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冷哭!未来或有极端寒潮袭击,避免“越冬综合征”,减少春季死鱼,这些“雷区”快避开

 水产前沿 2021-11-12

----- 广告 -----

“以养代防,扶正祛邪”养殖理念,造福诸多养殖朋友,同时也积极推动了中国水产养殖的发展,为更多的养殖朋友提升养殖效益
  • 文/ 渔美康集团技术宣传部总监 冯兴浪

随着养殖技术的提升和养殖从业者科学意识不断进步,很多养殖从业者已经意识到冬季管理的重要性,不再单单关注养殖的几个特殊关键节点,如白露前后、清明前后等,而是慢慢地将养殖拉通为一个完整的流程,从放苗到出鱼,越来越多的养殖从业者形成了良好的养殖习惯,也比较完善地形成了一套系统的养殖流程以及养殖技术体系,但是对于水产养殖的冬季管理,很多人还是停留在认知层面,少部分人因为在冬季管理上吃了很大的亏,导致养殖利益受损,所以开始注重冬季的管理,笔者根据这几年的一线技术服务,谈一谈如何做好池塘冬季管理。

冬季管理的重要性

1、做好冬季管理,可以有效降低越冬综合症的发生几率,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2、合理的冬季管理,可以稳定池塘水质,减少因为水质变化的原因导致鱼体出现的一系列问题。

3、冬季掌控好鱼体的营养均衡,可以有效解决鱼体掉膘问题。

4、合理的冬季管理,可以提高鱼体的免疫能力和抗病能力,极大地降低养殖的风险,以及存塘的风险。

5、做好冬季管理,可以防患于未然,减少开春以后的被动性问题。

6、做好冬季管理,可以降低水霉、疥疮等常见疾病的发生几率。

如何做好冬季管理?

越来越多的养殖从业者知道预防的重要性,而且也是实实在在去做了预防的工作,但是很多时候,还是出现了问题。究其根本,预防只是针对性地对于某一种单一的问题提出防治的方案,但是出问题往往是一个爆发点,牵动整个系统出问题,如果单纯从一个角度进行预判和解决,那结果往往不是很理想。解决水产养殖预防的问题,可以从中医的思维中得到很好的启发,通过完善整个系统,来预防某一个单一的问题,从而降低整体上由于单一问题带来的危害!我们可以把养殖池塘以及池塘内容物看作一个完整的系统,这个系统需要一个完善的方案来进行运转,且在运转过程中,要降低出事故的风险,提高系统的运转效率。而这个方案就是——“以养代防,扶正祛邪”的养殖理念。

“以养代防,扶正祛邪”的养殖理念

“以养代防·扶正祛邪”养殖理念,科学地归纳了养殖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同时也提出了合理的解决方案,该理念是水产行业目前最先进的、最贴合实际生产的养殖理念,该理念生理、生态、生产三方面出发,结合养殖趋势以及养殖现状,系统性地提出养殖解决方案,操作简单方便,实践生产应用简单明了,而且适用于任何养殖品种。

那如何将“以养代防,扶正祛邪”养殖理念应用到水产养殖的冬季管理中呢?笔者去繁就简,根据水产养殖中实践应用和养殖技术,从生理、生态、生产三方面阐述该理念如何应用到冬季管理中。

生理上注重器官的养护

1、合理投喂,内服保健,减少鱼体负担,减缓亚健康状态

秋季是长鱼的好时期,很多的养殖老板喜欢在这个时候猛然加料,而且不根据鱼体的耐受情况,只要鱼还能采食,就继续投喂,投喂的频率也逐步增加。鱼体对各种营养物质是有一定耐受度的,特别是直接作用于饲料上的肝胰脏、以及肠道器官,不合理的投喂导致鱼体肝胆综合症越来越严重,使鱼体长期处于亚健康的状态,而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冬季,也会大大降低鱼体的抗病能力和免疫能力。

除了在平时的养殖中做好内服保健,在加料和换季节的时候,也要注重内脏器官的养护,一般建议在饲料中添加黄芪多糖、无花果多糖、胆汁酸、维生素、乳酸菌等,减少内脏器官的负荷,促进内脏器官的健康生长,增强鱼的体质和抗病能力!

2、营养需要针对性,选择合理的饲料

由于现在的饲料主要是以植物蛋白为主,而冬季鱼体对于蛋白的吸收并不是那么旺盛。相反,在冬季,鱼体对于脂肪的需求比较大,维持机体的生理需求,大多数是以燃烧脂肪为主要动力,植物蛋白在低温条件下,很难满足鱼体所需,而且大多数脂溶性维生素发生机理作用,都需要脂肪的参与,如果冬季脂肪的摄入量不足,就会大大影响鱼体的机能,也会发生掉膘,以及导致鱼体的抗病能力和机体免疫能力下降,甚至发生疾病。所以,在冬季选择一款比较好的越冬饲料尤为关键。

市面上出现了很多针对性的越冬饲料,也是一个很不错的选择,但是一定注意其营养成分以及是否有保健功能!建议气温下降以后开始使用冬季专门的保膘促长的保健料,饲料配方更适合秋冬季节鱼体营养需求!

生态上注重水质和底质的养护

1、水质的养护

冬季的水体经过了较长的养殖时期,大部分开始出现老化,出现池塘水质偏瘦的情况,由于冬季水温低,不容易肥水,加上在很多养殖从业者观念里,没有冬季肥水一说,所以肥水工作直接废弃或者减少。冬季肥水可以起到保温、降低水霉发生率、提供饵料、提高水体缓冲力等作用,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冬季肥水除了补充碳源和低温容易肥水的产品外,还需要向水体里补充微量元素,由于经过较长的养殖周期,水体的营养元素,特别是微量元素消耗较大,适当补充微量元素不仅仅可以让水质更清爽,更容易肥起来,还能降低由于微量元素缺乏导致疾病的风险。

2、底质的养护

水体中的残饵粪便经过整个养殖流程的沉积,加上很多养殖老板没有及时做好池塘有机质的分解工作,等到开春以后,气温回升,池塘底部就成为细菌、虫卵的温床,有机质的氧化分解会消耗掉底层本来并不多的氧气,造成底部处于缺氧状态,形成所谓的“氧债”。在缺氧条件下,嫌气性细菌大量繁殖,分解池塘底部的有机物质而产生大量有毒的中间产物,如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等。这些物质大都对养殖鱼类有着很大的毒害作用,并且会在水中不断积累,轻则会影响鱼类的生长,饵料系数增大,养殖成本升高。其中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都能引起鱼类的暗浮,氨氮含量高时,还会导致各种鱼类急性中毒;亚硝酸盐偏高易诱发草鱼出血病,也会提高鱼类对细菌性疾病的易感性,重则引起中毒死亡或泛塘,造成巨大损失。另一方面,当底质恶化,有害菌会大量繁殖,水中有害菌的数量超标时,养殖动物就可能发病。如:由嗜水气单胞菌引起的溃烂病、荧光假单胞菌引起的赤皮病、点状气单胞菌引起的肠炎病和打印病等。

冬季不建议使用化学性和物理性的方法做池塘的有机质分解工作,这两种方法都存在极大的风险,在冬季,池塘底质的养护首选还是不耗氧的生物分解办法,这样不仅可以分解残饵粪便,还可以降低底毒,降低硫化氢等的危害。

生产上注意细节的把控

1、鱼种注意消毒和抗应激

冬季是水霉高发季节,其最主要的原因是由于机体损伤以后造成的继发感染,所以在搬运、打针、刮网以后,一定要注意消毒和抗应激的工作,而在冬季,建议选择温和、刺激性小的消毒产品,且注意消毒一定要彻底,消毒完成以后一定要做后期的肥水工作。

2、定期检查鱼体,做到防患于未然

至于冬季的管理,一定不要松懈,在气候条件允许的时候,检查一下鱼体,时常关注鱼塘的水质情况,防患于未然。

3、合理地使用增氧器械

在冬季,由于鱼体摄食少,活动量小,所以造成缺氧的几率很小,由于冬季,鱼体几乎在中下层,底部耗氧严重,冬季使用增氧器械也不是单纯增氧的目的,选择在晴天的时候,连续开1-2个小时,将池塘水质激活,有效减少底部氧债。

4、做好生产记录

冬季是做一年养殖经验总结的最好的时候,生产任务不重,有较多的空闲时间,这个时候可以复盘一下全年的养殖,总结一下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需要改进,为来年的生产做好规划。

总结

水产养殖是一个全流程,不是单单一个季节或者一个节点,从晒塘放苗到清塘出鱼,都是一个完整的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每一个细节都是关键点,只是注重片面的养殖观念和某方面的关键点,养殖成功率也不会提高。“以养代防,扶正祛邪”养殖理念,造福诸多养殖朋友,同时也积极推动了中国水产养殖的发展,为更多的养殖朋友提升养殖效益,为更多的养殖从业者指明了方向。

作者:冯兴浪 渔美康集团技术宣传部总监


聚焦 | 回顾


转载声明

本文为“水产前沿”独家稿件,版权合作,敬请联系wx@fishfirst.cn。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