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青花瓷碗

 江月之声 2021-11-12

青花瓷碗

小燚

  “啪——”一声脆响,青花瓷碗碎了。

  唉,都怪我不小心。一边洗碗还一边背书,书没背好,碗也没洗好,这不,摔碎了。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好绕口,这古文怎么这么难背?抓狂!真让人抓狂!我可是天天“生于忧患”啊,还不如让我“死于安乐”算了!

  

  但是,不能。上次我比同桌少考了一分,明天的默写决不能输了给她,不然那小丫头片子的嘴巴可损了,没准儿又要摇头晃脑、得意洋洋地炫耀:“小女子智商高,没办法。”

  “小燚,没扎着脚吧?”妈妈最先跑过来,担心地问。

  

  “没事,没事。”

  妈妈总是这样,一丁点儿的小事都要大呼小叫,一点也沉不住气,就不能学学老爸的稳重?

  “怎么搞的?!这么不小心?!你整日里毛手毛脚的,能干点啥?!”爸爸也过来了,看到青花瓷碗成了碎片,登时就发火了。爸爸一向温和,很少发脾气的,今天怎么了?脸色铁青!样子实在是怕人。

  “我……手一滑……”我嗫嚅着,眼泪开始在眼眶里打转。

  “别那么大声吵孩子啊!”奶奶过来了,“小燚啊,别洗了,去背书吧!奶奶来洗。”奶奶进了厨房,看到地上的青花瓷碗的碎片,愣住了。

  “岁岁(碎碎)平安!岁岁平安!”妈妈赶紧打圆场,“小燚也不是故意的,要不是今天学校布置'我是劳动小能手’的作业,碗也用不着他来洗。别吵孩子了!小燚——你赶紧回屋写作业去吧!”

  唉,回房间接着背书去!妈妈不放心我,还在后面跟了过来,一迭声地“小燚小燚”地叫。唉,我最烦她这么叫了!这名字一点也不好听。听妈妈讲,起名算卦的那个先生说我命里缺火,所以才选了一个“燚”字。结果呢?我没被它烧死,算我命大。老师看到这个字,都很少提问我;同学们还喜欢给我起外号,有叫“大火”的,还有根据谐音叫我“小姨”的,囧死了。难怪我的学习成绩总是不上不下,干活也是毛手毛脚,大概是这把大火太“烧脑”的缘故吧?

小燚妈妈

  不就是个青花瓷碗么?干嘛发那么大的脾气?看把小燚给吓的,这当爸爸的,合格吗?我都懒得跟他讲道理。那教育专家都说过了:“如果孩子生活在赏识中,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他生活在批评中,他便学会了谴责”。当爸爸的平时对孩子关心不够也就算了,就不能对孩子耐心点,多体谅体谅孩子吗?

  要说小燚这孩子平时已经够努力了!每天背那么重的书包去上学,早上走的时候天还没亮呢!晚上放学那会儿,天都黑了!这当爸爸的,整天说单位里工作忙、工作忙的,孩子的事儿一点也不操心,啥事不是我管?上下学,我接送;写作业,我检查;学校开过多少次家长会,当爸爸的去过一次没有?估计啊,就是去了也不知道孩子在哪个班!孩子不小心打了个碗,他又不是故意的,平时当爸爸的不是比我这当妈的还宠孩子吗?今天那么凶他干嘛?

  唉,还有婆婆,也真是的。这个青花瓷碗用了好些年了吧?边沿上的瓷都有磕过的痕迹呢!我就纳了闷了,这青花瓷碗到底有多好?每次吃饭时,婆婆总能给这个旧碗派上用场:炖个鸡,要放这个碗里;煨条鱼,也要用这个碗盛;就算凉拌个海带丝,还是要放到这碗里。我这当儿媳的,脾气算是够好了,街坊邻居哪个不夸我通情达理?虽然不愿跟婆婆闹红了脸,可我就是不明白了:我也不是没过过苦日子,现在不是生活条件好了吗?我也懂得节俭是好家风,但总得有个度吧?逢年过节给婆婆买件新衣裳,她总舍不得穿;我新买的一套精美的餐具,婆婆总和这旧瓷碗放一块儿用,让我怎么看都觉得别扭。碗打了就打了吧,旧的不去,新的还不来呢!

小燚爸爸

  这个青花瓷碗可有年头了。从我记事起,它一直都在。

 

  孩子妈可能不知道,这青花瓷碗原本是一对的。父亲母亲都特别喜欢它。

  过去的生活可不像现在这么富裕,可在那年月,这对青花瓷碗放在饭桌上,还真觉得有点奢侈呢!

  我十几岁时,父亲得了重病,在医院里住了很长时间。母亲整日在医院和家之间奔忙。那时候,爷爷奶奶年纪大了,身体又不好,根本帮不了什么忙,母亲还要照顾他们,每日里给老人家做过饭后,再提饭到医院喂父亲,有时忙得所有人都吃过饭了,她却忘了吃。实在忙不过来时,就让我放学后在医院先守着父亲,等母亲把做好了的饭菜,带到病房来,用青花瓷碗盛好,慢慢喂给父亲吃。饭菜的香味,因了这青花瓷碗,都觉得味道有了些特别呢!印象中,母亲端碗的手总是通红,父亲的脸在冒着热气的青花瓷碗前会变得模糊起来。

  父亲的病总也不见好,有时咳起来呼吸都有些急促。那天医生让母亲去交费,我就去给父亲喂饭。我的手没有母亲那么灵巧,笨笨地,虽然喂饭时很小心,但汤汁还是流到了父亲的脸上、脖子里,我只能一边喂一边毛手毛脚地去擦。父亲勉强吃了几口,就不吃了。我劝他再吃些,他起初不说话,突然就用手一推——

  “啪!”青花瓷碗碎了。

  母亲进病房时,见到碎了一地的青花瓷碗,什么也没说,但我看到了她满眼的忧伤。

  不久,父亲故去了。我心里一直为此内疚着,我甚至有一种顽固的奇怪的想法:若不是这青花瓷碗打碎了,父亲也许会活得更长久些。我知道我这样的想法荒诞得有些无理,但心里却一直沉重着。

  父亲去世后,母亲对剩下的这只孤零零的青花瓷碗更爱惜了。饭桌上,有它在,母亲的笑容就格外地柔和。有时,吃着吃着饭,母亲突然会停止了咀嚼,对着它发一会儿呆。

小燚奶奶

  人会老,青花瓷碗也会老的。

  那时候家里穷,每到农忙的时候,日子总是紧张而又快乐。

  田里收了麦,要运到打谷场,先是用石碾子轧,有牲畜的用牲畜,没有的就用人力,石碾子一圈圈地转呀转的,毒毒的太阳都有些晃眼睛。然后呢,是扬场,迎着风,木锨挥起来,麦糠和麦粒就会分离开来,每当这时候,阳光都会变成星星点点的金色,人们欢笑着,空气里满透着麦香。

  红薯收完了,还有更有趣的事儿。孩子们都会拎了小竹篮,拿个小镢头,在地里刨来刨去,希望能有意外的收获。左镢一下,右镢一下,突然间发出清脆的一响,映入眼中的是一道白茬子,惊喜地蹲下身,小心翼翼地把周围的土扒开,漏网的红薯就会露出地面。若是红薯连着红薯牵连出一串儿,会马上引来小伙伴们羡慕的目光呢!

  每到年底,父母亲就会把几乎塞满“工分”的葫芦取下,掏出碎票数呀数的。然后一遍遍地讨论着过新年家里可以添些什么。

  集市很热闹,卖水果的,卖布匹的,卖树种的,卖杂货的,还有牵着猴玩杂耍的。母亲紧紧拉着我的手,我突然停下了脚步,我看到了路边摆放的一排漂亮的青花瓷碗。家里的碗粗糙得都有些寒伧了,有的还出现了裂纹,这样细的白瓷上印着淡青的花儿,真真好看呢!

  “我,我想买个青花瓷碗。”我小声说。

  母亲问了价,太贵了,拉起我就走。我边走边回头看。母亲不忍心,又拐了回来。先是挑了一个碗,犹豫了片刻,狠狠心,买了两个带回家去。两只青花瓷碗成了家里的新宠。姊妹几个总是争着抢着用。有一次还碰坏了瓷碗的边沿。它给我们这个贫穷的家里带来多少欢乐呀。

  哥哥们成了家,姐姐们也出嫁了,到我这个最小的女孩出嫁时,母亲把这两只青花瓷碗用红布小心地包裹好,悄悄塞进了我出嫁的棉被里,我把它带到了我的新家。

  丈夫也很喜欢这对青花瓷碗,月上柳梢,青花瓷碗倒入醇香的美酒,生活竟觉得比蜜甜呢!可惜,他的命不好,生活刚刚有点起色,他就病了,然后,走了。

  我现在也算是高寿了。儿子孝顺,儿媳懂事,小孙子也乖巧可爱。这也算是我前世修来的福份吧!只是身体已经大不如前,力气不足了,唉,趁还走的动,能帮就帮家里做些事,少给儿孙们添麻烦,等到身体真的不行了,该走也就痛痛快快地走罢,老头子还在那边等着我呢!

  青花瓷碗都老了,我这把老骨头还能熬多久?岁月不饶人哪!

2018-12-30 

       版权声明:本公众号文章均为原创,欢迎大家转发,转载时请标明出处“江月之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