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注中国最神秘的高校—中国的麻省理工

 亨得利vgt5m9j9 2021-11-12

在中国高教版图上,有许多实力雄厚的大学蜚声国内外。诸如北京的清华北大,上海的复旦和上交大,武汉的武汉大学,天津的南开大学,南京的南京大学等,都处在经济发达地区的一线城市。在这其中有一所著名高校却很另类,不走常规路,坚守在欠发达地区创造着属于自己的奇迹。它位于合肥,远离“北、上、宽、深”,但每年吸引许多来自全国各地的顶尖理工科学生。它从来没有扩大招生,但它可以达到最高比例的“一千名学生一名院士”。虽然它的规模很小,但却在C9之列,并与世界的顶尖研究型大学齐名。这就是我们今天关注的主角—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建校历史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位于安徽省合肥市。中国科学技术大学1958年9月创建于北京,首任校长由郭沫若兼任;建校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实施“全院办校,所系结合”的办学方针,汇集了严济慈、华罗庚、钱学森、赵忠尧、郭永怀、赵九章等一批著名科学家,建校第二年即被列为全国重点大学;1970年初,学校迁至安徽省合肥市,开始了第二次创业;1978年以后,学校创办少年班、首建研究生院、建设国家大科学工程、面向世界开放办学等新举措;培养了一大批德才兼备的高层次优秀人才,并取得了一批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原创性科技成果。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建校初期

上世纪50年代,中国当时的科技力量和综合国力十分薄弱,难以适应国家发展和国际竞争的需要。1958年,中国科学院利用作为全国学术科研中心的优势,瞄准培养新兴、边缘、交叉学科尖端技术科技人才,创办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1958年9月20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成立暨开学典礼在大礼堂举行。次日,《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均以《中国教育史和科学史上的一项重大事件》为题报道了中国科大的诞生。1959年,中国科学情报大学并入中国科大,设立科技情报系,1960年该系撤销,学生分别并入物理、化学、生物等系科专业。1959年5月,学校被列入中共中央全国重点大学建设系列。中国科大1963年开始招收研究生。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二次创业

1969年,中国科技大学被国务院科教组列入北京十三所下迁高校之一。中科大经过多次调研慎重考虑,将河南、湖北、江西和安徽四个省份作为备选。河南,湖北和江西三省由于各种原因拒绝接受中科大。与此相反,安徽省则对中科大敞开了怀抱,对中科大诚意满满。时任安徽省委书记李德生高瞻远瞩,为了留住中科大费尽心思。在中科大对宣城和安庆两地不满意后,腾出安徽省合肥市合肥师范学院和银行干校用来安置中科大,并明确表示“安徽人民不吃不喝也要把中国的科学苗子保住”。70年代初期,安徽省电力不足,科大作为优先于省政府的电力供应单位。

在安徽人民的盛情邀请下,科大从1969年开始搬迁,到1970年10月搬完。经历此次搬迁,学校损失惨重。教学仪器损失三分之二,教师流失了一半。在此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广大师生在十分恶劣的条件下开始了教学科研工作。学校绞尽脑汁发展充实教师队伍,使队伍建设取得重要进展。至1977年底,中国科大校舍面积达11.8万平方米,全校教职工2300余人。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中科大秉承“红专并进 ,理实交融”的办学理念,经过几代人的艰苦奋斗,目前学校已经发展成为蜚声国际的著名高校。接下来我们从几个方面进行关注:

学科实力强劲

目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是中国科学院直属院校,学校先后入选国家首批985工程和211工程的大学,也是唯一参与国家知识创新工程的大学。经过多年的发展,学校已发展成为一所以前沿科学和高新技术为主,兼有医学、特色管理和人文学科的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学校有8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4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2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建有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火灾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核探测与核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等12个国家级科研机构、4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62个院省部级重点科研机构。

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

师资力量雄厚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师资力量雄厚。截至2019年12月共有教学与科研人员2244人,其中教授749人,副教授797人。其中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62人,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及教学名师50人,青年拔尖人才20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21人,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27人,教育部(含青年)46人。此外,共获批23项基金委创新群体,在全国高校中位列第三。中科大师资质量冠绝全国,高端师资比例位列中国高校第一位。

科研成果惊艳

学校论文发表质量优异,发表SCI论文以及卓越论文数持续增长。SCI论文篇均引用连续8年保持C9高校第一。自然指数国际排名持续上升,2020年的自然指数跃居全球科研机构第八,全球高校第四,国内首位。

学校近年在量子信息、单分子科学、高温超导、纳米科学、地球环境、生命与健康等前沿领域取得了一批具有世界水平的科研成果研究成果;先后入选世界十大科技进展新闻1次,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19次,中国科学十大进展19次,入选次数均居全国高校首位。先后13次入选国际重大进展,多自由度量子隐形传态荣登英国物理学会2015年度国际物理学领域十大突破榜首。量子信息、铁基超导成为国家“十一五”科技成就展基础研究代表成果。

铁基超导

从国家投入和各种科技指标排行榜来看,无疑清华远胜于中科大。但本人却对清北的学术与科研上贡献知之甚少(也许是我孤陋寡闻),反而中科大的科技成果却名震世界。不论陈小平团队的“可佳”机器人,还是潘建伟团队的“墨子”号量子卫星,并助力中国电科南京14所研制出能探测隐形飞机的量子雷达,李传锋团队研制出量子计算机。这些成果都为我国在量子通讯领域领先世界、组建“天地一体化”的量子通讯网络奠定了基础。

量子通信卫星

人才培养突出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实力在全国前列,但其师资仅有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的1/3,开设的理科、工科学科里,实力都是全国顶尖。这所大学坚持不扩招,每年录取本科生人数仅有1800人,并且一直坚持至今。中科大狠抓教育质量,学生学习压力很大,学风蔚然,中国高校流传“穷清华富北大不要命的上科大”的顺口溜这所大学坚持精英办学,在全国首开少年班,开设科技英才班。中国科大自建校以来,培养了众多各行各业的领军人才。毕业生数量虽然少但质量冠绝全国,“千生一院士”是其专有名号。除了两院院士人数多之外,中科大创纪录方面更是惊人,中国科学院当选时最年轻的院士潘建伟、中国工程院当选时最年轻的女院士谢毅、中国工程院当选时最年轻的院士邓中翰、中国科学院当选时最年轻的外籍院士庄小威,均是中国科大的毕业生。

杰出校友—庄小威院士

国际声誉斐然

2020年6月,泰晤士高等教育亚洲大学排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排名世界第10。2020年5月,全球自然指数排名,中国科技大学列世界第8位,内陆高校第1位。2019年10月,2020USNews世界大学排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位列世界128名。2019年9月,2020泰晤士世界高等教育发布,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并列世界第80位。2019年8月,2019软科排行榜发布,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位列世界101-150名。 2020年6月,2021QS世界大学排名发布,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位列世界第93位。

科教融合

中科大在落户安徽的50年间,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如今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已经发展成为占地超过2000亩,且享誉中外的一所顶尖高校。这既得益于其本身的科研功底,也离不开安徽的大力支持。中科大不仅带动了安徽的发展,还为安徽留住了很多的科技人才,为安徽创造了科大讯飞、科大国创、科大智能、科大创新等一大批科技公司,让合肥成为我国四大科技城之一。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偏居欠发达省份安徽省,秉承“红专并进,理实交融”的校训深耕近五十载。多年来,中国科技大学始终坚持以培养尖端科技人才为出发点,确保“精英教育”的优质教学资源,坚持“科教一体化”的研究型大学模式,尊重民主自由的研究环境,树立服务型大学的管理理念。在国内大多数大学“规模创一流”的大趋势下,中国科技大学坚持“小而精”的理工科研究型大学模式。这样一个中国大学的“非典型样本”却创造了一个又一个高等教育的成功范例。因此有人将中国科大称为“中国的MIT(麻省理工学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