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先天神气论

 漳村李大眼 2021-11-12

先天神气论

《内经》云:粗守形,上守神。又云:得神者昌,失神者亡。皆以先天无形之神气为重也。今之医但以脑气血脉脏腑为言,此特后天有形之阴阳耳。至若先天无形之阴阳,则阳曰元阳,阴曰元阴。元阳者,即中宫无形之火,以生以化神机是也,性命系之,故亦曰元气。元阴者,即命宫无形之水,以长以立化育是也,强弱系之,性命亦系之,故曰元精。元精元气者,即生化精气之元神也。生气通天,惟赖乎此。今之人多以后天劳欲戕及先天,今之医只知有形邪气,不知无形元气。夫有形者迹也,盛衰昭著,体认无难;无形者神也,变幻倏忽,挽回非易。嗟乎!又安得有通神明而见无形者,与之共谈斯道哉

一阴阳虚实,经曰:阳虚则外寒,阴虚则内热,阳盛则外热,阴盛则内寒。又曰: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阳胜则热,阴胜则寒。又曰:阳脱则白昼见鬼,阴脱则朝旦目盲。又云:寒极反汗出身冷如冰,此阳脱之候也。

仲景曰:发热恶寒发于阳,无热恶寒发于阴。

一《中藏经》曰:阳病则旦静,阴病则夜宁,阳虚则暮乱,阴虚则朝争。盖阳虚喜阳助,所以朝轻而暮重,阴虚喜阴助,所以朝重而暮轻,此言阴阳之虚也。朝重暮轻,阴邪盛者,必朝轻暮重,此阳逢阳旺、阴得阴强也。

一阴根于阳,阳根于阴。凡病有不可正治者,当从阳以引阴,从阴以引阳,各求其属而衰之。如求汗于血,生气于精,从阳引阴也。如引火归元,纳气归肾,从阴引阳也。此即水中取火,火中取水之义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