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氧气是个地铁(大梦)  有一句话说得好:成功的妈妈只能是成功。因为失败和成功除了底蕴和资源这些无法速成的因素外,比较不可控的状态就是主观上的经验。经验或者其他相关基础都是靠成功才能激活的,否则你永远不知道为什么榜样们的操作会那么流畅而自己却可能连关键时刻掉链子的机会都没有。所以成功的前提绝对是成功过,无论这种成功是大规模还是局部成型。从这个标准判断,成功的底线就更夸张了,所以有“失败乃成功之母”的公式,同时还带着“方向错误越努力越荒唐”和爱迪生那句被裁减的话。成功确实困难,非常困难。现实难,梦想更难,梦想就是现实非常难,靠梦想来解决现实最难。因此,信仰成功是特别需要能力的事情,适合那些能够做大事的超级人物。对于普通人来说,哪怕成功的级别非常靠下,一旦超出现阶段的限度,同样吃不消,更何况那些基本等于不可能完成的相对壮举。如果沉迷成功的话,很容易走火入魔,这样子对自己的伤害特别大。可是放弃努力同样不可取。在追求成功的过程中,结果并非唯一收获。成功的经验不是失败能觉悟的,但也有一部分重叠的地方,教训或者灵感,是可以刺激情绪或者保持状态的。如果不能成功的话,那就去失败。没有谁是以失败为结局的,除非失败是过程的一部分,最终服务假设中的成功。去失败则是另一个意思,方向跟成功一样,但效果差很多。换句话说,去失败是“知其不可而为之”。在没有任何把握的情况下,仍然去冲击一个对自己而言庞然大物可能几辈子都无法成功的使命,这就是去失败的真谛。成功和去失败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趋势,但有共同点就是所期待的目标是相同的,付出的努力需要承受代价。去失败应该提前理解,这些努力代价非常大,就战略意义上等于在做无用功。除了战术层面能体验到假装接近成功的快乐外,还是比较伤害精神的。即便如此,我给出的态度还是:如果不能成功,那就去失败。因为世界上很多事情,你连失败的资格都没有。努力看起来没有想象中那么伟大和顽固,这是非常容易坚持的习惯,这样解读的一个坏消息是:努力的效果也没有相对应的那样宏观。我们无论资本怎样,底蕴再差,只要是没任何问题的正常人,都会被匹配一些对应着各种方面成功的能追求的常规渠道。我们凭运气碰到这些工程,有点自己的优势来维持形象,保持在彻底失败前同步成功节奏的趋势。罗曼·罗兰在《名人传》有句话叫“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在认清生活的真相后,仍然热爱生活”。热爱生活,当然不仅仅只是认清生活。以成功的方式失败,大概缺乏资本的底层群体对于宏观使命最伟大的竞争吧。大部分都是失败的,因为资本缺乏会使得个体无法支撑成功工程最底线的要求。非常痛苦的觉悟,更何况想要走到这一步,中间还包括太多失败的可能性。没有谁愿意直接去失败,只有在如果不能成功的情况下。失败,至少接近过成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