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红色韩彦” 征文 | 站在韩彦村的山头上 | 作者:​常玉国

 大河文学 2021-11-12



凡发表于大河文学的作品,将自动同步发布于腾讯新闻、腾讯快报、凤凰新闻、网易新闻、360图书馆、一点资讯等六大媒体平台,被多渠道传播。阅读量较高的文章还将发布于人气火爆的今日头条、百家号、搜狐新闻、简书等大河文学融媒体矩阵平台。




我站在韩彦村的山头上,
在天地之间纵目瞭望。
王屋山的身影巍然屹立,
黄河的涛声在耳畔回响。
纵横的沟壑如大地的皱纹,
起伏的坡岭像高山的臂膀。
绿树掩映下的山村“韩彦”,
在这地球的皱褶中默默隐藏。
看起来它并不多显眼啊,
为什么名字却那么响亮?
 
我站在韩彦村的山头上,
透过时光隧道将历史回望。
九十五年前的韩彦村啊,
天地黑暗,云遮雾障。
到处都是生活的呻吟,
大地上没有温暖的阳光。
一个货郎蹒跚地走进山村,
红色的火炬揣在胸膛。
早期革命的火种从此点燃,
多名村民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我站在韩彦村的山头上,
望着“小老李杂货铺”的微弱灯光。
李锡珍、吴振、薛子中、党继新等,
在此掀起砸烂旧世界的篇章。
奔赴下冶、王屋、邵原等地,
推广新文化、拆毁庙宇神像。
写标语、散传单、成立农民协会,
打土豪、搞土改、宣传党的主张。
成立豫西北首个共产党支部,
星星之火燃起了革命的光芒。
 
我站在韩彦村的山头上,
看到了“西山枪局”的火热现场。
常家院窑洞里的几盘烘炉和工具,
敲打出地雷、子弹和仿制步枪。
英雄们巧与倭寇斗智斗勇,
武器被运往济源、阳城和洛阳。
闯关冒险躲过日伪的据点炮楼,
促成黄背坪起义胜利打响。
配合鄂豫皖红军的反围剿斗争,
支援了豫晋边区党的地方武装。
 
我站在韩彦村的山头上,
看到了吴振烈士家的残壁破房。
这个佃农出身的贫苦青年,
成了“特别支部”的坚强栋梁。
组织同乡会领导地下工作,
在发动济沁暴动中被捕拒降。
面对国民党严刑拷打坚贞不屈,
被残酷杀害悬首于开封城墙。
像这样英勇就义的革命烈士,
先后有他七十一位下冶老乡。
 
我站在韩彦村的山头上,
终于明白它的名字为何响亮。
这里是济源早期革命的堡垒,
这里是烈士鲜血染红的地方。
这里是一块红色革命的热土,
这里是一个英雄拼搏的战场!
千千万万这样的村庄和英雄,
托起了新中国火红的朝阳!
千千万万的中国共产党人,
使华夏傲立于世界的东方!
 
我站在韩彦村的山头上,
用广角镜头尽收眼前的景象。
一行行发电风车缓缓转动,
漫山遍岭溢飘山楂的果香。
黄灿灿的玉米囤集楼院门口,
红艳艳的果片铺满空地广场。
虽然这里还算不上十分富裕,
虽然这里还看不见别墅洋房。
但我相信随着乡村振兴的进程,
红色的韩彦定会铸造新的辉煌!

作者简介:常玉国,河南济源人,市作协会员,偶以小诗文记下心声随语以自娱。 


责编:王芳 远岫 若谷 |  编辑:陈丽 |  图片:网络
本文内容系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大河文学"(ID:daheliterature)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