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怎么做?最新经典案例合集!

 江南一鱼6jvvqc 2021-11-12
图片

在10月29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自然资源部部长、国家自然资源总督察陆昊回答了有关如何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国土空间生态保护和修复工作的提问。

图片

陆昊部长表示 ,中央强调生态保护修复工作要山水林田湖草沙整体考虑,是一个系统性、科学性很强的工作。然而在调研中发现,生态保护修复过多关注景观功能的问题比较突出。“这个逻辑次序一定应该是安全功能、生态功能,最后兼顾景观。我们下一步还要和大家一起努力来做这个事儿,把功能次序要抓准。”

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究竟应该如何做?以下7个国内优秀项目案例,或许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些线索。

北海市滨海国家湿地公园

公园包含江、渠、塘、湖、海、滩多种生态要素,是北海市重要的生态廊道,其生态环境质量直接影响到北海滨海地区尤其是红树林保护区的生态系统健康。然而受历史原因和人类活动影响,冯家江流域生态环境不断恶化,水质长期处于劣Ⅴ类,生物多样性严重下降,红树林面积逐年减少。

图片

▲生态修复前

图片

▲生态修复后

设计充分践行“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理念,通过点源和面源的污染治理,恢复 “江、渠、塘、湖、海、滩” 的自然交换功能,全面改善冯家江水体水质,自北向南形成湖库、基塘、红树及沙洲四大生境。在科学研究基础上建立植物培育基地,共计培育水生植物36种,研究其对当地环境的适用性以及改善水质、消解污染物的能力,自主培育南方碱蓬、阔苞菊等耐盐碱植物。

图片
图片

▲生态修复后

项目成功修复红树林370亩,修复滨海植被30亩,人工种植红树林270亩,红树林人工种植保存率从不到20%增加到50%以上,重现了水清岸绿、鸥鹭翩翩的生态湿地环境,为红树林资源的保护与修复树立了北海样本。

图片
图片

▲生态修复后

三亚红树林生态公园

三亚持续30年的城市开发带来了巨大的生态破坏,几乎所有的水系都已被污染,四处漂浮着垃圾。城市发展建设起的混凝土防洪墙,抹杀了红树林及河漫滩生态系统,并且阻挡了海水和上游城市雨水的连通,造成严重的城市内涝。

图片

▲生态修复前

图片

▲生态修复后

项目重新利用场地堆填的城市建筑垃圾和废料,通过填-挖的方式创造各种水位高差,来满足以红树林为主的各类动植物的生长栖息需求,形成丰富的驳岸生态系统。地形改造成指状相扣的形态,把海潮引进公园,避免了季风期洪水的冲击和径流污染,涨潮落潮保障了对水生生物十分重要的动态水环境系统。此外,还利用道路与水面间的9米高差,建立一系列的台地和生态廊道系统,截流并净化来自城市的地表径流,高低错落的公共空间布置其间。

图片
图片

▲生态修复后

本案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建成后仅3年就达到所有设定目标。指状岛内的红树林长势良好,鱼鸟栖居下来,每年吸引了大量各个年龄段的游客。

图片
图片

▲生态修复后

海口美舍河凤翔公园

本场地位于美舍河中游,是美舍河海绵城市展示的窗口,然而河道水质污染问题严重,为劣五类水源。

图片

▲生态修复前

图片

▲生态修复后

设计师提出河流污染治理的核心是要雨污分流,第一是截污,第二是根据海绵城市的理念布置海绵设施(缓坡草地、雨水边沟、生态驳岸挡墙、台田湿地)来达到雨水的蓄、滞、渗、净、用、排,同时也营造了河流密林、湿地、浅滩的河流生境;第三将现状游步道高差降低,让人们可以直接亲水,同时设置自行车道路,来满足不同人群的体验需求。

图片
图片

▲生态修复后

通过这些景观设计策略,原先持续恶化的河道和亲水性极差的城市边缘地带,已成功改造成一个集雨水净化、生境营造、满足市民休闲功能于一体的海绵公园 。

图片
图片

▲生态修复后

秦皇岛滨海景观带

规划岸线是秦皇岛市两大生态保护岸线之一,也是秦皇岛市著名观鸟点,然而这片海岸带原有的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沙丘被严重地侵略,植被退化,海滩被荒芜,堆满了垃圾。之前的开发建设破坏了海边湿地,使之满目疮痍。

图片

▲生态修复前

图片

▲生态修复后

设计策略包括,将保护地与旅游区域分开,将观鸟设施都移到保护区之外,给大量候鸟提供了安全的觅食环境。借鉴潮汐过程所形成的盐沼地生态系统,设计了珠串状湿地肌理,利用雨水进行湿地仿生修复。砸掉水泥防波堤,用抛石来构建生态友好型的护坡,提供了良好的生物栖息地。在合适的地带设置动物栖息岛,利用礁石、翅碱蓬以及土壤等设计出自然岛屿的形态,同时利用动物趋光的特性吸引动物来此栖息,为鸟类休憩和筑巢提供了必要的场所。

图片
图片

▲生态修复后

经过生态恢复设计后,海岸线侵蚀速率大大降低,海滨湿地变得生机勃勃。根据中国观鸟记录中心数据,从2002年到2010年期间,观测到的鸟类数量呈逐年增加的趋势。秦皇岛海滨2014年野生鸟类达到460种,比2005年增加了35种。

图片
图片

▲生态修复后

哈尔滨文化中心湿地公园

哈尔滨地处松花江下游,洪泛时有发生。项目场地旁刚修建了500年一遇的防洪堤,将江滩湿地与主河道切离,导致湿地生境恶化。城市建设的迅速发展也造成了严重的雨洪问题,被污染的雨水排入河道,导致松花江的水质下降。

图片

▲生态修复前

图片

▲生态修复后

设计师提出将这片退化中的湿地改造为雨洪及自来水尾水的净化区,以改善原生的湿地生境,同时能作为城市公园,满足日益增长的市民户外游憩需求。湿地公园四周修建了一系列生态洼地,将雨洪径流将汇集于此并得到净化。附近自来水厂排放的尾水也将首先进入这片湿地进行净化,以免污染河道。为解决场地东部的大量硬地铺装带来的雨水径流,设计了一系列雨水过滤泡子,来净化和利用来自硬质地面和屋顶的雨水。

图片
图片

▲生态修复后

随着项目的建成湿地重现生机。景观设计师认为,有限的设计干预措施是实现项目目标的最佳手段,在恢复自然和发挥其雨洪管理即生态水净化的同时,实现一个低维护的城市绿地。

图片
图片

▲生态修复后

郑州黄河滩地公园

郑州黄河滩地公园是黄河郑州段生态保护核心示范区,也是郑州城区北部的城市后花园。场地因受到防洪政策、农业活动、村庄建设、生产堤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自然生态系统遭受到较大的破坏。

图片

▲生态修复前

图片

▲生态修复后

项目在黄河下游滩区“三滩分治”模式的基础上,针对滩地公园内嫩滩、二滩、高滩的水土特征和利用状况分别提出生态修复策略,为滩地、鱼塘、农田、河道、林地制定具体的生态修复模式, 突出黄河滩地生态景观特征,完善滩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滩地公园通过内部道路交通管制和完善的公共交通与慢行系统构建,提倡对环境低干扰的交通方式。

图片
图片

▲生态修复后

项目增强了滩区行洪滞洪的能力,保障大堤两岸和滩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恢复黄河滩地原生生境。同时,市民和游客能够获得高品质的生态感知与文化体验,满足了公众的审美启智需求,进一步推动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图片
图片

▲生态修复后

邯郸园林博览会

邯郸被称为“钢城煤都”,生态环境需要维护,治理污染任务艰巨。场地位于邯钢矿渣旧址,大部分空置区域都是过度开采区河工业厂房废弃地,长期的垃圾堆放导致土壤和水体污染严重,需要彻底修复。

图片

▲生态修复前

图片

▲生态修复后

设计师对现状的工业废弃地及被破坏的环境进行生态基地修复,城市层面上弥补复兴区的功能短板,成为城市发展引擎。全园采用现代、清新的设计语言,结合海绵城市、智慧科技的先进理念,共建山水相融的绿色园博会。提升改造现状村落,少拆多建修旧如旧,充分挖掘涧沟文化,让文物走进时代,接力园博会促进乡村转型。梳理邯郸千年文脉,园博十景溯源启新,生态造园文化点睛,绿色复兴生生不息。以生态森林作为园区大基底,打造森林公园中的园博会,城市绿洲中的植物园。

图片
图片

▲生态修复后

项目将园博会的建设与市民生活的需求结合在一起,对场地内遭到不同程度破坏的生态环境进行全方位的、彻底的修复,将沁河、园博会和城市连为一体,提升周边土地的价值,实现清新明亮的城市转型、乡村转型和文化振兴。

图片
图片

▲生态修复后

EN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