就是鬻画所得。先生生活极其简单,一碗斋饭、一个馒头足以打发,因而对金钱的需求从不计较,索画者往往也只是象征性的给一些润笔。
 
品茶是云庐每日必备的“功课”,客人进门,先生必拿出最好的茶叶招待。茶是最好的茶,因为来客每每都会带来,作为大家的分享。书是最好的书,各种精美的禅学图书琳琅满目,这些也算是云庐最奢侈的东西了,而先生随手就会送你几本。
 
世事万物,最终都应归于一个“淡”字,清淡明志,雅淡抒节,平淡处世,随缘而安,得之不喜,失亦无忧,心无挂碍,别无所求,先生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万物为我所用而非为我所有”!
 
齐白石先生曾经叹曰“人誉之,一笑;人毁之,一笑。”这也是一种淡泊。面对复杂的人生,需要的是一无所求的淡泊。人生,看淡世事无常,静观花开花落,需要经历人生坎坷崎岖中的颠沛流离,需要经历茫然失意中的迷惘困惑,需要经历风云莫测中的繁华盛衰;经历了人生的潮起潮落,才会有“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的心境;经历了人生的磨难,才会让自己在“人到无求品自高”境界中,让心灵慢慢得以升华。

图片


云庐内常挂一幅对联,曰“事能知足心常泰,人到无求品自高!”这里说的“知足”、“无求”,是指物质和私欲而言,并非指学业和事业上不求进取。有所不求才能有所求,“知足无求”才能“自强不息”。人生在世,不能全都抛开功名利禄,但对这些身外之物,必须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保持一定的警觉。
 
“人到无求”,是一种超脱,是一种淡然,是一种勇气。超然物外,卓尔不群,纤尘不染,带着某种孤傲与矜持,超然于世俗之上,“得失随缘,心无增减”。
 
我对无求的理解,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无求之求;就是为了达到无求而舍弃所求。这需要一种思想上的斗争,然而这只是对“无求”一般意义上的理解。
 
第二个层次:无有所求;就是经过修炼以后,对外界的欲望已经大大缩减,已经没有什么可求的事了,这时的心是坦然的。这和《心经》里的“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意思并无二。包含了一个古老而深奥的辩证法。
 
第三个层次:一无所求。“一无所求”者,实无所求,亦无所求,故《金刚经》云:应无所著而生其心。人达到了这个层次,你的心才是彻底放下的,因而“品”才达到极致。这是修行的最高境界。
 
我将此悟语与云谷先生,先生淡然一笑“我是守一望二修三!”,两人相视一笑,心有灵犀。

图片


云谷先生的画,宗齐白石、吴昌硕,比齐,多了一些矜持;比吴,加了一些静默。俗人论画,多会一比高下,或言我有此比不知天高地厚,人有志,画有品,寸有所长尺有所短,无非此耳。
 
泰戈尔在《飞鸟集》中曾说过:“当一个人大为谦卑的时候,便是他最接近伟大的时候。”
 
走出云庐,已是午后。一夜的北风,把天空吹得清澈透亮,猛抬头发现,云庐门旁的一株白梅正默默地开放。
2015.3.18
 
【后记】
此文成于2015年春,今又重新编撰刊发,叹时光荏苒,不觉又是几年!续诗一首,表吾与云谷先生之深情厚谊!

天末怀云谷先生

 

天末凉风起,日日梦乡关;

与君离别意,无功誓不还。

常念西云楼,暮鼓绕青烟;

促膝每夜半,鸡鸣桑树巅。

世事孰难料,苦畏众口传;

迷津惟悟道,无求天地宽。

慈悲非无序,南无有心安;

何当共剪烛,听君话箴言。

 
 
【作者简介】

图片

一凡,山东滕州人。

“世界汉字书写日”发起人;“一凡解字”创始人 ;

北京师范大学《国学与书法》编委;

清华大学对外学术文化交流中心外聘讲师;

中国教育学会书法教育专业委员会委员、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研究员;

中华诗词学会、楹联学会会员,《诗刊》子曰诗社社员;

北京海淀作家协会会员;北京走进崇高研究院专家。

广东省文化学会诗词专委会副会长。

出版有专著《书法百字诀》《汉字新解码》《张帆书法作品集》《新概念书法教材—欧体版》;与北师大博导倪文东教授合著《篆刻练习指导》《篆刻学》;教育部统编全国中小学教材《书法与练习指导》视频示范者之一;2020年推出《一凡解字》专题;2021年参与策划12集纪录片《行走的汉字》。

郭东方 ‖ 云庐诗画


图片

观 荷
辛丑夏至
夏至初蝉晓岸新,
莲开种下旧时因。
寸心有梦千层秀,
清影无声万朵尘。
回首江头倾衲子,
多情笔底慕诗人。
书窗遥目龙山远,
意写芙蕖作我邻。

图片

题《兰花图》
辛丑四月初三
楚畹争妍只待春,
含熏芳韵慕何人?
南翁写意清湘种,
每忆离骚泪满巾。

图片

题画《珠光》
辛丑谷雨后五日
意写熏风醉紫藤,
半生笔墨半生情。
壁张新作知春近,
牖外珠光满目荣!

图片

观 桐
辛丑三月
香韵恰如丹桂扬,
树依竹碧紫胭光。
落花闾巷无人顾!
写照为侬慢着妆。

图片

夜 听 春 雨

辛丑正月十七夜,于云庐独坐听雨。梅花季里春润大地,绿雨绵绵声似琵琶轻弹,让人久思!

绿雨轻弹声似琶,
独吟古句思梅花。
春潮一夜君当醉,
晨遣飞红入我家。

图片

七 绝

辛丑立春大吉,辞旧迎新,焚香礼佛!祈愿世界和平,国泰民安,正法久住,疫情早去!

东风梅破识前身,
月映山河除梦尘。
心懒逃禅择归路,
灯窗写就洛阳春。

图片

观 春 有 感

庚子梅中,观音圣诞,居家避疫。闲观春色,坐思良久,时感世事之变化,觉人生之无常,身为佛子,应勿放逸,心存道心,志求净土。

春曲何人奏满坤,
落花素蝶觅花魂。
山幽曾宿倦云住,
水碧无心驰鹭痕。
时景清狂三界事,
岁华放逸六尘根。
不堪飞瀑光阴过,
身似金莲勿使昏。

图片

戊戌大寒读南北朝·陆凯诗《梅》有感步韵一首

江暖寻信使,
花开醉旅人。
思君无所有,
遥寄一枝春。

图片

春 夜 雅 集

己亥暮春应友相邀,与五六知己雅会,席间品茶、吟诗、赏画、闻琴、听雨很是惬意,意犹未尽,夜半方归。

桐月香风醉,
相邀入锦楼。
窗迎春色溢,
帘捲落花留。
妙语逢诗意,
新茶出韵柔。
拈杯来对饮,
夜雨伴琴流。

图片

观 梅
庚子二月初七,于滕县古县衙观梅。
瓦色青青遗旧苔,
鹊声入牖独徘徊。
夜淋春雨流香醉,
一径梅花映眼来。

图片

西 湖 观 荷
庚子夏六月
微雨清风憩夏亭,
荷香时隐白沙汀。
远望山色鱼歌醉,
疑似轻舟入画屏。

图片

赏 春
庚子二月廿八
桃染山溪杏色无,
泉暖春映碧峰孤。
临风坐对白云近,
日静闲观花落珠。

图片

雨后观桐花
庚子上巳日,微雨,早桐初放。
其一
绿雨桃花卸俏妆,
落红无寄任风狂。
春心一片付君意,
又观胭脂染蝶装。
其二
堤岸春烟细雨濛,
山横如黛百花丰。
窗含梧影鸠声闹,
一树胭脂入画中。

图片

春 雨 赏 杏

庚子春分,微雨。与旺三兄同游山亭赏杏,时春风微冷,杏花乍开,山色墨写,早樱纷纷,景色宜人,令人忘归,即兴成句并记。

料峭东风景色明,
杏红绿雨柳烟生。
碧潭忽映孤峰样,
疑是春山墨写成。

【作者简介】

图片

郭东方,1971年出生,山东滕州市人。字震之,号云谷、云庐主人、西云楼主、愿西净舍行者、南鲁画隐等。大写意花鸟画家,现为中国楹联学会会员、山东省摄影家协会会员、枣庄社科院佛教艺术研究院副院长,山东滕州市政协十二、十三届委员。

王志林 ‖ 云庐茶事


图片


云庐,乍一听像是某山中的一茅草屋。非也,我说的是在市中心赵王河小区内一画室。


室主人叫郭东方。东方君人雅、画雅,因此,主雅客来勤,每天到云庐去的人络绎不绝。


去云庐的不单是买画,更主要的是喝茶。

林语堂说:“只要有一只茶壶,中国人到哪儿都是快乐的。”东方君爱茶嗜茶,他说,每日吃饱穿暖,有朋友来一起喝茶论道,人生若此,夫复何求?这点像“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的颜回。

云庐喝茶是比较讲究的。几把上等的紫砂壶,一字排开,泡什么茶,用什么壶,决不能乱来。就何种茶该洗,何种茶不能洗,以及各类茶需用多少度的水,泡多长时间出壶,主人均掌控有度,不失章法。有时泡茶甚至以秒计算,看似不经意的一番侍弄,其实处处用心。待客人手持一杯刚出壶的茶,就着茶杯上的氤氲喝下时,总会妙感回肠,甚至会有早一秒出壶寡淡,多一秒出壶便老的感觉。但究竟几秒,即使东方君说出具体时间,恐怕回家自己泡,也找不出那种感觉。


其实,泡茶需要的不单是茶叶的好,还要有好的气场,更主要是要有泡茶者的清净心地,才会泡出清净之茶。


图片


东方君早年在一企业上班,后来企业破产,便没再另谋职业,拿起了画笔,鬻画为生,过着有点像唐伯虎“闲来写幅青山卖,不使人间造孽钱”的日子。


东方君笃信佛教,并皈依佛门,成为在家居士。因此,到云庐去的,有的是为了谈禅论道,有的是为了谈画论艺,有的纯粹是奔着那一壶好茶去的。
话说去年冬天的傍晚,天空突然飘起了大雪,理应比较清净的云庐,人反而多了起来。
进得室内,来的人大多第一句话是“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东方君因受过酒戒,便回应一句“寒夜客来茶当酒。”
于是,一壶上等好茶泡上,大家纷纷落座,品茶论道起来。这时,会有人提出话题,如“绿茶红茶适合何种体质人饮用的问题”,如“儒释道思想如何融合的问题”,如“花鸟、山水画孰高孰低的问题”,等等,一时各抒己见,众说不一。有时观点会有分歧,各执一词,甚至争辩到面红耳赤。但总有人境界更高,理论更有说服力,将一个个说倒。这时,随着辩论声戛然而止,云庐内会出奇的静。那一刻,每个人都在绞尽脑汁,想尽快说出一句话,打破这种寂静,但又怕说出口不合时宜,于是,把想说的话又咽了回去。
这时,东方君也不做声,会重新泡茶。雪落久时,他还会到院中收集净雪,用雪烹茶。室外大雪纷飞,室内茶香四溢。就着茶香,会有人提出另番议题,接着又是一番辩论。辩论不服者,等众人散去,还要单独与东方君探讨一番他自己的想法。这时东方君会说,佛家讲开口便错,静听是最好的修行。不服者也便没有了言语,心亦释然,拱手辞别而去。

图片

云庐每天的茶叶量消耗惊人,但奇怪的是,如此喝法,居然茶叶越喝越多。


茶中有道,茶禅一味。当年赵州和尚“吃茶去”的公案,放在今天探赜,更多的是让人放下浮躁,找回真实的自我。赵朴老曾写下:“七碗受至味,一壶得真趣。空持百千偈,不如吃茶去”的诗句。君如能“偷得浮生半日闲”,可到云庐喝上一杯,清谈一番,滋养喉肠,净化内心,其不乐哉!
11月13—19日,东方君在滕州市汉画像石馆举办“意境·郭东方”画展,约吗?


【作者简介】

图片

王志林,1970年出生。滕州市文联副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山东省作协会员,齐鲁文化之星。散文被国内20余家报刊及网媒平台采用。曾在“欢乐滕州嘉年华”征文、“我心中的红荷湿地”征文、枣庄市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征文、第三届国际东方散文奖评选中获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