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黑龙江鹤北林区日军兵村考

 冰城老D 2021-11-12

    2006年末我得到一份日本昭和十五年(1940年)出版的伪满洲国《掌中苏联极东详图》地图,在《满·苏东部国境地方》图中有一地名“兵村”引起了我的注意,因为多年前我在翻阅黑龙江省《鹤北林业局志》时曾见到过类似的地名,不过局志中的地名叫“兵屯”,这两个地名会不会是一个地方呢?志书中的记载是:

    兵屯位于嘉荫河南岸,联营林场境内关门嘴子,是伪满时期日本侵略者的兵营。今仍存有城墙和碉堡,联营建林场时,曾发现大量日本军用物品和生活用品,其中有马靴、刺刀、钢盔、碗、勺,还有奶瓶等儿童用物。(《鹤北林业局志》568页)

    《满·苏东部国境地方》图中兵村的位置也在嘉荫河南岸,东经130度,北纬48度附近,图中发现几处地名和志书中的记载基本吻合,如“火烧营”、“东嘟噜河”等,核现代地图,其地理位置完全吻合。由此我断定“兵屯”和“兵村”同为一地。

    那么“兵屯”具有什么含义呢?查《中国通史》最早的语源出处为三国时期的曹魏兵制。曹魏的屯田分民屯和兵屯两种,是汉代官田出租办法及边郡屯田的推广。民屯的管理方式是:由大司农掌管全国的民屯,典农中郎将负责一州郡的民屯,典农都尉负责一县级单位的民屯,屯司马负责一生产单位——屯。每一屯有屯田客五十人。民屯的任务是种植稻、粟、桑、麻,百分之五十至六十的收获上缴政府。屯田客不服兵役,但实行军法部勒式管理,应该纳入兵制研究的范围。建安初年开始的屯田,本是为了束缚流民于土地和为政府提供大量租入以充军需;到魏末晋初,统治者为了世家大族的利益,经常分割屯田,瓜分屯田客,屯田制度遭到毁灭性破坏。兵屯的开始晚于民屯,一般是保持原有的军事编制,设立在与吴蜀两国对峙的边境,让士兵且佃且守,以后各朝均有屯垦等军事建制。

    在日本至今还有“屯田兵村と兵屋” 的地名:

   として各地の団体に活用いただくため,北海道市长会,北海道町村会,北海道市町村振兴

   协会の协力を得て作成し,配...は,“屯田兵村と兵屋”(札幌市西区琴似地区)

   由此可见“兵屯”“兵村”实为一地,表述不同而已。那么日本人为什么要在此地设立兵村呢?

   1934年7月,日本关东军一队70余人强行占领了太平沟金厂,并在太平沟设立伪三江省萝北县太平沟警察署。

   次月,又在九里庄、金满沟、老沟设立伪警察分所。1940年日本侵略者为了掠夺鹤北林区的森林资源,同时为了清剿抗日联军和一旦日苏之间发生战事的需要,在鹤北林区修警备公路,大量移民屯垦,在嘉荫河老沟附近形成了一些自然村落,如老沟屯,在嘉荫河上游之南岸;老沟西屯,在嘉荫河北岸;下二道街屯,在老沟屯北;关门嘴子屯,在老沟屯南偏东,火烧营屯,在今联营林场。日军进入这一地区后,先后在老沟附近的横道河子、杜家河、青峰河,加上梧桐河水系的嘎拉基河,共建了4处木营,以“拔大毛”的方式盗伐林木。据说当年在这一地区有上万人采金、伐木、屯垦种地。1980年代初联营林场建场时在场部附近发现大量日军遗物。从地理位置来看,此地北距乌拉嘎金矿,南距东嘟噜河金厂,东距太平沟金矿均在30公里左右,连接各地均有警备公路通行。地理位置比较重要。可见,建兵村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掠夺矿产和森林资源及清剿抗日联军。

    2007年7月22日下午5时,我和鹤北林业局党委宣传部部长吴兴涛来到联营林场,经访问当地群众知道了“兵屯” 的具体位置,由当地群众做向导来到位于联营林场西约十公里的现场,穿过密林,爬到山上,赫然见一石砌碉堡残迹立在山顶,我用步量了量,长约20米,宽约8、9米,高约3米。碉堡周围散落的遗物很多,有屋顶的瓦楞铁,罐头盒等,因为天色已晚,我随便捡了十几件东西就下山了。第二天一大早我向鹤北林业局局长邓恩元汇报了此事,引起了他的高度重视,决定让我继续到现场挖掘。23日陪我上山的有吴兴涛,电视台的记者,还有赵尚志家乡辽宁省朝阳市党史办副主任周治贵,科长王新雨等。经实测,碉堡长15米,宽8·5米,高2·40米。周围坍塌的石料很多,估计当年碉堡高度不低于五米。用gps定位为:东经130度14分57秒;北纬48度12分14秒,和图上位置完全吻合。

    据联营林场群众说在嘉荫河兵村位置的北岸还有大量的房基和日军的遗物。因无法过河只得放弃考察。

   在兵村现场我们挖出了大量日军生活战斗用品,如铁锅、酒瓶、脸盆、铁锹、罐头、固体燃料盒、油桶、子弹夹、铁丝网等百余件。有的物品上还有文字,如油桶盖上有“满洲国专卖总署”,酒瓶上有“大日本帝国”等字样。有的物品上弹孔清晰可见,从碉堡坍塌的程度来看,说明当年这里曾发生过激烈的战斗。那么,是谁又是在那一年将日军“兵村”摧毁的呢?

    据《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132——133页)记载,1936年初冬,抗联3军5师师长景永安率领50余骑兵和200多步兵,为护送北满临时省委代表朱新阳过境赴苏,经汤原、鹤立、萝北于11月末进入鹤北林区,联合当地义勇军、山林队共400余人袭击了老沟和火烧营采金场,解决了部队的装备和给养,补充了兵员。经过3天休整,继续北上,进攻佛山(今嘉荫)县城。这次战斗没有翔实的资料可查,但可以肯定400人的抗联部队经由老沟到嘉荫,兵村是必经之路,战斗规模不会太小,是否彻底摧毁了兵村,不得而知。据《萝北县志》(657页)记载:1937年4月下旬,抗联3军留守一团政治部主任于保和率该团一连也曾攻打过老沟金矿,但那次战斗失利了。

    另据《萝北县志》(662页)记载,1945年苏军也曾路过兵村:

   1945年8月9日拂晓前,苏军远东军第二方面军由少将捷明指挥的15集团军第34步兵师及苏霍夫上校的255步兵师并两个坦克旅,组成右翼集团军,以尼克里斯克(延兴对岸)为指挥中心,在航空兵的掩护下,在萝北县北起嘉荫河口、南至柴宝屯,长约140公里的宽大江面上,向日伪军发起进攻。于9、10两日先后渡过黑龙江,扫清了日伪军的据点,向纵深方向发展,苏军进军路线如下:

    从嘉荫河口登陆约一个营,沿九里庄、(现鹤北林业局中兴林场附近,笔者注)老沟(现鹤北林业局联营林场附近,笔者注)向鹤岗方向发展。

   从以上记载中可以看出,苏军要进军鹤岗,老沟是必经之路,而“兵村”恰恰在老沟沟口,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发生激烈战斗被苏军彻底摧毁当在情理之中。

    关于兵村设立的时间,我认为不会晚于1935年,因为1934年8月日军即在老沟设立伪警察分所,当时,林区内兵匪如毛,不驻兵如何维持其统治,这是其一;其二,《掌中苏联极东详图》地图出版时间为1940年,那么制图时间可能更早;其三,从1936年11月和1937年4月抗联攻打老沟的两次战斗来看,规模都不算小,如果没有相当规模的驻军,抗联又何必用400人的部队作战。从这几点来看,兵村设立时间不会晚于1935年。

    近年来二战研究专家都为日军侵华遗址消失之快而震惊,黑龙江鹤北林区兵村遗址远在深山密林也难免遭采金和林业生产等活动的破坏,亟需当地政府、企事业单位采取措施给予保护性的开发,因为它是日军侵华的重要历史证据,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

来源:新浪网,史义军博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