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周报】生活 | 冬季如何科学进补养生

 张书陆 2021-11-12

立冬已过,客都梅州真正进入冬季模式。天气渐冷,市民的冬补养生话题渐又开始。为让大家能做到科学进补养生,记者采访了梅州市妇女儿童医院中医科主任余宏昌医生。

  余主任认为,按我国传统民间习惯,“立冬”代表着冬季的开始。秋冬养阳,养肝运化,冬季进补是个好时机。冬季饮食不吃寒凉冰冻东西,守好阳气,阴阳互补,在养阳同时滋阴滋补,阳气食品带动下,也要注意养阴。南方天气湿冷,少吃一些刺激性强、辛辣、燥热的食品,如尖辣椒、胡椒等等,应当多吃一些蔬菜、瓜果,如冬瓜、萝卜、西葫芦、茄子、绿叶菜、苹果、香蕉等。补阳食物中,羊肉是人们入冬第一选择,羊肉温补,可养血补气,扶正气。第二是狗肉,狗肉除温还带热,此外,鸽子、鸡等也是补阳气食品,还有香料类的茴香、豆寇、八角、黄精、熟地、当归、生姜等。肾气虚寒,哮喘高龄者可服鹿茸、白果等改善体质。中医认为,冬季饮食以滋阴潜阳为主,遵循“虚者补之”“寒者温之”“秋冬养阴”“无扰乎阳”“虚则补之”等古训。

  人有男女老幼之别,体质有虚实寒热之辨,中医养生的原则为“少年重养,中年重调,老年重保,耄耋重延。”故冬令进补,应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清补、温补、小补、大补,万不可盲目“进补”。

  冬季易腹饥,要注意防止热能过剩——天气渐冷,不少人往往要通过多进食来维持身体的热量,而一旦进食过多,热量就会转化为脂肪并堆积起来,使人变胖。虽然肥胖的人御寒能力更强,但却不利于健康,所以立冬过后饮食应有所节制,切忌放纵食欲。

  另除饮食进补外,余主任还提醒,冬季到来,在以下养生方面也要多加注意。

  1、多点水

  冬季虽然排汗排尿减少,但维持大脑与身体各器官的细胞正常运作依然需要水分滋养,冬季容易皮肤干燥,引发搔痒等缺水症状,宜多喝水,冬季一般每日补水应很多于2000~3000毫升。

  2、出点汗

  天气越是寒冷,就越是要出点汗,这样才能强健身体,而锻炼身体也需要动静结合,跑步做操只宜微微似汗出为度,汗多泄气,有悖于立冬阳气伏藏之道。

  3、早点睡

  冬季要顺应大自然的冷暖季节变化 ,阳气收藏,宜早睡晚起,不熬夜。“早睡以养阳气,迟起以固阴精”,冬季养生要保证充足的睡眠,这样有益于阳气潜藏,阴津蓄积。

  4、护点脚

   冬季护脚等于养生,对于四肢寒冷的人最好天天坚持用温水泡脚,刺激双脚穴位以促进血液循环,坚持有目的地步行健身,让双脚动起来。足寒生百冷。“人之有脚,犹似树之有根,树枯根先竭,人老脚先衰。”中医认为,足部是足三阴经、足三阳经的起止点,与全身所有脏腑经络均有密切关系,人体的五脏六腑在脚上都有相应的投影,且分布着60多个穴位。睡前坚持用中药泡脚,会产生不同的药效,能刺激这些穴位,促进气血运行,调节内脏功能,疏通全身经络,从而达到调整脏腑功能、增强体质、祛病驱邪、益气化瘀、滋补元气、散寒除湿、宣痹止痛等功效。一般选择木桶,中药温度38-43度,不要超过45度,每晚泡15-20分钟左右。

  5. 艾灸

  冬季艾灸较适合慢性支气管炎、哮喘、胃肠疾病、颈肩腰腿痛、风湿骨痛以及各类年老体弱、免疫力低下的慢性病患者。当然,对于素体阳虚、四肢冰冷、宫寒、畏寒怕风、夜尿频频的人群,也有较好的疗效。

  6.芳香暖身

  秋冬时节暖身保胃少不了生姜精油。年轻女性手脚冰冷的问题,可以透过生姜精油泡脚暖身,促进全身循环。若消化不良时,也可以拿出生姜精油按摩腹部促进肠胃消化。

  余主任还提醒市民,冬寒还须重防三病。中风:中风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在寒冷的冬季更易发生。老年人多有高血压,一遇上寒冷天气,身体就适应不了,血压便随之增高,就有发生中风的危险。因此,需要及早预防,切勿掉以轻心。心梗:心肌梗塞也是冬季的高发病。当人体受冷刺激后,由于血管收缩,导致心肌缺血缺氧,容易诱发心绞痛,若措施不力,会发生心肌梗塞死亡,这不是没有先例的,不可不防。流感:冬季感冒,说起来不算什么大毛病,但若治疗不及时,就容易诱发多种危及生命的并发症,如肺炎、肺心病、哮喘及慢性支气管炎等。


周报记者:谢雪琴

编辑:王丹妮

审核:蔡海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