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胄消残风雨后,烽烟泯灭水云间 ——万里长城十三关 作者 | 怡心阁 编辑 | 烟雨红尘 一、山海关 襟连渤海倚燕山,形胜长城第一关。 介胄消残风雨后,烽烟泯灭水云间。 铜墙玉堞空犹在,朱姓皇明自未还。 回看甲申兵乱处,不堪倾国怪红颜。 山 海 关 二、黄崖关 天生蓟北护京华,迤逦长城天一涯。 铁马雄关横雁字,秋风古道老芦花。 何人擂动渔阳鼓,谁自卧吹边塞笳。 四起涛声回望里,几多碑碣入烟霞。 ![]() ![]() 黄 崖 关 ![]() ![]() 三、居庸关 空里岧峣翠嶂横,秦皇汉武筑关城。 黄沙白草三秋色,朔漠西风一雁声。 何处流泉曾饮马,几时边塞始休兵。 劝君莫问前朝事,今夜月华分外明。 ![]() ![]() 居 庸 关 ![]() ![]() 四、紫荆关 襟连倒马接居庸,古戍雄关秋意浓。 胡马业经休战事,汉家无复置边烽。 烟溪盘绕九皋鹤,云嶂低回万壑松。 凝睇历来征伐地,一行塞雁恁从容。 ![]() ![]() 紫 荆 关 ![]() ![]() 五、倒马关 汉塞唐关意未央,灵丘古道入苍茫。 几经风雨驱胡虏,谁统河山归庙堂。 拱卫京畿凭险要,去来鸿雁证兴亡。 寒烟落照秋深处,且听樵夫说六郎。 ![]() ![]() 倒 马 关 ![]() ![]() 六、平型关 一声秋雁过辽天,风度雨回多少年。 翠嶂千重横晋冀,危楼百尺望幽燕。 江山若画终归国,将士捐躯始靖边。 谁舞鲁戈斜照里,力诛倭寇扫狼烟。 ![]() ![]() 平 型 关 ![]() ![]() 七、偏头关 胡马关山来去频,不时烽燧起边尘。 据凭紫塞障蒙满,襟带黄河接晋秦。 羌管一声鸿影远,岢岚几度草霜新。 回眸多少兴亡事,半壁孤城系国钧。 ![]() ![]() 偏 头 关 ![]() ![]() 八、雁门关 戍楼千古倚崔巍,惯看人间是与非。 胡漠秋声连画角,汉家晚鼓入帘帏。 和戎曾见王嫱去,出战未闻杨业归。 风雨边关烽火息,雁山依旧塞鸿飞。 ![]() ![]() 雁 门 关 ![]() ![]() 九、娘子关 落照关城旧戍楼,胡笳声里汉家秋。 千寻巇峻介山晚,一掬清泠绵水幽。 男子自惭输气概,娥眉谁道不风流。 边陲更值重阳近,何处酌杯吟月钩。 ![]() ![]() 娘 子 关 ![]() ![]() 十、杀虎关 斜阳驿路挂苍穹,古戍千年锁晋蒙。 烽堠依稀闻鼓角,关河不断起兵戎。 流民北望走西口,归雁南翔斗朔风。 历尽前朝离乱后,汉胡山水已交融。 ![]() ![]() 杀 虎 关 ![]() ![]() 十一、嘉峪关 城楼百尺与天齐,万里黄沙入望迷。 云压黑山连漠北,雪飘青海覆河西。 行边谁见狼烟起,梦里何闻战马嘶。 莫道雄关千古险,不胜归雁一声啼。 ![]() ![]() 嘉 峪 关 ![]() ![]() 十二、阳关 古时烽燧又登临,秋暮凌虚客不禁。 秦阙汉城空有迹,唐戈宋斧亦无寻。 伤怀故国越千载,趋步前贤作一吟。 惆怅阳关三叠曲,任人翻唱到如今。 ![]() ![]() 阳 关 ![]() ![]() 十三、玉门关 胡杨孤戍倚云栽,忍看参差泥土堆。 衰草平沙埋故垒,残垣破壁接荒台。 千年朔漠征夫恨,四面西风画角哀。 寥落边城倩谁问,玉门关外几人回。 ![]() ![]() 玉 门 关 ![]() 朱兴益,自号巴山居士,网名怡心阁。四川达州人,四川大学电子学专业毕业,现居住成都,诗词爱好者。 ![]() ![]() ![]() ![]() 十二花田 || 怡心阁 || 三径女华教我惜,一怀心事倩谁知 ![]() 十二花田 ‖ 凭栏独语 ‖ 秋词一卷写秋心 ![]() 十二花田 ‖ 陆秀祥 ‖ 一个平凡的双登人 ![]() 顾问:刘军 青埂深居 黄山如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