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夹承浆穴

 廿氏春秋 2021-11-12

夹承浆穴

Image

     取穴方法:夹承浆穴,在面部。距颏唇沟正中1寸两侧凹陷处,即任脉承浆穴旁开1寸处,左右计2穴。

     本穴在承浆穴两旁各一寸之颌体上、下缘连线的中点,距正中线约为25毫米处,颏孔呈卵圆形,开口向后上方,有颏神经和血管穿行,分布于口裂以下的面部皮肤。

Image

     穴位解剖:在口轮匝肌及下唇方肌中,当下颌骨颏孔处。有颏动脉,颏下动、静脉分支;布有三叉神经第三支下颌齿槽神经的末支(颏神经)。

Image

     穴位释义:夹,从两个相反方向夹持之意。承浆,经穴名。因该两穴位于承浆两侧,有夹持之势,故名。

     功能作用:清热疏风。

    主治疾病面神经麻痹,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急性牙髓炎,牙龈炎,根尖周炎等。

     穴位配伍

     夹承浆配太阳、下关、承浆,治口眼疾病。

     夹承浆配翳风、地仓,治面神经麻痹。

     夹承浆配下关,治三叉神经痛(主治第三支痛)。

     夹承浆配合谷、下关、颊车,治下牙痛。

     夹承浆配足三里,治急性胃痛

     夹承浆配四白、阳白、翳风,治面肌瘫痪。

     临床运用: 现今常用于面神经麻痹、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

     相关论述:

     1.《备急千金要方》:“夹承浆穴,去承浆两旁各一寸,治马黄急疫等病。”

    2.《针灸经外奇穴治疗决》:“夹承浆,承浆穴两旁各一寸,主治齿龈溃烂、唇口疔疮、面颊浮肿,针二分,不灸。”

    3.《针灸孔穴及其疗法便览》:“夹承浆,奇穴。承浆穴左右旁开约一寸。针一至三分,灸三壮。主治马黄急疫(齿龈溃烂),亦治口角歪斜。”

    4.本穴别名“下地仓”,见于现代的《针灸学》一书,别名“颏髎”见于《中华口腔科杂志》。

    5.本穴历代多用于以治疗局部急性感染性病症,但现代临床有关这方面的报道很少。

    6.本穴大部分书籍称禁灸或不言灸,但《针灸孔穴及其疗法便览》载“灸三壮”,《哈尔滨中医》亦称“灸三至五壮”。因该穴位于颏唇沟上,为避免影响收唇功能以及破坏面容,我们认为以不灸为妥,绝对禁止瘢痕灸。如病当灸,只可酌情选用艾条温和灸。

    7.《哈尔滨中医》1959年第7期曾载“痛关”穴以及《针灸经外奇穴图谱》所载颏髎(颏点)穴均位于颏孔处。但《图谱》又列一夹承浆穴,认为两者定位不同。据考证以及从临床实践来看,夹承浆应位于颏孔处。上述各穴位置同夹承浆,无区分之必要。痛关、颏点、颏髎均应作夹承浆穴的别名。

     针灸治法斜刺或平刺0.3~0.5寸。

    艾灸疗法炷灸3~7壮,艾条灸5一15分钟.

    按摩疗法

   侠承浆穴,经外奇穴名,出自《备急千金要方》,别名地下仓、颏髎、夹承浆、挟承浆。位于面部,距颏唇沟正中1寸两侧凹陷处,即任脉承浆穴旁开1寸处,左右计2穴。布有三叉神经第三支下颌齿槽神经的末支(颏神经)。主治三叉神经痛、面肌麻痹、面肌痉挛、下牙痛、面颊浮肿、急性胃痛、齿龈炎。

Image

  夹承浆穴位于胃经的循行范畴,胃经循行环绕口唇,下交承浆,故按压夹承浆穴可和胃降逆止痛。

     按摩手法:以手指指腹或指节向下按压,并作圈状按摩。

为人父母者,不知医为不慈,为人子女者,不知医为不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