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圣地塞多纳的神秘岩画,留下它们的人到底是谁?|塞多纳|大峡谷|霍皮族|遗迹|岩画

 昵称36592375 2021-11-12

站在塞多纳脚下,你能够感受到地球的历史和悠久的时间在慢慢流淌。

画上的光影差别形成高精度的历法

美国亚利桑那州的塞多纳是世界著名的圣地和能量景点。许多人在目睹了这里前所未有的雄伟景象后,都会被震撼到无法用言语来表达。

名叫NANA的旅游向导,2020年刚刚23岁,目前居住在塞多纳,她一边拍摄下塞多纳的绝美景色,一边亲身感受当地的自然景致。

“决定在塞多纳定居,最初是因为在看到塞多纳的红色岩山时我竟莫名流泪了,这样的景象明明从未在日本见过,为什么会产生一股怀念之情呢?不只是我,许多造访塞多纳的人,都说不知为何会对眼前的景象有所怀念。”

塞多纳绵延不绝的风景超越了国家和地域的限制,给人以地球自身就是一个巨大生命体的切身感受。我们并非孤立的个体,我们都是地球母亲的一部分——看到这一景色的人们,品味着这样的感觉,回味着母亲对自己的温情。或许这也是自古以来居住在塞多纳的原住民们的真情实感吧。

事实上,在塞多纳周围有许多遗迹和目前正在被调查研究的岩画。这附近残存的遗迹和岩画给人的感觉就像是人类带着对地球母亲的畏惧之心生存的证据。对于没有文字的原住民来说,岩画就是传承文明的最好方法。

塞多纳郊外有着著名的被称作“V-BAR-V遗址”的岩画。那里绘制着历法。虽说是历法,却并非我们常见的日历。岩画上方突出的两块岩石分别代表了春分和夏至开始的特殊日子,会在特定的图案上投下光影。根据这个变化,人们得以知晓播种的时节和收获的时间节点。

在“V-BAR-V”遗迹绘制有1030余种事物的图案。何时、何人、出于何种目的进行的标记等,这里被包裹在谜团之中。

拍攝完这张照片不久之后又拍摄了右侧照片。上方的岩石造成的阴影在短时间内并未移动。这是因为位于上方的岩石是遵循黄道削制而成的。

例如,夏至时,雷电图案就会处在岩石的阴影之下。雷电的下方描绘的是代表水坑的漩涡,也就是在宣告夏至之后雨季就会到来。制造阴影的两块岩石,呈上下排列状。不可思议的是,虽然下方岩石的影子会随着太阳的移动而时时刻刻地移动,上方岩石的影子却在15分钟左右基本停滞在同一个地方。

这是因为上方的岩石是配合黄道(从地球看到的太阳的轨道)削制而成的。也就是说,绘制岩画的人们准确地知道黄道。或许可以说相较于现在通用的格列高利历,在漫长的时间中,准确告知季节节点的岩画上正确显示了太阳的运行。

两块岩石被放置在令人费解的高处。不过正因如此,在太阳位置较高的夏至时节,光影才能从上方降下来。此外,在太阳位置较低的冬至时节,当阳光从岩石之间照射进来遇上小块岩石后,光线就会向着表示冬至的太阳图案延伸而去。

究竟是用什么方法计算出太阳的运行,并在演画中表现出来的呢?

在“V-BAR-V”遗址的附近,有一个可能是用于在每天早上观测太阳升起位置的小山丘。在这座山丘上,春分、秋分、夏至、冬至这四个时节,在指示太阳升起方位的位置上,都残留有篝火焚烧后的痕迹。或许绘制岩画的人正是观察太阳移动的神官或者被称作萨满的人。

距离“V-BAR-V”遗址约1.5公里远的地方,地质学家在挖掘后同样发现了数个篝火的痕迹呈等间距排列。以此为边界,其外侧有被踩实的痕迹,内侧则没有。这表示在篝火的外侧聚集了大量人群,并进行了相关的祈祷活动,而内侧只有类似绘制岩画的萨满这样的特殊人士才能踏足。呈等间距的篝火可以说是如同结界(以阵法的形势储存修道之人的法力)一般的存在。

遗憾的是,两块岩石中位于上方的一块,在2018年10月持续的降雨后崩塌了。当地民间传说这次崩塌或许是时代发生变化的征兆。

绘制岩画的部族销声匿迹

大约1万年前左右,人类开始在塞多纳周围居住生活。虽然“V-BAR-V”遗址的岩画可能出自霍皮族的祖先辛纳瓦族人之手,具体的绘制时间尚不可知。在“V-BAR-V”遗址最大的一面壁画上,绘有1030多个事物。

不知为何,现在的塞多纳已经没有以前的原住民居住了,这也成为考古学上的谜题。唯一可知的是,在15世纪初期他们突然从这附近消失不见了。白种人进入这附近的时间是在16世纪初期,所以应该不是被白人驱逐的。也有观点认为是被霍皮族和祖尼族吸收同化了。

不可思议的是,它们似乎迁往了并不适合人类居住的酷热干燥地带。

塞多纳地区既有河川也有泉水,地下水量也十分充沛。那里的绿地其实比我们想象的要丰富。但是作为绘制岩画之人的后代霍皮族,现今居住的地方却是生存条件极为严苛的干燥地带。传说是因为遵从神明的指引,为了避免与其他部族发生纷争而来到了那片土地。

将板状的岩石横过来的话,能够看出其造型与从乌帕基遗迹看到的灵山极其相似。乌帕基遗迹位于塞多纳河大峡谷之间。

不仅如此,塞多纳周围的很多遗迹都位于悬崖的上方。若是没有部族间的纷争,为什么要特意将沉重的石块运送到那种地方,并建造居所呢?

在塞多納这片土地上,当太阳下沉、黑暗造访,这里就变成了夜行食肉动物称霸的世界。如若外出,自己也会不幸成为食物链的一部分。他们就这样在与生死为邻的日复一日中面对“生命”,对自然抱怀着感谢与敬畏之意生存着。

什么时候可以播种、什么时候可食用的植物和可入药的植物会发芽、什么时候进行收获、以及动物们的习性等。或许对于他们来说,知道白然的周期才能左右生死。岩画中还描绘了许多动物的形象。对于生活在大自然中的人们而言,不仅仅是人类,所有的生灵都是大地母亲的孩子。当你站在岩画前时,能够深深感受到其传递出的对自然的感谢与敬畏之意。

与航拍照片一致的岩画

岩画的线条发黑是因为在漫长的年月中发生了酸化。另外,岩画是怎样绘制出来的呢?对于生活在现代的我们而言,岩画显得不可思议。

比如,看上去像是蛇的岩画,被认为可能是河流的地图。这样说是因为其与航拍照片上的河流一模一样。在没有飞行器的时代,是如何描绘出从空中看到的河流的全景的呢?并且绘制河流的目的又是什么呢?或许是为了标示易于捕猎的场所和能够采集到可食用植物的场所吧。

还有的岩画绘制的是从当地看不到的山川的景象。那座山是位于旧金山的皮克斯,对霍皮族而言是居住着精灵的灵山。“V-BAR-V”遗迹的旁边,夹着被削成锯齿状的薄薄的白色木板一般的岩石,似乎是有意为之。将其横过来看,会发现其与圣弗朗西斯科皮克斯的棱线几乎一模一样。

查明这一点的是当地的岩画研究者肯·索尔。发现岩画形似山川棱线的索尔,开始寻找能够与之吻合的山川。结果在前往塞多纳附近的大峡谷的途中,从乌帕基遗迹看到灵山时瞬间就明白了。有观点认为,绘制这些岩画的人们,是从乌帕基遗迹周边迁移到这里的。

此外,从夏至开始大约16天后的7月8日,在出现影子的地方,还有面向太阳舞蹈的人的岩画。据说这是霍皮族保留至今的传统归乡舞的图画。作为原住民守护神的卡西纳,一年中有一半的时间与人类共同生活,剩下半年则回到山中。7月8日就是他们返回灵山的日子。

时至今日,霍皮族仍然会在这一天跳起归乡舞。从岩画时代就未曾改变的与白然交流的方式,就这样一直延续着。

有观点认为,右侧梳着团子头的人物表现的是迎接初潮的仪式。中央的人物和其下方的小人则表现的是生产的景象。

沐浴在月光下的岩画还有初潮和生产的场景

从“V-BAR-V”遗迹的正面向左转的岩壁是无法照射到阳光、沐浴在满月光芒下的地方。在那里绘制的是表现女性的岩画。

将头发梳成两个丸子的人物,展现的是女孩子迎接初潮时的仪式。迎接初潮的女孩,在3天3夜的时间中禁止看到太阳光、禁止摄取盐分,磨碾在仪式上使用的玉米粉。在此期间,她们从众多的女性那里学习知识,天亮前与日落后还要在供奉有鹰羽的祠堂中进行参拜。这一仪式如今还在霍皮族中流传着。

岩画中还有生产的场景。双腿张开的人物的下方,绘有小小的人。据说这幅画是出于祈祷母子平安的目的而绘制的。

霍皮族有着母子生产后的3周里都不能见太阳的传统。3周后,他们会清洗婴儿的头部,在婴儿的额头抹上玉米粉,婴儿父亲家的女性会带着孩子的名字去向太阳展示。这样一连串的仪式被绘制在霍南克遗址的壁画上。

据说,有些人在此遗址前会感动到哭泣不止。有人认为,是这些人的灵魂接触到了地球母亲的感召。

为了地球母亲,为了与存在的所有生命和谐相处,为了未来子孙后代能够生活在富足的世界上,我们可以得到的是什么呢?要怎么做才能与其他生命共生呢?这就是现如今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

作为现代人的我们,一直使用人类的尺度生活着。或许,我们应该考虑按照自然的、地球的尺度生活了。也许,人类可以从塞多纳的岩画中学习和感悟到更多的东西。

接触到雄伟壮阔的自然,能够切身体会到万物生灵息息相关。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