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遥想曹操当年

 江月之声 2021-11-12

  说到曹操其人,史学界推崇的是《三国志》、《资治通鉴》,因其秉笔直书,更加真实可信;文学界青睐的是《三国演义》、《世说新语》,或环环相扣引人入胜,或言辞简约俊逸撩人,读来酣畅淋漓,不忍释手。但不论是史书还是演义,曹操的形象都极为丰富生动,令人久久难忘。

  幼时读《三国演义》的时候,特别佩服诸葛亮,他简直就是智慧的化身啊,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生前明察秋毫,死后预言也都一一应验,真乃神人也!后来再读此书,头脑中不时产生了一些疑惑,卧龙先生的面孔渐渐模糊起来,而曹操的形象越来越变得清晰。

  既然曹操心狠手辣,甚至喜好梦中杀人,为什么还有那么多忠志之士死心塌地地与他同生共死?文有郭嘉、贾诩、荀彧、程昱、司马懿、邓艾,武有夏侯惇、典韦、许褚、张郃等,可以说,在曹操的治下,贤能之士如锥处囊中,锋芒毕露,不仅光彩夺目,而且层出不穷。

  再看孔明,志向远大,宽厚仁义,睿智谨慎,赏罚分明,可为什么在他的治下,人才越来越少了呢?先有个庞统,但庞统轻举冒进,未几,落凤坡遇难;后有个姜维,左冲右突,惶惶然疲于奔命。难怪别人笑话:“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

  为何如此?

  且看,曹操在官渡之战大败袁绍后,缴获了大批的书信,其中很多是自己的属下和袁绍联络的私信,有人建议曹操以此为据抓人问罪,曹操却一把火烧了,既往不咎。由此观之,曹公如此胸怀何人能及?

  孔明事无巨细,均明察秋毫,殊不知“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况且,每日三省吾身不也很重要吗?“挥泪斩马谡”一折,固然有马谡的狂傲自大,吹破了牛皮,但作为知人善任的孔明,恐怕其罪责不亚于马谡吧!

  曹操对汉献帝“挟天子以令诸侯”,汉献帝内心忧愤,但曹操治理有方,各势力均衡掣肘,倒也相安无事,是功是过?

  孔明对刘禅恭顺有加,且循循善诱,刘禅心宽体胖,优哉游哉,一旦孔明出师北伐,宫中府中必定纷争不断,孔明不得不班师回朝,是利是弊?

  当然,演义终究是有不少的虚构成分,其实,在正史的记录中,曹操权变,但并不狡诈,所谓的“孟德献刀”是小说设计的情节,是无中生有;杨修之死的根本原因也不是“鸡肋”事件引发的嫉贤妒能,而是杨修参与了立嗣之争;诸如此类,杜撰甚多。

  孔明忠心,善始善终,对先帝是感激涕零,对后主是鞠躬尽瘁,难怪人们在评价《出师表》一文时有“读诸葛孔明《出师表》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忠”的言论了,孔明的人格魅力真可谓感天撼地。所以,今天,如果你到了成都,你若发现,武侯祠(纪念孔明)的香火甚至比昭烈庙(纪念刘备)的还要旺盛,就不会奇怪了。

  曹操看世界,宇宙无穷;孔明表忠心,日月可鉴。遥想曹操当年,有孔明这样的对手,也算是一件幸事吧!

       版权声明:本公众号文章均为原创,欢迎大家转载,转载时请标明出处“江月之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