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书】两份讣告:川大女教授的令人泪奔,范曾送亡妻的为何遭人吐槽?

 老黄说史 2021-11-12

两份讣告:川大女教授的令人泪奔,范曾送亡妻的为何遭人吐槽?

在短短的半月的时间内,有两位年逾八十的高龄女士因病先后逝世:一个是著名画家范曾的妻子楠莉,一个是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离休干部张惠仁。这两位本来并无关联的女性,却因为两分上了热搜的讣告而被人联系到一起。

最先引发网友关注的,是范曾为亡妻楠莉所写的讣告。11月9日晚12时,著名书画家范曾发布讣告称,其妻楠莉于当晚22时40分逝世,享年八十二岁。全文如下:

讣告

妻楠莉于公元二〇二一年十一月九日晚22时40分逝世,享年八十二岁。四十年来楠莉鼓励和支持我的事业,不求名利,克己奉公,热心慈善事业,凡我所奉献的书、画作品,她皆欣然取出,其中有她陪同我画了200张画捐献给南开大学建东方艺术大楼,捐献作品还包括钤有她收藏印的精心之作,略无吝啬,据荣宝斋价达六十亿,而于公益捐献款项,亦皆楠莉从积蓄中取出,因为我是全国纳税模范,所以她所有捐款皆是税后收入;自留生活用费仅一小部分。

楠莉为人谦和,宽以待人,她的高尚品格是为世所公认的!

楠莉永远离我们而去,在深切的悲痛中,谨略述如上,相信所有的亲朋好友都会永远怀念她!

楠莉,您安息吧!您永远活在人们心里!

范曾

2021年11月9日晚12时

妻子突然离世,是件令人悲哀的事,作为文化人的范曾,亲自为亡妻撰写讣告,也是情理之中的事。逝者安息,生者如斯。只是,范曾的这则讣告,却没能得到广大网友的认可,甚至觉得,这样的讣告有辱逝者。本来是为送亡妻而写的,但是,范曾在讣告中告诉人们的,却自己如何如何慈善、大爱。

范曾的人品与成就姑且不论,单就这份讣告本身而言,确实是有瑕疵的。一则不足300字的讣告里,自夸之语就达130字之多,标准地跑题、偏题。作为文化人的范曾,不可能不知道讣告如何写。

讣告也叫讣文,又叫讣闻。“讣”原指报丧、告丧,“告”是让人知晓,讣告就是告知某人去世的消息的一种丧葬应用文体。讣告的发布者可以是死者的所在单位组织的治丧委员会,或是死者家属。讣告的作用是将逝者逝世的消息告知社会及亲友,内容的主体应为介绍死者生平,着重而简略地介绍死者生前具有的代表性经历,是对逝者的中肯评价。有些,还会顺告追悼会的时间、地点等。

张惠仁教授病逝后,她生前的所在单位、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发布的讣告就非常正式、正规:

范曾的盛名相比,张惠仁的名字此前是鲜为人知的,老黄也只是因为讣事件,才网搜了一下张惠仁教授的生平。

虽然普通大众对张惠仁这个名字会感到陌生,但是,在中国新闻界,提起张惠仁教授的名字,那也是声名显赫的。

张教授从事新闻教育35年,在全国高校新闻业务教学方面颇具影响。张惠仁教授任教期间,教学认真严谨,为人正直,师德高尚,教书育人,尽心尽力培养青年教师,桃李满天下,她培养的学生遍布祖国大江南北,其中许多人已经成为新闻战线的骨干人才。

正因为她在新闻及教育界的影响,张教授病逝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中国新闻史学会新闻传播教育史研究委员会、《中国新闻传播教育年鉴》编委会等组织机构才纷纷发唁电致哀。

川大的讣文虽然中规中矩,但从上述讣告中,我们可以大致了解了张惠仁教授的生平与主要事迹。其作为“讣告”的作用已完全达到。

也许有人会说,范曾是文化人,手写讣告才会如此个性。其实,张惠仁教授病逝后,她的家人也给拟了一份讣告,形式、手法更加灵活,比范曾的更个性——他们是以张惠仁教授的名义发布的:

我于2021年10月25日上午9点10分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

永别了,我挚爱的亲人;永别了,我挚爱的朋友;永别了,我挚爱的讲台;永别了,我挚爱的学生。我带着对你们深深的眷念到另一个世界去远行,心里没有遗憾,只有爱。请你们不要悲伤,我们一起走过的岁月早已化作记忆长留心间。如果以后想念我,请在清明为我点燃一炷心香,我会在天堂默默地为你们祝福。

张惠仁

亲人、朋友、讲台与学生,是她心中的挚爱,她的病逝,只是一次远行。她的人生没有遗憾,只有爱。这样的临别赠言,谁看了谁不泪蒙双眼?没有自怜自怨,更没有自吹自擂,她就像是一位慈祥的母亲、一位安静的爱人、一位敬业的长者、一位不舍的恩师,留给这个世界的,只有祝福,与爱!这才是个性,这才是真情。

常言道,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范曾手撰的那份送亡妻的讣告,与张惠仁教授亲属所写的这份讣告,两相比照,格局与情怀,高下立判。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