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留白是生活的艺术

 江月之声 2021-11-12

  墨虾,是白石老人绘画中的一绝。那样灵动繁复的小生灵,弓背,多须,机敏,轻快,在白石老人的笔下,欲发显得鲜活生动。寥寥几笔,粗中有细,浓中有淡,线条似断而连,小虾似动非动,如同顽皮的孩子,在大人的眼皮子底下探视,倏忽间就要逃到别处去了。

  作者在图中没有画水,但水在观赏者的眼中,却显得那么地清澈透明、无处不在,画面中的“无”造就了想象中的“美”,这样妙不可言、只可意会的艺术享受源于绘画的特殊技法:留白。

  留白,其实不仅仅在绘画中出现,我们的文学作品中也随处可见。

  仅以诗歌为例,“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寻隐者不遇,但想那隐者该是怎样的峨冠而多髯、风飘飘而衣吹啊,他孤傲,他高洁,他睿智,他洒脱,他就在山的密林深处,就在那茫茫云海的另一端,但却怎么也寻不到他,探寻者的内心该是多么的惆怅啊!“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初读是回乡即景,仿佛一幅民俗画,细思不觉悲从中来:家乡已经不再是幼时的模样了,我已出走半世,归来怎能还是少年?面对天真无邪的孩童的笑脸,我却哽咽起来,胸腔里唏嘘的不是泪,是缠绵半世汹涌澎湃的思乡情啊!

  世事多舛,人与人相处,只有懂得了留白,才能恰如其分,才能安然自在。

  王熙凤懂得留白,在刘姥姥度日艰难、前来“打秋风”时,虽说心里未必看得上她,但大致的礼数还是有的,待到贾家“忽喇喇似大厦倾”,淳朴的刘姥姥知恩图报,拼力救得巧姐一命,也算是积一小善得了余庆;杨修恃才傲物,当塞北使者送酥一盒时,见曹操写有“一盒酥”字样,就取出与众人分食了,待曹操问起此事,竟答:“盒上明书一人一口酥,岂敢违丞相之命乎?”不懂适可而止,不懂藏拙留白,自是埋下祸根,怨不得人。

  人际交往中,“男不问钱财,女不问年龄”,是留白;面对情绪激动失去理智甚至无理取闹者,选择退一步海阔天空,是留白;面对因为委屈难过痛哭流涕的朋友,不去追问缘由只是递送纸巾,是留白;赞美他人适可而止批评他人见好就收,是留白;前进路上得意时不张狂不折腾,失意时不计较不放弃,也是留白。

  留白,是生活的艺术,做到极处,或许就是“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的境界了吧。

       版权声明:本公众号文章均为原创,欢迎大家转载,转载时请标明出处“江月之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