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伤寒论第六讲---通阳除阴说麻黄

 钱要向我飞 2021-11-12

近日我临床中麻黄用得比较多,无发热汗出的我开麻黄竟然20、30g,有的患者我又开3g,6g。要讲麻黄,就还是要从伤寒说起。之前给大家讲过《伤寒论》里面的中风,今天就和大家聊一聊“伤寒”。

先看两个条文。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曰伤寒。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把这两个条文再揉在一起: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恶风,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无汗而喘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曰伤寒。太阳伤寒,麻黄汤主之。

伤寒的症状我们可以分四种情况:1、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恶风。2、身疼腰痛,骨节疼痛。3、无汗而喘、呕逆。4、脉阴阳俱紧。

临床中,伤寒可以有其中一种情况,也可能有几种情况均有。我们先不讨论症状,先看什么叫伤寒。只有明白什么叫伤寒,我们才会明白伤寒的症状是如何产生的,也才会进一步的明白伤寒应该如何去治疗。我们只有明理、明证,明法,才会明治。

在《伤寒论》的“伤寒例”篇当中提到:冬时严寒,万类深藏,君子固密,则不伤于寒。触冒之者,乃名伤寒耳。不少人看这段,会被前两句“冬时严寒,万类深藏”所迷惑,因为这两句就把伤寒归于外在受寒,也就是我们常常说的外感风寒。这段话我们的重点应该在“君子固密,则不伤于寒”这两句。君子固密是什么意思呢?这句话所指我们一定要明白。

在《素问·生气通天论篇》里面提到: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两者不和,若春无秋,若冬无夏。因而和之,是谓圣度。故阳强不能密,阴气乃绝;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在《内经》里面还提到一句话“谨熟阴阳,无与众谋”。

“谨熟阴阳,无与众谋”指的是我们看病,养生,只要抓住阴阳这个大的提纲,无论阴阳如何变化,我们都会做到心中有数,治疗疾病才会有的放矢。而如何把握阴阳呢?这就是《生气通天论篇》里面提到的“阴阳之要,阳密乃固”。如果阳气不固,人体就会失去阴阳应有的平衡,这种应有的平衡一打破人体就会形成疾病。

阳密乃固指的又是什么呢?指的是我们人体的元阳,也叫原气,也叫真阳,也叫肾阳,还叫命门之火。这个阳是我们生命之源,这个阳要藏,不能外显,显则为病。外显一分,我们的浊阴就会多一分。

这里大家需要注意:浊阴不是真阴。真阴有濡养我们身体的作用,浊阴没有濡养作用。只要我们的阳气固密,就不容易感受风寒。阳气不固密了,就叫伤寒,也叫伤藏。阳气外越,我们体内就会形成阴寒(浊阴),体内的阴寒与体外的寒邪相互感召,人体就会形成疾病。真阳浮越于外就会发热,浊阴上逆就会恶寒,恶风。

对于疼痛,在《内经》“举痛论”里面指出的是寒气侵袭人体,经脉拘急所致。而寒气侵袭人体,首要在于阳气不能固密,阳气外越才会受寒。阳气外越,我们体内的阴液缺乏阳气的温勲就会形成浊阴,浊阴由于缺乏阳气的推动就会在体内积聚,阴气积聚也进一步阻碍阳气的运动就会形成疼痛。

我们人体的阴液有津,有液,有血。津在皮肤肌肉之间,最先受到影响;液在关节之间,次之;血在脉管之内,再次之。津不能正常流动,就会身体疼痛;液不能正常流动就会骨节疼痛;浊阴上逆,就会呕逆。如果浊阴上逆犯肺就会出现气喘,气喘的根本原因是肾不纳气,也就是肾阳不能正常潜藏。浊阴是标,阳不潜藏是本。

脉阴阳俱紧,这阴阳指的是寸关尺三部均紧,寸为阳,尺为阴。阴阳俱紧说的是全身都被浊阴笼罩,这也就是古人惧怕得伤寒的原因。全身都被浊阴笼罩属于重证伤寒,这种情况很容易出现阴阳离绝的情况,离死亡不远了。

因为近几十年教材说麻黄汤治疗外感风寒的,也由于现在医疗环境和生活质量的改变,重症伤寒已经非常少见,我们看见的都是轻症伤寒,故而对于伤寒的理解,对于麻黄汤的理解也就越来越肤浅了。

那么,通过上面的讲解,我们治疗伤寒的主要方式是什么呢?主要方式就是潜阳,让浮越的阳气内入,阳气内入一分阴气就会衰少一分。而要潜阳,第一步就是泻浊阴,就是把多余的浊阴排除体外。我们身体津是最多的,而津主要在皮肤与肌肉之间。津的聚集,我们通过汗的方法把多余的浊阴排出体外,就用汗法。

对于这个汗,大家可能也会说我们夏天经常流汗啊,这是不是在排寒呢?是不是也在泻浊阴呢?我们体内有湿气的,夏天的汗会排出部分湿气。我们正常流汗,汗是不粘手的,浊阴的汗是粘手的。

伤寒我们首选的方是麻黄汤。这麻黄汤也叫还阳汤,也叫青龙汤。伤寒论里面有大青龙汤和小青龙汤,主药都是麻黄。在《辅行诀》里面的小青龙汤就是麻黄汤。伤寒论里面既然有了大小青龙汤,我这里就说麻黄汤就是青龙汤。

既然青龙汤主要是麻黄,那么麻黄就具有龙的作用。我们古人认为龙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吞云吐雾,小则隐介藏形。龙具有升云布雨的作用。我们人之雨是汗,所以麻黄有发汗的作用。麻黄单纯只是发汗吗?

我们学习中药,最好都看看《神农本草经》,这是我们学习中医必须看的四大经典之一。在《神农本草经》里面提到麻黄:味苦,温。主治中风伤寒头痛,温疟,发表出汗,去邪热气,止咳逆上气,除寒热,破癥坚积聚。

我曾经多次提到我们学习中药首先看的是药物的药性,性先而味后。麻黄味苦,性温,性温主升,味苦主降。古人临床用药,麻黄要去节,麻黄去节就中空。中药里,心空的大都可以利尿,所以现在教材里面说麻黄可以发汗也可以利尿。中空,可升可降,可调气机的升降就可以除寒热。温升,升的是真阴(真阳藏于真阴之中)。真阴得升,在表的卫气得和,卫气和则开合有度,玄府(汗孔)得开,浊阴就会随着真阴的推动而外排。浊阴外排,则浮越于外的阳气就会内入,阳气内入又可以破癥坚积聚。癥坚积聚是浊阴凝聚日久所致,中医归于痰凝死血。麻黄发汗,雨下则云开,云开丽阳高照,则阴霾尽除。故而我认为麻黄的主要作用不是发汗,而是通阳。之前我曾经讲过一个方子,阳和汤,里面熟地配麻黄。这里的麻黄就不是发汗,而是通阳。

麻黄汤中桂枝的主要作用是什么?在《神农本草经》里面提到桂枝:味辛,温。主上气咳逆,结气喉痹,吐吸,利关节,补中益气。久服通神,轻身,不老。桂枝味辛,性温。辛开苦降,麻黄配桂枝可以加强汗孔的开泄。这桂枝的主要功效是什么呢?补中益气。也就是桂枝的主要作用是温中的,温脾胃的。

杏仁,在《神农本草经》里面是苦杏仁,说明以前用的杏仁都要苦的。苦杏仁既可以宣肺,又可以降气。肺主宣发肃降。

对于这肺的宣发肃降啊,我们不要局限于肺。我曾经治疗过一个哮喘的患者,这个哮喘患者,尿把控不住,尿失禁,当时这个患者喘得非常厉害。我在这患者之前在一本书上看见过用麻黄汤治疗尿失禁的,其抓住的就是喘,肺气不宣,肺为水之上源,就用的麻黄汤,结果喘平而尿止。当时从患者症状看,也应该用麻黄汤,我也就试试,结果效果奇佳,喘平尿止。我们可能听过运用打喷嚏来治疗尿不出来,中医叫悬壶揭盖。这里变通一下,一样可以通过宣肺治疗尿失禁。

炙甘草重点在于温中,配桂枝可以补胃阳而化胃中的浊阴。

我们临床运用麻黄,对于陈寒的,患者不一定会出汗。最近我治疗一个类风湿两年,全身关节疼痛的,麻黄用20g,没有发汗现象,我用其就是为了通阳而去陈寒。

对于津液聚集的,最近治疗一个颈腰背腿部疼痛的患者,其腰背、颈部、双下肢明显僵硬,短气喘息,两年不能自己行走,一直坐轮椅。从症状来看,属于水饮。病程较久,治疗当通阳为首务。久病必虚,手法虚性入手,揉捏下肢内侧,重点三阴交到阴陵泉一线,这一线可以触摸到多处条索状筋结。予以先轻后重。当我们揉按一会儿后,患者就要吐痰,结果吐出大量的清稀泡沫痰。痰吐出后,腰背腿部疼痛明显缓解,其僵紧度也明显改善。

复开小青龙合苓桂:

茯苓60g白术45g桂枝20g干姜10g姜半夏15g浙贝母15g白芍30g醋五味子15g麻黄10g炙甘草15g细辛6g砂仁(后下)10g制吴茱萸8g

当天服药后晚上又吐出大量稀痰,第二天治疗时腰背部就明显柔软。第二天治疗当中又吐出不少稀痰。今天第五天,腰背疼痛十去七八。

说这个案例呢,是告诉大家,我们临床中腰腿疼痛的,有不少是痰堵经络。另外一个就是让大家知道,对于虚性疼痛,久痛之人,不论其疼痛部位,均可先松下肢内侧。我曾经讲过虚性疼痛话胫中,我们不要固守胫中。我们中医有句话,有诸内必有诸外。内在脏腑有病,外在的经络必然会有反应点。

前几天群里一师妹,孩子外感而喘,并咳嗽有痰。我叫针太溪,丰隆,尺泽,孩子不愿意吃药,就针两天症状消失。

今天一个心动过速,有房颤也有室颤的患者,其上臂内侧一线就明显僵硬,可以触摸到多块条状筋结。这患者前几天来过一次,也是房颤发作,心胸憋闷,面色苍白。针双侧曲池、曲泽、内关,几分钟症状就立即改善。

大家结合我之前讲过的,可以明白我为什么这么取穴。今天就不多讲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